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lwhcm.com--教学心得体会】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第二篇:对幼儿在生活中进行美术教育元素的融入与挖掘第三篇:幼儿美术课进行创造教育的一些尝试第四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幼儿言语教育第五篇:浅谈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

儿童是天才的画家,他们从小就喜欢画画。他们画画时很兴奋激动,眉飞色舞,神采飞扬。他们常常自由发挥,随心所欲地表达愿望。“学习和掌握简单的美术活动知识、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表现力,使幼儿萌发审美情趣”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技能是从事美术活动的必要前提。但由于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借助美术这一载体,促使幼儿的认识、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的有效发展,因此,知识、技能只是一种促使幼儿发展的手段。只有把美术作为幼儿表现自我、表现自己对客观世界看法的有效工具,才有可能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活动中幼儿把自己关注的热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和幻想的美好世界画在纸上,使美术成为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手段。因此,在开展美术活动时,教师应以开发幼儿潜力,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发展幼儿健康的个性为前提,运用各种途径,灵活多样地组织各种教学,使美术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结合平时的美术教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幼儿美术教育教学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一、培养幼儿学习美术和参与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大胆解放孩子,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亲切和谐、灵活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营造在玩中学、学中练、练中乐的良好氛围。要让儿童真正享受美术活动的快乐,我们的课堂就必须得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使幼儿自觉自愿地参与进来。例如:在粘贴画《有趣的春天》时,教师用变魔术的形式出示教具,引起孩子的兴趣,以提问引导的方式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在幼儿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孩子,孩子们理性思维尚未发育成熟,深奥、复杂的美术理论知识,反而让他们更糊涂、迷茫。这时期的他们,感性思维丰富,喜欢富有神奇色彩的童话故事,总喜欢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快乐、理想和愿望。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这个特点,把美术活动与儿童故事讲述及延展活动相结合。

二、保护幼儿个性的发展,挖掘幼儿创造的潜力,开发创造潜能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在传统的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喜欢用统一的绘画工具、统一的绘画方法来要求幼儿完成任务。其结果是幼儿很想去尝试一些与众不同的绘画作品,但最终必将导致幼儿的从众性。因此,当幼儿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方法后,教师就从“横向绘画创作”和“纵向绘画创作”两方面着手,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和发展。如:在综合绘画活动“美丽的家”时,教师进行“横向绘画创作”指导,也就是说同一主题画或想象画,幼儿可以自行选择绘画工具和绘画手段加以创作,于是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油画棒、彩笔、水彩、棉签等多种绘画工具,允许幼儿自由选择绘画工具,并引导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力,利用自己手中的工具绘出了不同风格的画图《美丽的家》。接下来,教师组织孩子又进行了较复杂的“纵向绘画创作”。通过实验证明,这种方法充分发挥了幼儿的创造力。使用这种方法绘制组合的画面(更多请搜索wWw.hAOWoRd.com)色彩丰富,布局饱满,开发了孩子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了幼儿独特的想象力。

三、重视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感受美术创作表现的多样性,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人的创造活动是从观察开始的,观察是创造活动的源泉。认真仔细地观察,可以帮助幼儿获得大量丰富的感性资料,理解不易掌握的理论知识。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为幼儿创造用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触摸、多尝试,从而达到发展幼儿感官、开阔眼界、丰富想象的目的。

作为视觉艺术教育的美术课,其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到生活里去捕捉题材内容,因此,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尤其重要。园外生活的经验积累是多是少,关键是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大部分家长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只要求孩子学计算、识字,现在更时兴学英语。对孩子选择学习美术不予支持。更由于工作繁忙,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机会较少,导致孩子对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关注较少。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家长提高对美术的认识。教师不定期地组织一些活动,及时引导幼儿把新的生活经验运用到美术活动中去,并教给孩子一些观察的方法,以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使孩子们体会了观察、思考、审美和创造,学会了语言表达,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加深视觉印象。教师还结合各学科教育活动开展美术活动,注意引导幼儿灵活运用,在不同学科中获得知识。

四、教师应运用恰当实时的语言引导幼儿作画体现个性,并进一步完善作品

欣赏鼓励的语言能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信心。树立自信心是一切成功的开始,也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欣赏、鼓励的语言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因此,教师要做到:一要细心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多说几句“真棒!”“太好了!”或拍拍孩子的肩膀,对孩子竖立大拇指等等;二要明确具体地指出孩子活动过程中或作品中值得表扬和学习的地方。如:“这几片叶子的颜色涂得最好”,“这幅画背景处理得很好”等等;三要因势利导,鼓励孩子坚持完成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在运用欣赏鼓励的指导语时,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和时机,把握分寸与“火候”,而不是无原则地滥用表扬语,否则只能滋长孩子骄傲、自满或无所谓的心理。

幼儿正处于创造和发展的初期,他们需要教育者为他们打开创造的大门。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适时地运用好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给孩子营造一个更加轻松、愉快、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从孩子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把普通的东西点化成智慧和美的艺术品,才可以让孩子们在属于自己的绘画空间里自由想象、大胆创造,画出一片真正属于孩子自己的天空。

第二篇:对幼儿在生活中进行美术教育元素的融入与挖掘

对幼儿在生活中进行美术教育元素的融入与挖掘

——谈生活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很多时候,我们的美术教学的表现形式是很单一的,通常以蜡笔画、水彩画居多。使用的美术材料工具相对单一,大都以黑色勾线笔、油画棒为主,偶尔使用水粉或棉签画。美术载体则不外乎是白纸、卡纸、宣纸等常见的,教学指导语言单一,常常有教师会要求“画得要和老师不一样”等一系列的语句,那么在幼儿园的想象力中无形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使得他们很少关注、欣赏、创造生活中的美。

【摘要】

幼儿美术活动不应仅仅局限于美术课堂教学,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环境创设、游戏活动、集体教学活动都是美术教育的课堂,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层面积极融入与挖掘美术教育,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和知识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个性特征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为其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来美化环境,这一能力是需要教师去引导与激发的。导致我们教学工作者忽视了对生活材料运用,其原因归结与两种心态:第一,意识缺乏;长期以来都是以教授绘画的技能为目标,通过单一绘画形成。缺乏多元化的想象力,往往会漠视身边的生活材料是可以开发利用的,缺少一种废物利用,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与观念。第二,循规蹈矩;这类人也许有一定的想象力,也能发现生活材料所蕴含的价值,但怕麻烦,毕竟材料的收集与运用都需要一个筹备整理的过程。这两种心态使得教师自觉不自觉的忽视“生活”,忽视生活中存在的“材料”所蕴含的价值。其实生活材料运用的好可以对幼儿园美术活动有很好的补充与丰富,对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也是有帮助的。

【关键词】

生活中;美术教育元素;融入;挖掘

陶行知先生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幼儿美术活动不应仅仅局限于美术课堂教学,我们应该重视美术氛围的创设,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融入美术教育,将美术活动与其它教学活动相结合,从不同的角度和环境中去促进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和知识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个性特征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为其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如何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融入与挖掘美术教育元素呢?

一、在环境创设中融入美术教育元素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纲要》的这一理论要求我们把环境作为一种“隐形课程”,带领幼儿一起去设计和创设,创设环境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幼儿合作,幼儿以主人的身份参与的教育过程。幼儿无法运用文字表达,美术便成为孩子们表达心声、表现自我的最佳手段,让孩子们积极运用美术手段与环境互动起来是我们美好的愿望。我们班级设置了“我们的心情”版面,引导幼儿每天运用画一画表情来表达表现;“天气预报”版面,引导幼儿每天观察天气情

况用画笔画出晴天、阴天、雨天等。我们还留出了空间让孩子们展示“我们的问题”版面,鼓励孩子们运用画笔画出心中的疑问;“我们的发现”则及时地展现了孩子们的探索与发现;“动植物生长记” 让幼儿观察大蒜、黄豆发芽的过程以及小蝌蚪的生长变化,并用绘画的方法记录下来,这是孩子们关心与爱心的体现??从这些环境创设中无不渗透着丰富多彩的美术教育元素。

二、在游戏活动中融入美术教育元素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主要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游戏在创造性和合作性培养中是极好的手段。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美术活动材料:蜡笔、粉笔、油画棒、各种纸张以及便于反复作画的瓷砖墙、水泥地等。还发动家长、幼儿共同收集以农作物为主的:丝瓜瓤、瓜子、红豆、稻草、各种树叶进行拼贴添画,当孩子们用几片树叶拼贴成美丽的金鱼;用毛线粘贴成一盆盛开的菊花;用两只娃哈哈瓶做成了电吹风;看见孩子们完成了一幅幅作品后,我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孩子们自豪的告诉我,这是“我”做的,我分明从他们的脸上读到用金钱买不到的东西——自信。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幼儿就会发现,他们很喜欢捡一些小东西藏在口袋,比如:各种小石头、小卡片、小果子等,常常我们成人会因为嫌弃脏,而阻止幼儿这种原始的收集行为,其实无形中磨灭了幼儿探索求知的好奇积极性。每个班级都设置了开放的美工区游戏,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自由活动时间参与活动,并自觉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针对不同水平的幼儿,设计相应的游戏活动,引发孩子的兴趣,平时发展幼儿的收集兴趣,就是让他们能从生活中用心注意。如:易拉罐、废旧梳子、各种小瓶子等等;到时候可以做些小作品,如:小班通过《手指点画》、《弹珠滚画》、《梳子画画》一系列的玩色游戏,帮助幼儿认识色彩,中班以粗线条与色块相结合为主的《机器人》,大班在活动区里设立收集废旧物区和折纸区,每周请一个幼儿当“小巧手”带领孩子们练习折纸。争做“小巧手”活动,大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折纸的兴趣,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折纸活动带来的快乐,既满足了不同幼儿的需求,又培养了幼儿间相互的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美术积极性、主动性,还能使每个幼儿都相应有所提高,同时活动也赋予幼儿以满足感和成就感。真正把游戏融合到幼儿的美术教育中去,让孩子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完成美术教学活动,自由、自主、愉快地获得各种能力的发展。

三、在各领域资源中融入美术教育元素

(1)将英语活动融入美术活动之中

将英语活动融入美术活动之中,就是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艺术氛围,扩大幼儿学习英语的范围,萌发乐学、好学的动力。绘画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美术活动,绘画活动给孩子们创设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如“lovely animals”,(可爱的小动物),让每位孩子自由选择材料,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孩子们兴奋地操作起来,有的用手指画、有的用毛笔画,还有的用手撕画,老师及时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并用英语提问,很快孩子们就会自然的用英语互相交流:“i like monkey”、(我喜欢猴子)““i like small dog”。(我喜欢小狗)??我们还对孩子进行了有关涂色、玩色的英语感受活动,又如“喂小猪”剪贴活动,孩子们能选择相应的颜色,用简单的图形画出一些水果、蔬菜并把它剪下来,边说英语边贴到相应位置上。活动中幼儿说英语的积极性非常高,在请猪妈妈吃食物时,不仅能把自己知道的水果、蔬菜说出来,还会自己加上颜色,甚至一些幼儿还问:“老师,辣椒怎么说?玉米怎么说?”画画、剪剪、做做等美术

活动让幼儿感受不到学习的压力和负担,在这愉快的环境中,幼儿产生了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美术活动促进了英语教学,而英语学习的美术活动,又培养了幼儿的艺术修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英语教学最优化进行了有效的实践。

(2)将音乐活动融入美术活动之中

美术活动有一定的创造性。所谓创造性的美术活动,是指启发幼儿运用扩散的方式进行思维,以训练和诱发幼儿的创造性为主要目的的美术活动。创造性美术活动有利于幼儿处于萌芽状态的智力开发,所以在一日生活中,我班经常开展“画音乐”的活动。我让幼儿先欣赏一些较熟悉的乐曲,引导幼儿对乐曲的理解,然后要求幼儿用笔画出来。如让幼儿画《龟兔赛跑》之前,先组织幼儿欣赏《龟兔赛跑》的乐曲,通过优美动人的乐曲,启发幼儿的思维和联想,使他们充分发表感受、感想。有的说:“我好像看到有小猴子,小鹿来赛场看乌龟和兔子的赛跑。”有的说:“我好像看到大象用哨子发出赛跑的口令。”有的说:“我好像看到乌龟正在慢慢向前爬。”有的说:“我好像看到小兔子追乌龟,追的满头大汗。”然后让幼儿自己对音乐最深的印象画出来。幼儿在此项活动中充分发挥了想像力,画出了与别人不同的画面。所以很巧妙地把音乐的美与美术的美融合与一体,使美术活动生动而有趣。

(3)将语言、科学、社会等融入美术活动之中

将美术同语言、科学、社会等学科的横向联系,并考虑其教育效果,使之真正成为美术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如:在语言诗歌《吹泡泡》活动中,(星星是月亮吹出的泡泡,露珠是小草吹出的泡泡,葡萄是藤儿吹出的泡泡??),美术活动可选择画吹泡泡的内容。再如为语言活动《金色的房子》制作小布书,在开展绘制小布书的活动中,先让幼儿谈谈自己熟悉、喜欢的故事,然后用已掌握的美术技能将故事内容表现出来,绘制好的小布书放在图书角,让幼儿之间相互“交流”,促进语言提高。如在社会领域中有认识了解国旗、长城、天安门、家乡等内容,美术活动内容可以选择画国旗、长城、天安门、美丽的家乡等。在科学活动《有用的纸》中,运用纸的特征进行美术制作(折叠、剪纸、绘画、扎染等)。这种整合,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起各种学习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巩固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各个学科加入美术元素而变得更加有趣味,老师愿意教,幼儿愿意学。

四、在日常生活中挖掘美术教育元素

1、根据陈鹤琴先生“玩中学”的精神,我们注重在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中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进行美术创作。如:在“认识标记”这节课后,教师鼓励幼儿为本班设计制作了规则标记,然后让孩子们自己评选一幅(幼儿都能读懂的),贴在相应的地方,提醒大家共同遵守。在洗手间有“节约用水”的标记、午睡室有“安静入睡”的标记等

2、节日装饰几乎是幼儿园最普遍的日常美术活动。儿童节、国庆节、迎新年往往是孩子们最为熟悉、兴奋的节日。也是让幼儿大展身手的好时机。一把剪刀,几张彩纸就在孩子的手中转动、跳跃着,不一会,彩带,拉花、窗花便一下子涌现出来。可别小看他们,但哪儿贴窗花,哪里该挂彩带,他们一点也不含糊。在自己布置的环境中去庆祝自己的节日,心里可别提多高兴啦。

3、在日常活动中教师经常带领幼儿走出园门,走进大自然中;让幼儿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活动中,观察周围的动态环境,观察生活中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让幼儿在跑跑、跳跳、说说、笑笑、看看、摸摸、闻闻的动

作中,感知事物的外部形态和内在结构;从平凡的生活寻找美、发现美,为从感性生活经验形成表象和意象打下基础。如在创作“美丽的春天”时,我就带领去户外玩,让幼儿一点一点地积累自己对春天的所见所闻,并让幼儿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说给老师和同伴听,等时机差不多了,就开展命题画《春天》,指导幼儿结合树叶、天气、穿衣、春天的农作物、春天小朋友的活动等特色,画出春天的主题画,这样,幼儿既不感到陌生,画面又丰富生动。所以说美术的表达表现无处不在,美术活动融入了幼儿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

五、在亲子活动中挖掘美术教育元素

亲情是生活中最珍贵的情感,亲子活动是家园合作中最重要的途径。在美术活动中,家长对幼儿美术创作的理解、支持会激发幼儿兴趣,家长的积极参与、引导会促进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我们综合运用多种策略,指导幼儿、家长走进美的时空,创造美的作品。(1)通过家长学校,指导家长走进幼儿美术世界。为广大家长开展美术讲座,并通过咨询、宣传栏等形式,引导家长提高认识,逐步了解幼儿美术教育;利用家长会、半日活动开放等机会对家长进行指导;以案例研讨的形式,帮助家长们正确评价幼儿作品。(2)以亲子活动为载体,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美术创作。如:“亲子树叶贴画”、“亲子合作沙雕”、“迎国庆亲子彩绘”、“制作新年礼物”等。(3)创新亲子表现形式,激发家长参与活动热情。如:亲子主题画展、亲子手工制作、民间工艺坊、亲子家庭画报、亲子时装秀等,这些活动不仅陶冶了孩子们的审美情感,更让大家感受到人间浓浓亲情。

通过实践,我们把美术教育元素融合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这样不仅丰富了幼儿一日活动的内容,提高了幼儿的美术水平,而且大大提高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现幼儿都乐于参加美术活动,动手动脑的能力大大增强了。总之,美术教育是一日活动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美术教育这个工具,使美术成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手段,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强幼儿发现和感受美的能力,使他们将来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乐趣。

第三篇:幼儿美术课进行创造教育的一些尝试

幼儿美术课进行创造教育的一些尝试

儿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幼儿的好奇心很强,特别喜欢玩以前没有玩过的游戏,尝试以前没经历过的事情,接触以前没接触过的事物。幼儿的想象到了中班已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成分,到了大班,其创造性已比较明显与普遍。幼儿在绘画中已表现出了一定的创造性成分,同时,美术等科对幼儿的创造力也常常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我在美术(主要是绘画)创造性教育方面曾经做过一些探索。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所以我就着重对示范绘画、绘画题材的限制与自由选择、手工绘画和材料等,跟绘画创造程度的关系做了一些比较试验。下面就把教学实践情况简单介绍一下。

课堂教学之一:这一堂绘画的题材是“拎包”,根据历来传统的绘画教学模式,先出示范画,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接着老师师范讲解画法;然后由幼儿分别自己绘画,画前老师叮嘱幼儿不要和老师画的一样,但结果,在幼儿的绘画作品中很少发现自己创造性的成分,绝大数都模仿老师的范画,只有极个别的画面稍有变化。根据当时统计,这堂课幼儿绘画的表现形式合计不到3种,可以说是千篇一律。

课堂教学之二:我在绘画课堂指导幼儿“设计花布”,教学时未出现整体的范画,教师只对主体部分的难点稍作指导,接下去就要求幼儿用各种各种线条或图形如圆形、三角形等来设计、绘画。结果这堂课幼儿的绘画作品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全班40位幼儿,出现了100多种各不相同的表现形式,创造性成分明显增加。

课堂教学之三:一次春游之后,我布置幼儿化命题画“春天”。 1

先启发幼儿谈谈个人在春游中的所见所闻和春游后的感受,接着就要求用丰富色彩把自己感受最深的春景画出来。结果有的画了花和草,有的画了树和鸟,有的画了小朋友在放风筝,有的画了田野景色,有的画了小朋友手拉手春游的场面。每幅画都洋溢着春天的气息,没有一幅画的内容雷同,比起“课堂教学之二”来,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此外,我还曾采用不同的手工材料(如纸片、布片、树叶等)教孩子制作树叶粘贴画,教师只示范用枫叶制作金鱼,用银杏叶制作蝴蝶等简单的方法,接着就让幼儿自由创作,结果孩子制作了各种人物、动物、交通工具,样式达到156种之多。

如一次教孩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手工材料画螃蟹,我先分析螃蟹的形态结构特征,然后让大家制作绘画,结果有的用水彩笔画,有的用手画,有的用蜡笔画,有的用火柴盒做身体,手工纸撕腿来表现,他们常常随手拈来,即兴发挥,绘画形态各异的螃蟹,通过以上美术教学的比较试验,我们可以发现,在不同的教学的情景下,幼儿作品的创作性成分是大不相同的。下面就分别加以讨论:

一、关于教师范画的画法指导。《幼儿园教育纲要》规定,幼儿以临摹为主,要求幼儿通过范画欣赏和模仿能力画出“有点像”的图画来。在这里,范画欣赏和教师画法指导当然是必要的教学过程,这对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肯定能起到巨大的作用。但是从创造教育的角度来看。范画欣赏和画法指导又会束缚幼儿的想象能力,降低创造性成分,不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那么应该怎么来处理这

个矛盾呢?办法可能有两个。第一就是让幼儿统一的要求去完成作业,同时又要激励他们去添加其他内容,这样既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欣赏能力和绘画技巧,同时又能培养创造性。第二可以在时间上加以分工,大部分时间按临摹教学的要求去做,但是可以留一部分时间来让幼儿区自由创作。当然这个问题与幼儿的年龄有关,中班应该更多的用来临摹,到了大班自由创作的成分和时间可以增加一点。

二、关于绘画题材的的限制。从课堂教学一、二、三的比较中可以发现,课堂一临摹教学题材限制最严,所以幼儿作品的创造性最少;课堂二采用命题绘画,对绘画题材做了半限制,所以创造性成分就增加了不少;课堂三则采用自由画的方法,对题材不作限制,所以创作性成分就打打增加。这就说明,为了提高创造性教育的质量,不光是美术教学,在其它各科教学中应该适当增加这种自由度。

三、关于绘画(手工)工具盒材料。在另外两堂课堂中,由于采用了不同工具和材料,结果使幼儿的创造大大提高,这可能跟这些工具和材料有关系。大家知道,幼儿的好奇心特强,当然这种好奇心只能对新鲜、奇怪的事物才能表现出来。平时孩子们用彩色画笔,现在突然用蜡笔、用手指蘸颜料当画笔,用布片、树叶当材料,自然会使幼儿感到好奇心,而真是好奇心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欲望,所以反映在他们的手工作品中。创造性成分也增加了。

第四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幼儿言语教育

如何根据幼儿期的言语发展的心理特

摘要: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具有概括作用和调节作用,言语能力是儿童智力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幼儿期是儿童言语不断丰富的时期,是熟练掌握口头语的关键期,也是外部言语逐渐向内部言语过渡并掌握书面言语的时期,幼儿期的言语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幼儿期言语发展有其内部规律,根据幼儿期的言语发展特点进行教育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因此在本文中把发展心理学中的幼儿期言语发展的理论与 《早期教育与天才》中的一些成功的发展语言的实践方法结合起来,并且加入一些符合中国教育特点的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言语发展重要性情境语法教学英语教学没有固定模式

一、幼儿期言语发展的重要性

(一)幼儿期是一生中词汇数量增加最快的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

巴尔博士认为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儿童虽然具备潜在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有着递减法则,这种递减是因为没有给孩子提供发展潜在能力的机会而致使其潜能白白枯死所造成的。有一个特别著名的例子就是英国司各特伯爵的儿子,在司各特夫妇带着新生婴儿出海旅行时遇到大风暴后爬到一个海岛上,司各特夫妇被疾病夺去了生命,20多年好小司各特被商船发现,他和大猩猩生活在一起,以变成一位强壮的少年,回国后科学家们像教婴儿那样去教小司各特,花了10年时间,小司各特学会穿衣服,可以用双腿行走,但更喜欢爬行,但是他始终无法说出一个连贯的句子,他更习惯像大猩猩一样以吼叫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一切都是因为他错过了人类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幼儿期,这种学习语言的能力已经在他身上永远消失了。而与之相反的一个例子可以对比说明早期教育对发展语言的重要性,汤姆逊兄弟的父亲詹姆森.汤姆逊是位成功的教育者,他同威特的父亲在孩子们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开始对他们进行教育了,他的女儿在回忆中特别感谢父亲的早期的语言教育。

(二)语言训练对开发大脑智力最有效

巴尔博士认为语言教育是最有效的开发孩子大脑的方式,幼儿的语言教育史早期教育的第一步,语言是人类最有趣的武器和工具,尽早掌握这门有用的工具对于任何一个幼儿来说意义重大,一定要交给孩子完整而规范的语言,最好用书面语,语言规范的孩子思维也比较严密,我们很难相信那些连语言都无法组织好的人,能够严谨的工作;另外学习规范的言语为以后阅读和思考打下基础

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柳布林思卡娅(1959)关于不同年龄幼儿在思维活动过程中动作和语言的关系研究。结论是言语在思维中的作用,最初是行动的总结,然后能伴随行动进行,最后才成为行动的计划。 思维活动最初靠行动,后来才主要依靠言语,

并带有逻辑的性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如果不尽早教孩子语言,孩子的思维就会受到限制,他们的大脑就不能很好地发展,于此同时,判断一个人逻辑思维能力是否强也可以从他的语言是否表达有序,符合逻辑。孩子在说话的时候大脑也在不停地进行组织,从而也锻炼了大脑思维能力。

二、根据发展心理学中的幼儿言语发展理论哪些具体方法可以促进语言发展

(一)结合具体情境,联系周围事物进行幼儿语言教学

儿童言语发展的特点:儿童的词汇的发展有先后的顺序,而且对情境的依赖性较强;儿童词汇发展不均衡,发展呈阶段性,幼儿期词汇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词汇数量的不断增加,词汇的内容不断丰富,词类的范围不断扩大,积极词汇不断增加。

根据这些语言发展的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因为儿童词汇的发展对情境性依赖较强,所以教孩子说话应该从身边最熟悉的人和事物开始,而最好不要从拼音开始。比如让孩子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身边熟悉的人比较好,在很多幼儿园里都有教孩子学习拼音的,这种方式可能会枯燥的拼音学习可能让孩子觉得枯燥,没有兴趣,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校会学拼音,如果在幼儿园就已经学过拼音就会让孩子觉得学习没有兴趣,体会不到成长的快乐,白白浪费时间。德国的法律规定幼儿阶段不允许传授知识,而在我国很多的幼儿园把幼儿园阶段作为向小学的过度,教幼儿一些一年级的知识,例如拼音,算数等,而幼儿园应该注重锻炼儿童的身体,增强体质,让幼儿做各种游戏,快乐地成长。

教孩子的语言要联系情境,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学习发音,在《早期教育与天才中》小威特的父亲在刚能分辨事物时就广泛的接触各种物品,例如,饭桌上的餐具和事物,身体的器官,衣服的各个部分,室内的各种拜访物品,他们还照着事物教给威特一些动词和形容词,他的父母还用和缓清晰的语调在他耳边一个字一个字的重复这些东西的名称,没过多久,威特看到这些东西就能比较清晰的发音了。有鉴于此,应该在家里摆放幼儿感兴趣的玩具、物品和材料,让他们边探索边学习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功能;带幼儿走出家门去商店、动物园、公园,从多种场合观察、体验、丰富和充实其经验,增加学习和表达的愿望;鼓励幼儿与人交往,因为语言智能发展是一种不可抑制的人类特性。当幼儿想表达时,消极词汇变成积极词汇,由听到说才成为可能;让幼儿听儿童广播、看儿童电视,形成亲子共读的图书环境,可使他们在学习、欣赏文学语言的同时,激发表达自己的愿望,发展其语言智能。

(二)语法的教学

幼儿期,儿童虽然已经能够熟练输出合乎语法的句子,但并不能把语法当做认知对象,他们只是从语法习惯上掌握它,专门的语法知识的学习要到小学才能进行。《早期教育与天才》中威特的父亲在教孩子外语的时候有些特别的地方,第一,他没有系统地教语法,因为

小孩子并不能这正理解语法,也许大人通过语法来学习外语是很有效的,但教导孩子应该采取其他的灵活的方式最好是让孩子大量的练习听说,这是孩子们学习母语的根本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文法并不那么重要,据说斯宾塞先生活到60岁时都没有学过语法,所以斯特纳夫人在8岁前也从未教过她语法。

(三)从一开始就教给孩子完整而规范的语言

婴儿天生就对声音敏感,所以很早就对孩子进行语言教育是非常容易的,威特的父亲教孩子语言是非常严谨的,他从不教孩子方言和土话,不仅他和妻子,连他们家的男女仆人也不能说方言和土语,威特在他父亲的教导下只学习标准的德语,为以后轻松阅读和学习打下基础,斯特娜夫人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对她讲话,虽然女儿听不懂,但她还是坚持把女儿当作懂事的孩子,她不想大多数母亲那样对孩子说不完整的话,孩子学这些不完整的语言是有害的,这对孩子将来才能到发展不利。

这些值得我们中国的家长深思,在我国地域广大,存在各种各样的方言,并且这些方言的发音差别很大,在乡村地区,孩子父母和身边的人大都使用方言,孩子只有在电视上或者学校才能学习普通话;对于城市里的儿童接触普通话的机会比较多,但是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保姆或长辈看管,他们特有的方言土语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孩子,这是值得家长注意的。

(四)两岁开始培养培养孩子阅读能力

《多曼博士的幼儿智力开发法》一书的副标题是“幼儿具备阅读能力,从两岁开始就可以阅读”,这样能够激发孩子智能,两岁以后孩子的阅读能力就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他指出许多脑障儿在三岁或更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阅读,结果比没学习的正常孩子记忆力还好。多曼博士组织幼儿潜能开发专家、医师、教育家、脑科医生、心理学家们对正常孩子的脑部进行全面研究,得出令人欣喜的结果1幼儿两岁开始就具有阅读能力,越接近0岁就越具有可开发的语言能力和旺盛的求知欲2幼儿具有很强烈的求职欲望3孩子的只能在8岁前就固定了。多曼博士认为如果要使幼儿的脑部得到充分的发育,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引导幼儿读书,母亲扮演垦荒者的角色,而孩子的读书兴趣的不断发展就是对她们辛勤劳动的最好回报。

在教孩子阅读的时候要注意一些问题,母亲的态度应该和蔼,方法多样,阅读的内容有趣,采取幼儿喜欢的方式让孩子读书,注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不能强迫幼儿读书,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进行阅读,如果强迫幼儿阅读就会适得其反,幼儿会觉得读书是件苦差事,从而厌恶学习。幼儿与成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幼儿喜欢反复阅读一篇文章或听一个故事,而成人往往喜欢新鲜的事物,因此可以让幼儿反复阅读同样的材料。

三、幼儿如何学习英语

脑科学证明每个孩子都具有形成两个以上语言中枢的可能性,因此较早学习英语并不会超过孩子的大脑承受能力,对孩子产生不利的影响

语言学习有相同之处,要让孩子在掌握了比较丰富的母语知识之后在进行外语的学习,幼儿学习外语也应该多注重听说,而不是语法,注意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不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想法。 学外语必须掌握大量的单词,背过的单词还容易被遗忘,那种鸭式的硬灌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威特的父亲一有机会就和威特谈论饭桌上的东西、室内的各种新旧摆设、院子里的植物和昆虫等等,并巧妙的告诉儿子这些新单词的发音和词义,渐渐地,威特能听懂人们讲话了他的父母就开始给他讲故事,故事对幼儿是非常重要的,小孩对这个世界很陌生,因此充满好奇心,讲故事是让孩子了解世界的最好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开阔眼界,同时还可以丰富孩子的词汇,孩子更喜欢反复的听相同的故事,为威特的父亲让小威特用不同的语言阅读同一个故事。

促进英语学习的方法:

1创造学习外语的良好气氛

2选择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

3 非正规系统的英语教育

4利用游戏学习外语

5运用电教手段进行外语教学

6把外语学习和音乐、美术活动结合起来唱英语歌曲、在音乐背景中听英语童话、画外语(听英语单词,然后根据英语单词的意思作画)

7着眼于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启蒙教育、重在兴趣的培养

8以听说为主,不搞认读

四、对幼儿语言教育的思考

本文中涉及到很多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以及国外的一些天才教育的案例,但是,孩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对于孩子的教育不能采用固定的模式,每个孩子都有其成长的轨迹,都有独特性,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善于观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借鉴外国的教育方法时也应考虑中国的国情以及中国儿童的心理特点选择教育方式,切记不可照搬某种成功案例的“专家模式”,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的程度等因素不尽相同,不是说每个孩子都能像文中提到的那些孩子那样可能有天赋,也不是每个家长都具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和较高的教育水平,因此在教育孩子时要注意观察采取的教育方法是否有利于孩子成长,全面考虑采取这种方法会有哪些影响。早期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在早期教育中应遵循儿童的天性,采取

启发、诱导的方法开启儿童的智慧是最有效的,比如进行各种游戏,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讲故事等等

早期教育很重要,但是盲目的早期教育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中国的一些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也有一部分家长不重视早期教育。早期教育是必要的,但父母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早期教育不能急功近利,只有那些符合科学规律的早期教育才能真正开启孩子的智力之门。

参考资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林崇德]

《早期教育与天才》[日木村久一]

第五篇:浅谈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德”即是指人道德品质行为的一种表现。幼儿德育就是幼儿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征,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幼儿进行思想、道德及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通过幼儿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社会与环境所需的品德、行为的教育。简单的说:幼儿园的德育是指教师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培养幼儿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它以社会公德、生活习惯、文明礼貌等规范为主要内容,旨在培养幼儿诚实守信、礼貌待人、坚强勇敢的道德品质;培养幼儿热爱祖国、关爱生命的道德情感;使其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习惯。幼儿德育教育既包括培养,也包括形成,培养是途径,形成是目标。

德育是一项基础教育, 是我们开展其它教育活动的前提和保证,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处于幼儿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是我们进行一切教育工作的根本,也是我们教育工作的根本所在。德育工作贯穿于幼儿教育的全过程,贯穿于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整合于语言、社会、健康等领域之中,渗透在学习、生活、游戏及娱乐等活动之中,融入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里。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是对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阶段,幼儿德育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起着主导和决定性作用。

了解了德育的含义及其重要性,下面,我们来谈谈如何实施的问题。幼儿园德育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幼儿德育的内容及方法有哪些?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有效地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幼儿园德育工作的成败与否,还是我们德育工作的关键所在,是教师必须研究和掌握的问题。

一、德育教育的目标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行为习惯为主要目标”。就是教师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幼儿在思想、行为、品德等方面受到教育和影响,培养幼儿基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使其建构和提升自己的价值理解、情感体验和品德行为,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良好品质与行为习惯。

二、德育教育的内容

广义的德育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人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根据德育教育的总目标,我们可以把幼儿德育教育的内容概括为:

1、在思想上: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人民、爱父母等情感;培养幼儿关心集体并服从集体的集体意识,有初步的集体荣誉感;具有积极、乐观、勇敢、坚强的人格特征。

2、在品德上:教育幼儿要讲文明、懂礼貌;培养幼儿诚实守信、好学好问、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等良好品质。

3、在行为上: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生活、学习、卫生习惯;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遵守社会公德及法律法规、爱护公物、爱护动植物,具有基本的环保意识等。

三、实施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就是通过例举事实、讲解道理,使幼儿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即利用一些故事或真实的事例,通过讲解、交谈、讨论等方式向幼儿阐述简单、深刻道理的教育方法。运用此方法,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分辨是非好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情操,使幼儿掌握正确的行为准则,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就是给幼儿树立学习和模仿的榜样,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教育、影响幼儿的一种方法。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是幼儿学习的一种手段,教师可以利用榜样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对幼儿进行激励和感染的教育活动。例如:教师通过确立“好榜样”、“你真棒”的评选活动,为幼儿树立学习的好榜样,激发幼儿的上进心,培养幼儿的进取意识。(三)行为练习法行为练习法就是教师通过组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按照正确的行为准则去反复进行实践的方法。 1、实践活动的练习。利用游戏活动强化幼儿的品德行为。如:游戏《找朋友》对幼儿进行礼貌用语的练习。利用竞赛活动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锻炼幼儿勇敢、坚强的意志。如:《健康娃娃》的评比,使幼儿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下养成了良好的卫生及生活习惯。利用体能竞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幼儿如何正确对待输赢。利用参观活动培养幼儿的规范行为能力。如:组织幼儿参观家乡的建筑物、公园等,不仅让幼儿在感受家乡美的同时萌发爱自然、爱家乡的真实情感,还帮助幼儿掌握了集体活动的行为规则,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 2、日常生活的练习。《纲要》中曾指出:“幼儿园德育应贯穿于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从常规教育入手,使德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以常规化的教育手段,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来园、离园时的礼貌用语练习(“你好”、“再见” 等);对幼儿进行最基本的文明礼貌行为的培养。游戏活动后,要求幼儿及时收拾玩、用具等常规行为的练习,使幼儿的习惯在常规中得以养成。 3、节日和活动的练习。利用节日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如:“建党”、“建军”、“国庆” 及每周的升旗仪式,让幼儿在了解我国历史的同时萌发爱国情感。利用“妇女节”、 “重阳节”对幼儿进行尊敬长辈、热爱父母的情感教育;利用“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让幼儿在了解我国文化历史的同时热爱我们的民族。利用“植树节”、“地球日”、“无烟日”等环境日的宣传活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四)环境熏陶法 环境熏陶是指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感染、熏陶幼儿的道德品质,培养、促进幼儿品德行为形成的方法。教育环境包括: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的环境。

环境是一种无声的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在环境的创设中,应充分利用空间、活动材料等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如:教师利用教室或走廊的空间或墙体,布置、设计“祖国山河”、“家乡风光”、“美丽家园”等主题环境墙。通过图片的收集与展览,不仅使幼儿对祖国的伟大、家乡的美丽、家庭的幸福、班级体的温暖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同时还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家人的真实情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启蒙教育。另外,教师还可利用活动室的“图书角”、“娃娃家”、“自然角”等区域,让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自主体验、自主表演等形式,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幼儿人格成长的第一环境。做好德育教育,就必须要家园合力,将幼儿园的德育教育延伸到家庭。因此,教师与家长要经常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幼儿在家的行为表现,掌握幼儿在家的发展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同时,教师还应向家长介绍、宣传幼儿园德育工作的主张和要求,使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如:利用“家园联系”、“育儿之窗”、“家长会”等形式,及时交流并传递信息,帮助家长树立“以德育儿”的观念。

社会是幼儿的第三课堂,要培养造就符合社会需要的人,就必须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充分利用社区中的人力资源、物质环境拓展幼儿学习、成长的空间。如:带领幼儿走进“孤儿院”或“敬老院”,让幼儿从家中带上好吃的食品或玩具,给老人及孤儿们表演节目。如“汶川地震”组织幼儿开展“向灾区献爱心”的募捐活动,激发幼儿的同情心与仁爱心。事实证明,有意义的社区活动能让幼儿在关注社会的同时融入社会,有利于幼儿道德品质的发展,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教师在为幼儿创设教育环境时,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创设一个温馨、舒适而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共同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五)行为评价法

行为评价是指对幼儿道德行为表现给予评价的一种方法,它能起到控制幼儿品德发展方向的作用。一般分为表扬和奖励,批评与惩罚。 1、表扬与奖励。表扬与奖励不仅是对幼儿良好道德行为表现的肯定,还是为幼儿树立了学习、模仿的榜样。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善于发现幼儿身边的好人好事,要学会挖掘和整理幼儿的优点及闪光点。例如:现在的独生子女都养成了自我的思想,缺少了互帮意识。在一次午睡后的着装时间,我们班有个小男孩总是不会穿衣服,旁边的小女孩看见了便主动给予帮助。见到此情景,我立刻在全班对小女孩进行了表扬与奖励,从那以后,不仅小女孩更加热心助人了,而且班上热心的幼儿也变多了。这样的教育方法不仅能让幼儿对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得以巩固,还能对其他幼儿起到影响和教育的作用。2、批评与惩罚。批评与惩罚不仅是对幼儿不良道德行为的否定,还是为其他幼儿树立了一个反面教育的对象。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和发现幼儿的不良行为,要适时捕捉和记录幼儿的缺点与不足,通过否定使幼儿明白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行为,并体验这种行为引起的不愉快与后果,从而改正自己的错误。如:某幼儿在游戏中故意调皮,不遵守游戏规则。老师可先向他示意、提醒或警告,如还没起到效果,教师便可请该幼儿暂时离开集体,停止他参加游戏的资格。又如:有些幼儿经常会有些暴力行为,在教师多次教育后任无改观的情况下,教师可利用每周的“评比乖娃娃”对该幼儿不给予“大红花”或“小星星”的惩罚,使其明白缺点及过错对自己造成的后果,督促其改正不足。这样的教育方法不仅能帮幼儿改正缺点与不足,同时也对其他幼儿起到了警示与教育的作用。针对幼儿园的孩子,教师应以表扬、奖励为主,少用批评、惩罚,并要做到公正合理,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四、实施德育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德育原则是人们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德育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制订德育工作计划、选择德育内容和方法、组织德育过程的重要依据。教师在对幼儿实施德育教育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德育的主体是幼儿,“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关注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需要。“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在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民主、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幼儿,要遵循幼儿品德和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关注幼儿的兴趣与成长需要。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以幼儿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的“三心”方针。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坚持近、小、实、亲,使学幼儿快乐、主动地学习、生活和成长,促进幼儿在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上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二) 因材施教原则幼儿在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认知与行为能力各不相同,每个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都各具其特点,对事物的理解与判断能力也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在对其进行德育教育时,必须研究掌握这些特点,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征、认知特征和行为表现等因素,组织、设计符合该幼儿年龄特点的德育内容,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教育活动。如:在对小班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应多采用榜样示范法。以儿歌、故事、歌曲、游戏、常规等直观的教育手段,使幼儿形成简单而正确的认知轮廓,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在对中班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应给以提示和引导,运用一些实践练习,巩固和强化幼儿的行为和习惯的养成。而对于大班的幼儿在教育时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幼儿知、情、意、行的特点,让幼儿自主参与共同参与的形式来进行培养和教育。既注意一般教育,又注意个别帮助,既开导,又训练,做到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总之,尊重实际,因人施教,是实施幼儿德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是培养幼儿良好道德品质行为的基础所在。 (三)

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幼儿品德的形成是知与行统一的一个过程,是将幼儿对道德行为的认识变成自己自觉行为的过程。它是一个长期、复杂、持续发展的过程,是一项连续性的系统性工程。它需要教师在平常琐碎而细小的工作中,不断地引导、培养、强化、练习而得以形成。需要我们在设计教育活动时,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有机渗透。需要我们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建立合理、必要的生活常规,促使幼儿从实际出发,坚持一惯性,形成独立、自制、自律的品质。习惯是逐渐形成的,只有坚持一贯的要求,在神经系统中逐渐形成深刻的印记,才能成为定型。幼儿的品德是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长期教育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幼儿园、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都要以德育目标为依据,在教育要求和教育方法上保持步调一致,使学校内外的教育影响保持连续一贯性,互相配合以便形成强大、统一的教育合力,共同协力教育好我们的幼儿,确保幼儿的品德按照社会的要求健康成长。孩子的德育工作,离不开家庭的配合,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只有家校合作,社会参与才会取得相应的德育效果。

总之,教无定法,法无定性,但必须以人为本、尊重实际。德育教育的方法多式多样,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幼儿德育的重要性,都来关心我们的德育教育,我们的未来一定会有希望。德育教育要从幼儿抓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把我们的幼儿培养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二十一世纪儿童。

默认推荐其他范文:

怎么进行幼儿家庭教育

对幼儿如何进行金钱教育

浅谈如何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如何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本文来源:http://www.hylwhcm.com/jiaoxueziyuan/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