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lwhcm.com--会议主持词】

曾几何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常在耳边回响;曾几何时,“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仍在心头萦绕;曾几何时,伟大领袖毛主席掷地有声的一句话“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指引着几代人艰苦创业、自力更生。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创造;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要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民以食为天,杜绝餐饮浪费绝非小事,而是关乎社会稳定、民心稳固的大事。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今天,我们将开展一堂主题为“弘扬传统美德、厉行勤俭节约”的道德讲堂。我希望通过今天的道德讲堂帮助大家树立正确地节约观,人人争做勤俭节约风尚的传播者、示范者、实践者。今天的道德讲堂一共有4个环节:唱歌曲、诵经典、讲故事、自我反省。

第一环节:唱歌曲

首先让我们进入第一环节,唱歌曲

同志们还记得《悯农》这首古诗吗?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这首古诗是提醒大家要珍惜粮食,做一个勤俭节约的人。现在让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听歌曲,体会《悯农》这首古诗蕴含的意境。

第二个环节:诵经典

中华文明,崇德尚礼。五千年灿烂的文化,积淀出中华文明的道德史诗。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诵经典。

同志们,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有很多关于勤俭的名句,让我们一起诵读《朱子治家格言》,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美德的道德力量。

《朱子治家格言》  朱柏庐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翻译: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流连忘返。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过山珍海味。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谋买良好的田园。

这是明代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里的句子。教会我们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教会我们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请大家再齐读一遍,希望同志们能记下来,并付诸行动。

第三环节:讲一个故事

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我来给大家讲一下《毛泽东勤俭的故事》。毛主席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够深刻体会到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优良传统,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作出了表率,是广大人民学习的典范。

第四环节:自我反省

让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自我反省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我们每天要多次反省自己做过的事,说过的话,是否周全妥帖。在生活水平步步提高的今天,却出现了一系列铺张浪费的行为。说说生活中你们都见过哪些浪费现象,谈谈你的感受。

同志们,今天我们可以穿上漂亮的服装、吃上各种山珍海味,可谓不愁吃、不愁穿,生活很幸福。或许一粒米,一滴水,对我们来说并不意味着什么。但从我们国家的国情来看,问题就相当严峻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种种的浪费现象如果继续下去的话,其后果是很严重的!14亿人口,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 如果每人每月浪费500克粮食,一年全国就浪费了65万吨粮食;如果每人每月浪费1吨水,一年全国就浪费了156亿吨水!积沙成堆,积水成河,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够节约一点的话,就不会浪费这么多水和食物了。

勤俭节约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亦是薪火相传的革命传统。在贫困时期需要它显得极其重要,在富裕之际它也是不可丢掉的传家宝。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 多少盛多少,不扔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乱点一气。记住: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同志们,通过本次的道德讲堂,我们要牢记——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希望你们能牢记前人勤俭节约的事迹,在“弘扬传统美德、厉行勤俭节约”的精神意识鞭策下,将勤俭节约的美德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传承下去,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勤俭节约的人!

本文来源:http://www.hylwhcm.com/jianghuazhici/28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