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lwhcm.com--教学设计】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案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案例

  1998年,南京工程学院先进制造技术工程中心与德国政府合作共建“南京自动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简称BAN项目),旨在学习借鉴德国高等工程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开展应用型高等工程(职业)教育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并采用了德国“3+1”的教学模式,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数控加工与维修专业方向作为试点,进行了“小范围、大幅度”的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行“项目教学法”,经过十多年的改进与完善,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培养的专业人才得到了行业的认可,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在全校名列前茅。为此,本文主要对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和总结,为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以现代认知心理学思想、自适应学习理论和探索性学习架构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人人参与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它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全过程。其目的是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出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科学研究和分析问题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等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法”的执行全过程包括收集信息、确定项目、制定计划、实施落实、成果展示与结果评价等。一般情况下,其基本程序和模式至少应包括以下5个阶段:

  1.确定项目任务

  通常由教师围绕专业能力培养要求和专业知识模块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并与学生一起充分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实现目标和具体任务。

  2.制定工作计划

  以学生为主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流程,并注重同学之间的交流以及与指导教师之间的沟通,力保项目计划切实可行。

  3.组织项目实施

  确定学生各自的分工和合作的形式,并按照自己制定的步骤和程序有效地开展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碰到问题时要求及时地与同学或指导教师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4.检查考核评估

  对项目实施过程以及完成的成果,指导教师进行检查、考核和评分,师生共同讨论和评判项目执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成绩评定的原则和本项目的整体分析。

  5.总结评比归档

  师生共同对项目教学过程进行全面总结,并对学生或学习小组在该项目中的表现进行互相评比,结果按一定比例计入总分,最后将项目的成果(包括实物、软件、数据、资料和总结等)全部进行归档保存或集中展示。

  二、项目教学和常规课程教学实践环节之间的区别

  项目教学法和传统的教学实验、课程设计和实习等环节对比具有明显区别,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1.项目教学可以作为一门独立的实践性课程,已经不再是某门理论课程或主干课程的附属,也不再局限于某个学科和课程。而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涉及的知识和技能至少在两门课程以上,甚至于跨学科。学生通过项目的参与和亲自动手,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了操作技能的水平,特别能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相互支撑。

  2.项目教学的指导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惟一中心,而是从传统教学的主角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监督者和学习辅导者。在整个项目教学中只有在第一阶段明确项目任务时以教师为主。在随后的第二、第三阶段,即制定计划和项目实施两个阶段学生逐步成为教学的中心,教师在把学生引入项目中后退居到次要的位置,随时准备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最后的两个阶段则是教师和学生共为中心,进行总结评估和分析得失。

  3.整个教学活动不光是知识和技能的获取,通过以上5个阶段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行为模式,学生的计划、组织、分析、合作和评估等非专业的社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而社会能力正是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体现从业能力的关键能力之一。

  4.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由传统的被动学习(要我学)变为现在的主动学习(我要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5.传统实践性教学方法往往是封闭的、单向的、灌输式的;而项目教学法则是开放的、双向的、互动式的,具有较多的自主学习的成分,不少项目学生可以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自由发挥,减少了条条框框,与指导教师可以进行更多的平等交流,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对指导教师的要求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可以将知识和技能学活,更能激发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也是将来学生从业能力的关键。

  6.项目教学一般都以团队学习的形式进行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特别在我国多为独生子女,合作能力先天不足,在教学环节中潜移默化加以锻炼,尤为重要。

  7.项目教学中教师尽管不再是绝对的主角,但工作更重、责任更大,需要在项目执行之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要确定项目内容、任务要求、工作计划、评价方法,设想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情况,要考虑项目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对项目的承受能力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把握每个小组乃至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指导、保证进度,正确评判、不失公平。

  8.项目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导教师不仅要求讲授理论,还要能讲授实践课程;不但要会讲,还要动手做、给学生做示范,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并能解释、解决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所以“双师”(教师、工程师)乃至“三师”(教师、工程师、技师)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项目教学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

  三、典型应用案例分析

  南京工程学院先进制造技术工程中心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对项目教学法进行了尝试,围绕专业主线开发了系列化项目教学,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这些项目先易后难、有机衔接,并有其他实习课程配合,作为系列项目教学的基础。

  现以数控加工与维修专业方向为例,设计的系列化教学项目有:数控机床测绘和CAD绘图→零件的数控加工→CAD/CAM应用→数控机床机械装配→PLC应用→数控机床电气设计安装→数控机床调试维修。相配套的其他实习教学环节有: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数控编程操作实习等。整个进阶形式和各个教学项目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下面继续对其中的两个项目教学案例进行介绍。

 

  1.“CAD/CAM应用”教学项目

  在项目开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40学时的CAD/CAM理论课程。这个项目为期4周,其任务就是通过练习掌握软件的熟练使用。指导教师给出一些必须完成的目标任务,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制定完成任务的方法和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然后,每个人自己选择1个任务,自由设计并加工出1个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三维曲面的零件,其具体步骤是:用CAD进行建模造型→用CAM生成加工程序→选择工件材料、刀具和夹具→数控加工仿真→检查修改完善加工程序→将程序从计算机传送至数控铣床→操作数控铣床将自己设计的零件加工出来,并且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等都要达到设计要求。最后,由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项目讲评和总结。

  该教学项目的直接目的是完整地、熟练地掌握CAD/CAM技术的应用,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必须用到的前续知识和技能有:金属材料、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刀具、数控加工工艺和夹具、CAD/CAM理论等。通过该项目巩固了学过的知识,将这些知识融合在一起加以应用也是与将来的实际工作岗位相吻合的。最后的项目成果也不千篇一律,有人设计的是手机模型、有人加工了1个学校的徽标、也有人做了1位圣诞老人,等等。每件作品都倾注了同学们的热情和心血,对自己的作品人人都爱不释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非常高,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2.“数控机床电气设计安装”教学项目

  该项目的主要任务是设计、安装、接线、调试1台真实数控铣床的电气控制系统,一般按5人左右组成1个项目小组,每人先独立进行设计,然后小组成员互相讨论、交流和修改,最后形成1份比较完整的设计方案,由指导教师进行讲评和修改。方案设计通过以后,学生领取该系统所需要的电气安装底板、电气元器件、电线电缆、接线端子、工具和量具等,小组成员通力合作完成电气控制系统的接线。在接线完成以后,先由学生自行检查,再由指导教师审查,然后才能通电调试机床,各种预定功能的实现即标志项目基本完成。最后,指导教师还要就项目的执行过程进行点评,和学生们一起进行全面总结。这个项目学生将应用所学过的机床电气与PLC、数控技术等课程,电工电子实习中掌握的技能。项目执行过程中学生先动脑、再动手;既要与指导教师交流、也要与同学合作和探讨。将数控机床外围电气控制系统从理论到实践、从图纸到实物有机地对应起来,以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

  四、结束语

  学生通过系列项目教学的参与和亲自动手制作,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了操作技能的水平,特别能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相互支撑。对本专业涉及的主要技术和关键技能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一定程度的掌握。学生通过项目教学的训练,掌握了本专业应当具备的主要核心职业能力(例如,数控机床编程操作、CAD/CAM应用、数控机床电气设计安装、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等),这些核心能力将成为学生打开企业大门的关键“钥匙”,也提高了他们就业后的适应能力。

  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案例

  为了迎合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推进的“三双一突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2010-2011第二学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09级展示设计教学中,实行结合实际设计项目进行教学,项目实施和课堂有机结合,运用“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明显得到提高。

  1 明确项目教学理念

  改革传统的职业教育和设置富有时代特征的职教类课程,是当今世界性的职业教育改革中的主流趋向。项目教学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课程模式,其萌芽于欧洲教育的劳动思想课,出现于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20世纪中后期逐步得于完善并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项目教学是以大生产和社会性的统一为内容,使得学生社会化、以适应现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社会现实与发展为目的,即为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教学法”理论最早出现于美国教育家凯兹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合著的《项目教学法》,此教学方法经香港传入,在国内最早使用项目教学法的文献出现于1998年,在当代各级教育和企业培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根据项目教学理论的内涵,结合我院“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将项目教学模式引入课程教学,通过学生参与具体项目,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强化训练,使其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和锻炼提升其实际工作能力。同时又能构建一个开放性、研究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足够的空间,按自己的方式去进行研究性学习。

  2 在高职教育中实施项目教学的可行性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教学做一体的行为导向教学法,学生直接接受任务,并收集相关数据和实施项目的教学法。学生可以随时寻求教师的帮助,但一般将由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它蕴含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等内容。项目教学法所关注的是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它要求学生从事的是问题解决,基于现实世界的探究活动以及其他的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它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并通过实际操作最终完成作品的形式,以便自主地完成知识和技能的构建。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亲身参与一个项目活动的调查和研究,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得到的综合训练和提高。学习过程将会成为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全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设计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设计思维和方法。

  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一个项目活动的调查和研究,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得到综合训练和提高。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实施项目教学的完全符合教学要求。

  3 接受设计项目任务

  “国际汽车模型收藏馆”是由香港知名企业家陈晓辉先生捐助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而建立,2011年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馆内收藏有陈晓晖先生捐赠的各式汽车模型和书籍。收藏馆将设于学院图书馆二楼,占地面积120平方米。项目实施之前,要求学生首先必须对汽车模型的基本知识和汽车文化作全面的了解,借此引出项目任务――“国际汽车模型收藏馆”的展示设计。

  4 制订展示设计项目计划

  在教学过程中,09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1)、(2)班共46位学生,按每组3-5人共分成10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位组长。教师根据学院分管“国际汽车模型收藏馆”项目的领导提出的要求,以及展示设计原理,强调学生要以创新、实用、美观、经济为设计标准。每个小组根据场地测量的数据和汽车模型资料,进行任务分工,写出展示设计计划书并进行本项目的初步方案设计。教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给予参考和指导意见,学生对各方案进行筛选,最终确定实施方案。

  5 项目实施过程

  学生根据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及分工进行搜集资料、开展调研、设计及编写设计说明,教师检查学生制作情况并给予及时的帮助。

  5.1 资料搜集。

  查阅由香港知名企业家陈晓辉先生提供的汽车文化资料和书籍,并从本院图书馆和网络搜集汽车文化资料,筛选出与本项目设计相关的信息。

  5.2 开展调研。

  组织学生参观会展中心、海南省博物馆、国际汽车会展,走访汽车卖场、明珠广场精品店、友谊商场精品店,对现实中的会展情景、现状和汽车文化作全面的了解,并作文字记录和拍照。

  5.3 设计。

  5.3.1 平立面草图:根据收集资料、收藏馆筹备组领导的意见和现场采集的场地数据,在平面中以界面处理空间的划分、分隔和组合关系,确定展示风格形式。灵活利用展台、展具、装饰展架对空间的分隔、衔接和组合,注意空间的秩序、序列、导向、渗透和流通性处理,明确空间的参观流动线向;

  5.3.2 规范制图:根据草图绘制平、立面图纸,要求比例、尺寸、单位、图标的准确性,展台、展具、展架和空间节点要绘制详图,标明运用的材料,并注意成本的控制;

  5.3.3 效果图绘制:根据标准平立面图绘制效果图。确定空间的色彩基调,注意材质的熏染和灯光效果处理。

  5.4 编写设计说明和制作PPT设计汇报。

  根据设计方案编写设计说明和制作PPT设计汇报。

  6 作品检查、筛选及评估

  6.1 学生自评。

  每组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及本人在组内的贡献进行评价和总结;

  6.2 他评。

  通过PPT设计汇报,各小组自我讲解设计方案,并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

  6.3 教师点评。

  教师根据设计要求对作品评价各小组设计方案,并重点分析优秀设计作品,总结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展示设计的理论知识和设计实践进行总结。

  6.4 筹备组点评并筛选出最终用于施工的设计方案。

  由教师在十套设计方案中挑选出六套方案,送学院汽车模型收藏馆筹备组,由筹备组领导审核并作出点评,筛选出最终用于施工的设计方案,并提出修改意见。本展示设计项目教学活动最终中标方案为廖凤娟、易红艳、蔡娜三位同学的设计作品。

  由教师挑选出五位优秀同学,对筛选出最终用于施工的设计方案进行修改,经筹备组领导审核通过并交付专业公司施工。教师督促学生对项目施工实施跟踪,并作项目跟踪记录。(注:本展示设计项目已施工验收完毕,教学计划顺利完成。)

  6.5 评估标准。

  本展示设计项目教学活动的评分标准以中标设计作品为最高分,其余小组作品将以此为标准依次进行评估,占总成绩的70%,结合平时成绩和表现的30%为最后成绩总分。

  7 项目教学总结

  通过此次“国际汽车模型收藏馆”项目的实施、教学反馈及教学效果多方面均有所体会。

  7.1 符合展示设计教学大纲的要求。

  通过这一项目的实施,同学们经历了一个实际性的展示项目设计、制作和评价活动过程,初步掌握展示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技能,进而认识展示设计的特征,形成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态度,达到了课标中的要求。

  7.2 契合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

  “国际汽车模型收藏馆”这一设计项目对于大二的学生来说,开始虽然是一个陌生的项目,但是通过了解了大量的汽车文化知识和调研,从陌生到熟识,逐渐进入项目设计角色,最终完成设计方案。

  7.3 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在“国际汽车模型收藏馆”项目教学的过程中,90%以上的学生都在积极参与整个项目的设计与跟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与在教室中听讲的沉默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且在学生的设计总结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对于展示设计有了正确的理解,在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上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7.4 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这个项目的设计,学生对于展示设计的理解不再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与实践联系起来,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消化理解,更加能够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职业设计素养。

  7.5 教学反思。

  “国际汽车模型收藏馆”这个项目有它自身的优势,但也有一些不足,比如在体现展示设计的一般原则的时候,有关展示设计的视觉传达与空间设计相结合的知识和内涵明显覆盖不够,并且整个项目的设计难度不高,在承载展示设计的整个内容方面略显简单。这样的问题应该可以解决,我们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再追加一个难度稍大的项目,如模拟会展设计、商场橱窗或精品柜等项目的设计,这样使得教学的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掌握更加完整的展示设计知识和技能。

  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案例

  项目教学法现已广泛应用于中职学校专业实训教学中,我校机电专业的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实训课的教学项目之一“篮球架模型的制作”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激情,带着疑问,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和经验。在教学中要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达到最佳效果,教学设计是成败的关键所在。而实训教学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所以教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拟以“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间隙补偿的作用及其设置”探讨以这一课题为案例的教学设计。

  “篮球架模型的制作”项目在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实训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操作是我校机加工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要让学生充分融入到学习中,选择一个好的项目是关键。中职学生好动、好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篮球架是他们生活中最熟悉不过的东西,让他们利用现有的机床加工出他们喜欢的产品,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项目是教师教学所采取的手段,而使学生掌握技能才是我们的目的。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能中。如何保证加工的精度,是此项技能的核心部分。通过完成“篮球架模型项目”,让学生带着任务、带着兴趣,掌握这一重要技能。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面的设计: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职业素养目标。知识目标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能力目标关注学生的技能进步,职业素养目标关注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习惯的养成。由于职业素养的形成具有隐性的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逐渐渗透。

  (一)知识目标分析

  理解线切割间隙补偿的分析与计算此项目标中,要求学生理解间隙补偿值的计算过程。具体的数值计算形式上比较简单,但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其计算涉及的因素,同样也会造成学生不能适应生产过程中的变化。具体体现在如果电参数及电极丝直径发生变化时,如何调整各计算参数等。所以,在此目标实施过程中,应重视对计算原理的讲解,将分析影响其因素的变量作为重点目标。

  正确设置间隙补偿设置间隙补偿是线切割机床操作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加工符合图纸要求的零件是机械制造行业的核心行为。如果能正确掌握此项技能,就能为今后的加工操作奠定基础,提高加工效率一。

  (二)能力目标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实际产生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办法,能够提升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零件的加工精度控制方法也是该专业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三)职业素养目标分析

  职业素养是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内容,应渗透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不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塑造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四)教学条件分析

  第一,环境因素。本节教学活动在实训楼B201线切割模块教室进行,属于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第二,人的因素。机电0704班,共20人,分5个小组进行。第三,设施因素。场内共配置线切割机床5台、钻床l台、电脑lO台、辅助工具若干。第四,信息因素。每组一张零件图纸、每人操作的数据及反馈表一份。第五,时间因素。本节课的“篮球架模型项目”由小组合做,每组产生一件产品,每位学生的加工练习在后面的三节课中完成。

  学生情况分析

  机电0704班学生为20人,他们已通过了三个模块的考核(普车、数控车、CAD),现已基本适应项目教学法的学习流程。学生学习主动性一般,已掌握基本零件图的识读,具备一定的数控加工基础。

  线切割技能方面,学生已掌握线切割加工原理、机床的基本结构,简单的工件装夹、找正,基本的机床加工操作以及直线编程的方法。

  学习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采用间隙补偿控制零件的加工精度。

  教学难点:间隙补偿的分析计算及间隙补偿的设置方法。

  (一)分析本节教学重点

  间隙补偿控制零件精度在线切割技能中属于核心能力。学生掌握了此项技能就完成了本节课教学的中心任务和今后的“篮球架模型”项目。

  (二)分析本节教学难点

  间隙补偿的分析方法,对学生今后适应不同的生产条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鉴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大部分学生完全掌握这一知识点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要突破的是学生理解间隙补偿的功能及其设置方法。间隙补偿的设置方法,需要学生操作“单板机”来完成,此项操作的动作技能要求较高。学生对单板机的操作要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流畅地进行操作,即使学生对此项技能的掌握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后面的实训中。学生还会多次遇到同一问题,最终大部分学生是可以掌握此项技能的。

  教学策略的选择

  分析本节课的实质,是采用项目教学法的思想,但项目教学法中对学生的初始技能有一定的要求,而学生此时尚未形成一定的技能,所以本节课教学采用的方式是:引出问题、理论分析、实践验证、总结,基本上符合“布卢姆掌握学习教学策略”,通过评价学生技能掌握情况,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实践验证;进行补救教学,提供二次学习机会;总结后再次进行实践验证:学生进行技术总结。要注意的问题是:由于实施这些过程需要的时间较长,尤其是实践验证的时间很难控制,所以后面的步骤将在下一节课再继续进行。

  教学媒体选择

  教学中适当选择多媒体教学,主要目的是:以一种信息为主,其余的一种或两种信息配合,对可能忽视的内容加以强化。

  本节课中,选择多媒体的意图是,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屏幕的使用,减少图纸发放、绘制的时间;间隙补偿的教学内容,由于涉及的情况较抽象,不容易通过观察得到经验,如果把多媒体的优势与教师讲解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记忆和应用。笔者根据上述的情况选择使用多媒体教学,确定多媒体的内容。

  评价方案

  在本节课中,评价学生的方法从三个方面体现:

  一对一评价在学生技能操作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巡回指导,学生在技能操作过程中的表现,由该组组长来评价,

  小组评价 主要针对小组完成的工作质量,教师对每组给予定性的评价。

  教学反馈教师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群体性的学习问题,据此调整后续的实训教学。

  教学反思

  教法分析根据本节课的特点,采用引导发现和归纳概括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教学过程,观察对比、概括归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完成间隙补偿的分析计算和间隙补偿的设置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学法分析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观察、类比、思考、探究、概括、归纳及动手尝试来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能力,形成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了操作动手能力,以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需改进之处第一,教师在讲述概念时应积极调动学生的想象力,随时关注学生的反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二,学生在操作时,教师应加强巡回指导,对个别学生提出的具体问题应点到为止,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进一步提高教学技巧,加强应变能力,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本文来源:http://www.hylwhcm.com/jiaoxueziyuan/39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