【www.hylwhcm.com--医生个人工作总结】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100字医生抗疫日记 医生的抗疫日记 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00字医生抗疫日记 医生的抗疫日记·1

  记录每个参与抗疫的人

  上海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是上海最早出发、支援时间最长的一支队伍,也是最少有成熟经验参考、早期最缺防护物资和防护条件的一批人员。

  “当时出发前往武汉,我们不知道武汉的情况到底怎么样,对我们来说都是个未知数,到了重症病房以后,第一天进去一看,我们组10个病人,有9个是上呼吸机的,然后一个病人需要高流量通气,基本上呼吸机的病人都要用到100%的纯氧。”查医生说,她入驻的是金银潭医院北三病区,从最初入驻时的紧张迷茫到慢慢熟悉,经历着生死、悲痛、希望与感动。

  除夕夜,查医生作为首批上海援鄂医疗队队员援驰武汉。

  日记里,她时常会提及领队郑军华和周新教授。郑队长给医疗队不断打气鼓劲,在他的带领下,诸多队员在前线光荣入党。而周新教授与她在一个病区工作,也是上海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医师组组长,在他身上查医生学到了很多。

  “周新教授是让我最感动和最敬佩的人,是我们组年龄最大的,今年67岁了,也是党龄最长的。他穿脱防护服的速度是我们当中最快的,一般20分钟左右就可以穿好。另外,进了隔离病房以后的很多操作他都是抢着做的。曾经他和陈德昌教授都抢着说,如果有第一例气管插管的话让我来。”查医生表示。

  其他医疗队员们的故事都被她一一记录下来,如仁济医院的吴文三护士,他从隔离病房出来,衣服浑身湿透、头发滴汗,被查医生拍摄了下来。

  查琼芳医生工作照

  还有负责后勤工作的新华医院刘立骏医生,被她亲切地称作“刘老板”。

  “我们医护在病房里作战,‘刘老板’在后方为我们保驾护航,管我们吃饱穿暖。分发物资,大家来不及领的,‘刘老板’会带着志愿者小分队把东西放到每一个房间门口,队员有防护物资或生活物资捐赠途径,找的也是‘刘老板’。”这是她在日记里写道的。

  每一个参与抗疫的人都该被铭记。

  她看到志愿者们无私奉献,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把周到的服务送到需要帮助的人身边,如tony老师、接送医护人员的出租车司机等等,她也看到了来自党和政府、社会各界源源不断的关怀和支持,那些来自家乡的美食让她感到无比的温暖。

  另外,让她感动的还有那些被病魔折磨的病人,在医护和病友的关爱和鼓励下,他们用坚强的毅力与病毒斗争,直到能迈开脚步,笑着走向阳光的那一刻。

  查琼芳医生工作照

  多语种出版、多媒体呈现

  在抗疫前线,查医生最长上过15个小时的夜班。

  为何能坚持写下日记?她坦言,最初她用语音的形式每天发回医院日记,“一方面跟单位领导也算是汇报一下工作。最关键的是,亲戚、朋友、单位同事他们都很关心我。我发现用日记的方法可以让他们不用担心我,我尽量是用一种比较开心、愉悦、自嘲的方式去写,我觉得他们看到我的日记以后,就知道我在这边心情还可以,压力也还可以,至少没有那么抑郁,所以他们也就放心了。”

  日记经仁济医院宣传处整理成文后,被广大媒体广泛转载,其中澎湃新闻也在疫情中持续更新刊发,读者的期盼成了查医生坚持每天记日记的动力。

  查琼芳表示,她想衷心感谢新闻出版有关部门、交大出版社、仁济医院等机构的大力支持和读者们对此书的喜爱。

  “每一个我们都是平凡的,可是我们都有勇气!有勇气逆行,有勇气去战疫。感谢这些饱受创伤却依然心怀感恩的武汉人民,希望他们以后的日子一帆风顺。这是一段难忘的历史!而今天起,我们将再出发!”她表示。

  仁济医院方面透露,《查医生援鄂日记》将多语种、多媒体呈现。这些日记不仅仅受到中国媒体的广泛关注,也吸引了外国出版社的目光。

  目前,本书的越南语的版权已经启动翻译工作,将于近期出版,泰语版等其他语种版权亦在洽谈中。《日记》外文版的迅速翻译出版,将为世界各国共同抗击疫情提供中国经验。

  该书还收录了支援湖北医疗队员、支援雷神山医院的李佳医生以查医生为原型创作的歌曲《等你》、《勇气》以及由东方卫视牵头制作、著名导演鲁国良执导、著名歌唱家廖昌永演唱的MV《勇气》。此外,该书的有声版也将在喜马拉雅、蜻蜓等平台陆续上线。

  100字医生抗疫日记 医生的抗疫日记·2

  周五,我上班迟到了一刻钟。我的科室主任朱尔当时正准备去查看病房。他并没有和我谈昨晚的死亡病例,已经没有这个时间了,我应该准时上班。这并不是他苛责,而是“战争中”的医院就是这样。

  我打开电脑,发现G先生昨晚去世了。12小时前我和他的妹妹还交谈过。她后来再也没有打电话给我。我再也没听到她那忧伤的询问:“我哥哥,他会怎么样呢?”

  中午,我已经完成了当天的巡查。我查询了两个今天新归我管的病人的资料,因为有一名住院实习医生同事感染了新冠病毒;我们两个诊室只有三个住院实习医生,病人要重新分配。

  到了下午就忙乱套了。我尽可能快地来回跑,这都不够。患者们病情恶化了,我得在他们心脏停跳前介入,否则他们就可能失去生命。早晨病情还不错的T先生呼吸困难,他不断呕吐,需要静脉注射、抽血和上氧气。两名晚期患者开始出现疼痛,需要给他们注射药物来止疼。每次出入病房、穿过走廊以及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去,都要洗手、换衣服,但是没有足够的防护服,总之就是一片混乱。

  在这种忙乱中,我还要写周末交接班医嘱,并且照顾两个新接手的病人:其中一个身体极度虚弱但意识清醒且很害怕;另一个是位年长的女性,伴有双极性症状并且很难回答医生的询问。要立即监控他们的血液循环和呼吸机能,以便在夜里尽可能早地采取必要措施。

  我把在走廊里的女病人背进了病房。我检查其体征并完成了临床检查。她的情况显然不太好,但是病情还算稳定。我在检查记录上写下结果,并且尝试着在数据库中寻找其信息。我找到的信息不全,但是我联系上了她以前的主治医生。后者向我简述了她的病情:这位女士是从一家精神病医院出来的。我还有一个今天的情况报告没找到:它不是用电脑打的,而是写在纸上的。我准备去找一下补齐今天的材料,正好碰到了朱尔。

  朱尔对我大发脾气,根本不让我解释,而且是当着众人的面。他只看到了资料有所欠缺,显然认为我是个粗心的人。“18时还拿不到一个病人的全面资料,这是无法接受的!”这种侮辱,在这种情景和心情下,我无法承受。那位女病人是17时45分到医院的,她的情况当时不太好。因此,在大致知道其情况后,首先需要确保她不受刺激、进行临床检查、查阅急诊医生的医嘱。我不可能同时把一切都做了。

  另外,我当时已经精疲力竭了。我无助地抽噎,但没人注意到,我得继续我的工作。

  缺失的情况报告最终在护士台找到了。朱尔给该病人以前的临床医生打了电话,最终拿到了全面资料。我开始写交接班医嘱,要求第二天抽血,整理一堆事情,并且和他一起处理一天中最后的工作。

  一小时后,我还在哭,当然在病房的时候除外。朱尔问我到底怎么回事儿。我向他承认,因为没做到的事感到伤心,还有无助感、不安全感、让头儿失望的窘迫……朱尔还算绅士。他并没有真正地安抚我,只是不再生气了。他向我解释说,他的职责也包括在住院实习医生工作不到位的情况下督导他们。

  接近晚上八点半,我离开了医院,感觉自己像一把脏兮兮、湿漉漉的拖布。我骑上自行车,一直哭。

  明天,我可能会黑着眼圈、眼睛红肿地去上班,但我会准时的。

  100字医生抗疫日记 医生的抗疫日记·3

  “2月3日,党旗飘扬,抗击疫情,我们第二批医务人员已在隔离区工作一周了.....”

  “2月4日,人心齐,铁山移。冬天即将过去,春天一定会到来。”

  “2月5日,80后的医生,90后的护士,我们凝成一股众志成城的力量,筑成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

  这个喜欢写日记、心中有大爱的白衣战士,是主动请缨、走进隔离区的桐城市人民医院第一位女医生,她总趁着换班、休息的间隙,记录所见所闻,传递正能量,分享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

  江文萌医生不仅是桐城市人民医院感染科的业务骨干,也是多才多艺的年轻共产党员。在这没有硝烟、却有着生命风险的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场上,她勇于在危机时刻披上“铠甲”,敢于在风口浪尖处砥砺前行,从发热门诊、感染科病房再到蔡店医学留观点,她始终越是艰险越向前,与病毒作战,为生命护航。

  1月27日深夜11点,正在病房值夜班江文萌医生接到“紧急调令”,立即奔赴蔡店医学留观点。在这里,她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抗疫医生,也是一区的医疗小组组长,带领着康复科医生钱益博和中医院骨科医生郑祖海共同作战。为了规范管理、安全防护,她制定了严格的“三人组”的作息制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正如她在日记中写到:这里没有矫情,只有战士;冲锋号吹响,随时进入一级战备。战友之间,相互监督、相互管理;每个人都无条件服从,高度自律和他律。

  在江文萌医生的身体力行的带动下,大家每天按照排班表各司其职。隔离区内“作战”时,不仅快速武装好隔离衣、防护眼镜、手套、口罩,还要完成三区二通道十二次的手消毒。为了节省一套防护服,都要持续工作六、七个小时,为留观患者问诊、阅片、检查和心里疏导......

  每天隔离区的病房气氛紧张、格外忙碌、有苦有累,但是抗疫战士们毫无怨言、默默奉献。正如江文萌医生日记中的所说的那样: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本文来源:http://www.hylwhcm.com/gerenzongjie/36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