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lwhcm.com--教学心得体会】

快速有效阅读

经常有家长问,我的孩子书读了不少,可一做阅读题还是错题不断,一提写作文仍就头疼不已,真不知道他怎么在读书,都读了些什么!如果你问他,你的孩子读书时思考了吗?他会说不知道。再问他你的孩子动笔记什么了吗?他会说好像没有。这些孩子在阅读课外书时过分随意,狼吞虎咽,不求甚解,犯了只看不记的毛病,他们只是把看书作为一种消遣,一种消磨时间的手段。家长、老师不是让他读书吗?他读了,但并没有用心去阅读、去思考,以致印象不深,甚至看后就忘。像这样的读而不思,读而不标,读而不注,读而不写,读而不摘,即使读再多,也只是走马观花,食而不化,收获不会很大,到了真正要写作的时候依然是“无米下锅”。

怎样才能做到既博览群书,扩大知识面,又在做阅读题时如行云流水、手到擒来,作文时,所思所想,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呢?那就要把浏览、泛读和精读三种阅读形式相结合。

现今,各种各样的图书层出不穷,看得人眼花缭乱。这么多的书,谁也没有办法全部读完。因此,当我们拿到一本新书,首先要浏览它的目录和内容提要,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作者写这本书目的是什么?读者对象主要是谁?然后再决定读不读。

泛读就是抓住主要内容,把文章迅速、粗略地看一看。因为课外书毕竟不是教材中的课文,不一定都要精读,有很多的书,我们只要知道它的大概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都去做深入的分析、研究。

在泛读的基础上,如果你觉得这本书或文章确实写得不错,有必要逐词逐句细读深钻,批批注解,写写体会,深入理解一下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那就可以采用精读的方法了。

1、读。

朗读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领会和理解文章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读得流畅、自然、有节奏、抑扬顿挫、富有感情,就说明你理解了文章的内容,而且领会了文章的语言特点;如果读起来结结巴巴,停顿不当,语气不对,那就说明你对文章根本就不理解。所以理解不理解文章,听听你的朗读就能见分晓。

背诵是识记文章内容和形式技巧的一种阅读方法。《我爱漓江》是一篇优秀的散文,背下来后,对于你以后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写作文是会大有好处。当然,不能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背诵。

2、猜。

读书时,试着站在作者的角度,边读边推测、揣摩作者的构思、文章的主要内容及结构等。如读优秀作文或小说就推测情节将怎样发展,矛盾冲突将如何激化并获得解决,人物的命运将会是怎样的,开头为什么这样写,后边可能怎样写。如果后边的安排正如自己所料,则说明自己理解了作者的思路形成过程;如果后边的安排出乎自己的意料就要好好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而自己却没想到,他的安排好在什么地方。经常练习可以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写。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布丰也说:“读书不作记号等于不读。”所以说写是增强思想积累,丰富情感积累,增长知识积累,储备语言积累,加强技巧积累和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的好办法。

圈,阅读时,把生字、新词、重要句子等用符号圈出来,以便于考查和理解。符号可以根据学校要求和自己的喜好选用,一定做到醒目、突出,便于鉴别。

注,在阅读时对于某些语句,若有自己的见解或异议,不能让灵感的火花稍纵即逝,应随手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批注。可以是自己的心得,可以是对这句话的分析,也可联系以往阅读过的此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写出自己的判断等。

摘,在阅读课外书时,总会遇到许多佳词、佳句、警句、精彩片断等。如描写人物外貌的、刻画人物喜怒哀乐的、描写精彩场面的,把这些词句抄下来,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词汇,还可为你以后写作文提供很好的素材。

默,阅读时选自己喜爱的几句或一段优美的内容,用心读上几遍,大致记住了,就开始默写。默写时碰到记不住的地方,可用自己的话写,写完后与原文对照,看看哪些地方不如原文,再分析分析原因,然后再读、再想,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上次默写不如原文的地方。这样在比较中阅读,加深了理解,增强了记忆,直接帮助写作能力的提高。

写,“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之后,要将自己的感想写下,既可以让自己养成思考的习惯,又可以训练笔头表达能力。长此以往,既能提高自己敏锐的思考能力,又能积累写作素材,对提高写作技巧无疑是大有帮助的。

当然,要想将阅读过的内容真正成为自己的写作素材,除了做到圈、注、摘、默、写之外,还要经常翻阅所积累的材料,反复体味理解,融会贯通,对其中的佳句名言还要经常熟读背诵,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从而感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知识厚实,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自然左右逢源,“如有神”助了。

本文来源:http://www.hylwhcm.com/jiaoxueziyuan/3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