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lwhcm.com--学生个人工作总结】

教学要为每个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人的个性充分地和谐发展,才能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

  我们把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主要追求,在学习习惯养成上下功夫,在学习动力激发上做文章。我们首先制订了学生学习常规和检查考核办法,建立家教联系薄,成立班级督查组,日报周结。同时,分层次与学生谈心,和他们一起制定个人一年和三年学习规划,用规划来引导学生思考“我往何去做,怎么去”的问题。我们把自主学习落实到每一天,每节课,不学不教,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们还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培养,重基础的夯实,重学习力的培养,重反馈结果的利用,努力做到“四清”(课课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同时,鼓励学生根据实际参与学生社团,让学生在自由自配的时间里,在老师的指导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走自己想走的人生轨迹。

  二、培养学生高效学习的能力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我们认识到“增效”是“减负”能够顺利实施的保障。“增效”的关键在课堂,就是努力提高课堂效益,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用有效教学来实现学生合理的减负,靠高效的学习来换取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为此,我们教师要适当“增压”,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为重点,以夯实教研活动为载体,以创新课题模式为核心,以教育信息为抓手,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运用科学方法,把学生教会,教好,要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有效教学能力。我们要更加认真备课,更加注重自己每次教学行为的价值,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状态,不断强化精练、精讲、精批、精评四个环节。课堂上要做到“四还”、“五要”。(“四还”:一还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课堂时间分配采取“三三制”,即一节课上教师讲解的时间不超过三分之一,学生自主学习展示的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一,学生课堂练习作业的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一。二还学生学习空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交流机会,把黑板和讲台更多地让给学生。三还学生工具。教师更多地在听、说、记、议、练等方面强化指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和善于学习的习惯。四还学生提问权。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发表意见和建议权利,留足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机会。“五要”即“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动手操作,能让学生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出结论)。教师在精讲方面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要讲,对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要讲,对学生存在知识缺陷和易错的知识要讲”,“三不讲”即“在学生没有预习之前不讲,在学生没有问题之前不讲,在学生没有对问题开展研讨和发表见解之前不讲”),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三、搭进学生多样学习的平台

  一个学生综合素质和鲜明个性是其持续发展和终身幸福的重要支撑,实施素质教育要努力满足学生的需要,让人人都发展,人人都进步,人人都快乐。为此,我们要克服困难,想方设法开办学生社团,创建特色项目,构进多元发展评价机制,努力让学生的特长都有发挥空间,不同角色都有相同荣誉,让每个学生都发现闪光点,获得更多自信心。

  当然,我们应清醒地意识到要推进素质教育,还必须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课内”和“课外”必须双管齐下,协调发展。在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努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有效指导学生支配课余时间,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第二,要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和社会必须形成合力。现实情况是“规范”实施后,学校再给学生减负,但家长却给孩子增压,学校不补课了,社会各类补习班却成了“灾”,刚从传统教育中解放出来的学生在家长的安排下仍在题海中扑腾。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宣传的力度和广度,引导家长正确理念新教育理念和政策,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执行的力度和频度,真正让学生享受教育。第三,要推进素质教育,学生与教师考核必须与时俱进,要重全面,重过程,重发展,树立有特长就有风采,有付出就有收获,有进步就是成功的观念,让学生的校园生活成为一次次快乐的“旅行”。

  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现实的需要,让我们一起努力,通过“规范办学”,真正把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把我们的老师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困境中解放出来,使广大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成长中进步,在成功中前进。

  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一、在德育活动中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1. 加强常规管理,培养学生个性。为了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形成,我从班级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班容班貌等情况抓起,争取获得流动红旗班。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使班级有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学生从守纪律、站好队、做好操、扫好地、讲卫生、有礼貌的基础行为入手,狠抓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卫生的自觉行为,促进学生健康个性的形成。

  尊重学生,开展赏识教育。以小组为单位,设立“我能行”评比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智能,都有人格的闪光点,学生自己表述自己的优点,以激励原则为主,赞赏、欣赏他的闪光点,扬长避短,在老师的赞扬、赏识下,使学生的个性在不断塑造自己、完善自我、展示自我中得以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我还建立了以班级为单位的“班级图书馆”。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认识自我,提高阅读的自觉性、发挥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以培养自觉、自立、自强、自理的习惯和能力,使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展现。

  2. 以节假日为契机,开展各种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一是利用清明节、植树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六一国际儿童节、七一党的生日等节日,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二是以丰富多彩的体验教育活动为载体,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1. 抓备课、上课,提升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实效。备课要求教师做到“三有”,即“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两备”,即备“教法、学法”。在此基础上,教师的备课应从学会向会学转变,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体现激发情感、生动活泼、开放多变的课堂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敢想、敢争、敢辩、敢说”。

  2. 抓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提供不同的指导,使学生有条件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允许学生在课堂上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创造性学习的目的。

  3. 抓个性化作业,张扬学生个性。依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的不同,布置个性化的作业,体现学生的自身特色。

  4. 抓个性化评价,给学生公正评价的舞台。改变以往的评价方式,实施多元化的评价。

  5. 抓活动,发挥学生个性特长。通过数学竞赛等竞赛活动,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丰富多彩的活动,密切了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强化了学生的切身体验,拓宽了学生张扬个性的天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总之,学生个性的养成是一个逐渐的过程,我们只有遵循这个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才能有效地使学生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一、怎么选新高考由现行的“3+文综”“3+理综”模式转变为“3+3”模式,充分赋予了学生按照自身意愿选学、选考的选择权,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要落实好学生的选择权,首先要解决“怎么选”的问题,如何加强生涯规划教育是新高考政策对学校提出的第一个挑战。

  学校生涯规划的基本目标是有效引导每一个学生学会选择最符合自身志向、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的课程与考试科目,提前规划适合自己的人生发展道路,帮助他们树立志向、激发潜能,为未来的生涯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校设置了“生涯规划指导中心”,开设生涯规划指导课,形成了课堂教学、实践探索、生涯社团、个人生涯咨询“四合一”的教育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制定学业规划、了解职业需求和培养决策能力。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1.正确认识自我。运用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心理评估的专业工具与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己的能力所长、兴趣所在、价值所向,促进自我意识的提升和自我和谐发展。

  2.制订学业规划。结合学生自我认识的发展,引导他们在明确高中阶段课程设置及学习与考试要求的基础上,对整个高中期间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考试科目进行科学的选择与规划。

  3.了解职业需求。学校除了开设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还通过实践活动(主要有生涯讲座、企事业单位参访、“跟随父母工作一天+家长正能量工作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大学专业访谈和生涯访谈、“生涯微视频”设计大赛等六个方面)来丰富学生的职业体验和经历,引导学生形成对社会职业现状和需求的认识,发现自我与社会、与职业的内在联系。

  4.培养决策能力。引导学生在面对生涯决策时,能够综合运用自我、学习、升学、职业等各方面信息,完成自己的生涯决策和规划,培养生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决策能力和规划能力。高一,借助常规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唤醒学生生涯发展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怎么做”的生涯问题;高二,开设专门的选修课,组织有针对性的生涯探索活动,让学生在了解个人特质的基础上,对教育与职业信息、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作重点探索;到了高三,则借由考前心理辅导、高考志愿填报、大学生活展望等方式增进学生生涯规划和决策能力。

  二、选什么落实好学生的选择权,需要解决“选什么”的问题,即是否有满足学生需求的多样化可供选择的课程。因此,构建多样化的课程体系是新高考政策对学校提出的第二个挑战。

  学校课程建设与安排的基本思路:一是完善学校课程方案。根据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精神,从学校定位、师资实际和生源特点出发,突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构建层次清晰、递进有序、开放有致的学校课程体系。二是提升学校选修课程质量。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横向拓展与纵深发掘,开发开设选修课程与特色课程群,将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有机融合起来,增加课程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三是统筹规划三年教学计划。以学程为单位,详细安排各学程课程安排、两次学考与选考时间、各学科走班教学设计等,均衡安排课程与考试节点,分散考试节点,减轻考试压力,确保课程学习的系统性与持续性。

  关于课程建设,学校的主要做法是:1.开发开设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在课程修习中养成。基于不同学科呈现的学科素养的差异性,学校首先将这10大核心素养转变成各学科的学科素养,然后将学科素养与学科课程目标、学科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评价等有效联结起来,再是着力于开发与开设各类与核心素养相配套的课程,尽可能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特点进行选择。

  2.开设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群。学校不仅有提升学生数字素养的3D打印课程,提升学生自我认知和管理素养的领导力课程、创新创业课程,提升学生跨文化素养的英语口语与英语逻辑思维、外国文化研究课程等,还有晨会课程群。学校的晨会以学生为主体,以班级承包的方式开展,围绕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通过某一主题来设计内容。晨会正逐渐成为一种班级文化,正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形式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转变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和成长。

  3.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社团活动。学生社团是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陶冶思想情操、展示才华智慧的广阔舞台。学校有茶艺、舞蹈、摄影、舞台灯光监理、E乐队、DI创新等社团。其中DI创新社团参加全国第十届DI创新思维大赛,荣获浙江省高中组一等奖,并获得全球赛资格。学校还在杭州市中小学科技节中获得最高奖 — 集体优胜奖。

  三、怎么办落实好学生的选择权,还需要解决“选了后怎么办”的问题,即学生如何上课。因此,“选课走班”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成了新高考政策对学校提出的第三个挑战。

  选课走班教学,就是教师把学习程度相近或兴趣爱好相似的学生聚在一起,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造,设计不同的教学路径和方式。在不增加教室和教师编制的前提下,2015学年,学校共开设497个教学班,实施分层、分类走班教学。

  1.分层走班教学。针对国家基础课程,学校进行分层走班教学,包括语、数、外和高一年级的理、化、生、政、史、地等学科。学校本着“尊重差异与选择”的原则,以学生每门课的成绩为依据,给出每一位学生学科层次的参考意见,并根据学生意愿与学科备课组的意见划定每门学科学习层次。学生所在层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两个月都会有一次申请调层的机会。

  2.分类走班教学。针对国家选考课程,学校进行分类走班教学,即政、史、地、理、化、生、技术等七门学科。

  学校将“7选3”课程分为学业水平(A 类)、高考选考(B 类)两类课程。在完全遵循自己意愿的基础上,学生自行选择A类或B类学习,学校负责进行编排班级。各学科备课组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两类课程的不同特点和需求,统筹安排分类课程的进度、难度、作业与试卷的编写。学科单元测试和学校重大考试均采用分类试卷进行考核。

  3.学情追踪体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只有了解学生的需求才能真正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学校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等形式,调查各年级学情,并将调查数据及时反馈给各个备课组,让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从而调整各自的教学策略,最终达到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走班学习的目的。学校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个性化的学情追踪和反馈。借助信息技术平台收集分析学生作业和考试的信息,利用这些数据来形成个性化的班级教学、个性化的学生分析、个性化的学生错题本。教师通过对比各教学班的题目的得分情况,分析每个教学班和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和辅导。学生也可通过系统查看和导出一段时间的易错题、易错知识点等资源,分析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补偿学习。

  四、制度保障教学形式的变革给学校教育管理方式带来了新问题。学校的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走班后班主任管理被弱化,有36.46%的学生认为,走班之后班主任应更侧重班级团队建设,提高班级凝聚力。

  在此情况下,我们重新建构育人平台和班级机制,转变思路,改变策略,积极探索成长导师制度、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教学管理制度。主要做法是:

  1.重建教学管理制度。建立行政班与教学班共存的教育新常态,行政班三年不变,不按选考科目编班分班。同时重新定位行政班和教学班功能,让行政班成为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团结协作的学生精神家园,让教学班成为学生个性发展、有共同的学业追求的学习乐园。行政班和教学班共同存在,相互补充,协同推进教育教学。

  2.成立“守望者联盟”。在原有行政班班主任的基础上,再为每一位学生配备成长导师,共同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生涯规划、学习指导、选课指导和心理疏导等工作。

  行政班主任再加上成长导师,这就是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守望者联盟”。学校在学生中进行的调查显示,成长导师对学生在思想引导上帮助最大,达到58.73%,其次为学业辅导,占23.39%,生活指导的占10.13%。学生认为和导师交流后,能让自己心态更平和,对未来的发展也有了相对明确的目标。

  3.建立学生自我管理的机制。自主发展是促进学生适应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前提。在选课走班教学背景下,班主任和成长导师引导学生思考“我需要的帮助是什么?”“我需要的帮助谁可以提供?”等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素养,提升自主发展能力。同时,学校尝试把班级和学校还给学生,创设一切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让学生自主管理、自我评价,通过观念的力量、氛围的影响,去约束和规范、控制每位学生的个体行为,保障“选课走班教学”教学过程的正常开展。

  实践表明,选课走班教学有效地落实“选择性教育”理念。“必修分层、选修分类、体艺分项”,“一学年、二学期、四学段”成为新常态,分层分类走班使得每一个孩子都有一张独一无二的课表,帮助学生自我定位,自主选择,踏上一条独一无二的成长跑道。

  同时,高中课改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选课走班”遭遇教育资源短缺,教师出现结构性矛盾和潮汐现象,传统教学考核和教师绩效评估失效,原有教学秩序受到冲击,教师专业素质受到考验,围绕“学业负担”问题产生不同认识等。为此,我们将转变思维方式,优化操作模式,以问题为导向,着力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引领,利用核心素养联结培养目标和课程,扎实地做好选课走班教学,因材施教,进一步推动育人模式的转变,真正实现人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发展。

本文来源:http://www.hylwhcm.com/gerenzongjie/4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