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lwhcm.com--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感悟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gǎn wù,是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或经历所产生的感想与体会。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赴浙江学习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感悟发言 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赴浙江学习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感悟发言·1

  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时值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县委县政府搭建平台,我们于12月2日—7日赴浙江考察学习。走进浙江,让我们心潮澎湃,看到了浙江的辉煌巨变,感受了40年来砥砺前行、春风化雨的发展成果,体会到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走出浙江,让我们思绪万千,回忆过去,我们一起走过,见证了彭水的历史变迁,感受到了“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从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的校名,感受到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责任;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湖州实践,感受到今天的湖州、今天的安吉,是历经千辛万苦,走进千家万户,费尽千言万语,得出千真万确的模板,彰显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让我们更加明晰县委县政府派去学习的良苦用心。无论是到余村习总书记“两山”理论诞生地、鲁家村家庭农场集聚区,还是看太湖生态文明示范片、高禹村党群服务阵地,都体现了习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更加增强了我们建设“山青水秀美丽之地”的信心和决心,同时看到了我们的差距,想到了自己的责任,主要感悟体现在“三高”、“三结合”、“三突出”、“三改善”、“三好”等方面。

  一、注重 “三高”,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高起点规划,主要表现在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田园综合体打造及家庭农场方面,聘请国家知名专家进行设计;二是高标准建设,主要表现在舍得财力投入,按美丽乡村规范标准实施;三是高效能管理,如高禹村建五个平台,抓村集体经济发展,形成“所有决策村民定,所有讨论都参与,所有决定都签字,所有干部不碰钱,所有财务都公开”的工作机制,2017年集体经济收入1亿元。

  二、注重 “三结合”,创造高品质生活。一是与党的建设相结合,采取“支部带村、发展强村、民主管村、依法治村、道德润村、生态美村、平安护村、清廉正村”的模式,基层阵地功能完善,文化元素与时俱进;二是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我们看到的安吉白茶基地黄杜村是一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8年的1040元上升到2017年的3.45万元,实现了从贫穷向小康的蝶变;三是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所见所闻,令人感动,体现在红色党建与绿色生态及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坚定不移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注重 “三突出”,助推产业见实效。一是区位优势突出,湖州处于上海、杭州、南京三大城市的腹地,交通便捷,旅游资源丰富;二是规模经济突出,安吉经济体现三个一,“一根竹子,一把椅子,一片叶子”,竹子、茶叶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习总书记说:“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三是能人带动突出,所见到的支部书记能力强、点子多,工作作风扎实,善于创新,敢于担当,让我们油然而生敬意,留下了深刻印象。

  四、注重 “三改善”,提升百姓满意度。一是改善了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所见的村庄老百姓住的小洋楼,环境美化、亮化,开办民宿,发展乡村旅游;二是改善了老百姓的精神面貌,老百姓心情好,精神面貌佳;三是改善了外界的评论评价,国家主流媒体时常报道宣传,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仍然报道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

  五、注重“三好”,树立对外干部形象。一是后勤保障好,吃住行学安排得周到周全;二是学习态度好,我们所有的干部在学习过程中态度端正;三是遵章守纪好,没有违纪违法行为发生。

  六、几点建议

  (一)强化规划引领。建议全县选相对条件较好的村落,进行顶层设计与接地气的规划。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采取支部+公司+农户的模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作为高谷来讲,重点打造庞溪村。从乡村振兴要素来看,产业振兴有基础,柚子、爱媛、冷水鱼等产业势头好;人才振兴有条件,能人经济模式初见成效;文化振兴有底气,乡风文明建设和村规民约获得百姓认可;生态振兴有优势,是典型的绿水青山;组织振兴有特色,庞溪便民服务中心形象上不比安吉余村差;从发展方向看,重点从城效体验型经济着手,推进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

  (二)强化景区提升。建议蚩尤九黎城栽彩树,既展现历史文化,又突出景区颜值,重点打造红枫,与蚩尤血战中原、层林尽染的历史场面对接。

  (三)强化人才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关键靠人才,建议县委县政府出台相关的人才政策,留得住人才,保得住人才,激发人才为乡村振兴作贡献。

  总之,目标需要信念,信念需要坚韧,只有坚韧,才能创造奇迹。浙江之行,醍醐灌顶,我们一定切实践行“两个维护”,不忘初心,感恩时代,牢记使命,拥抱未来。

  赴浙江学习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感悟发言·2

  肩负着县委县政府的期望,带着寻师问道、推动乡村建设的强烈愿望,我于X日至X日在浙江大学参加了X县“乡村振兴”专题研讨班。在短短的几天学习时间里,我与全县来自各岗位的X名科级领导干部一道,在百年名校浙大的求是创新课堂里向名师问道,赴X个示范村求教,并在热烈的小组研讨中交流思想、分析问题,探讨着推动X乡村振兴工作的思路举措。

  一、主要收获及感受。

  一是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和认识。不管是在课堂上专家授课不断反复强调的“浙江乡村建设的今天就是中国其他地区乡村建设的明天”,还是特色乡村建设现场教学中的实践案例,都让我实现了视觉上的冲击和思想上碰撞。

  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美丽乡村的首创地,总书记记在浙工作期间推动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了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通过系统规划设计、持续建设整治,浙江全省农村生态环境大大提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旅游蓬勃发展,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培训,使我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实质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真切的认识,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性主动性。

  二是深化对乡村振兴建设的理解和认识。在浙江短短几天里,我们所听到的、所看到的每一个特色村镇,其产业都体现“特而强”,乡村垃圾实现分类处理,村庄前后无一不是山青水绿,村干部能力强、群众热情诚信、乡风文明,X年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达X多元,基本达到了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所见所闻所思,让我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已成为国家战略,中央和自治区、市、县委高度重视,能有幸从事这项工作,是我们每一名直接参与这项工作的县、乡干部的幸运。“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相较于浙江乡村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素有X之称的X同样独具特色,同样充满魅力,完全具备加快推进实施乡村振兴的条件。通过此次学习,我们要扑下身子学习浙江精神,借鉴浙江经验,切实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X样板。

  二、四点启示。

  一要高度重视生态提升。农村美不美,关键看治水;

  发展快不快,关键看生态。结合实际,在工作中,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环保、经济、社会三者关系,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生态环境保障。下老乡有丰富的龙滩库区水面、独特的花衣壮文化及两省三市交界的区位优势等资源,在下步的乡村振兴工作中,我们将以浙江经验指导实践,把农村的垃圾、污水、粪便集中高效处理、绿化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环节抓实抓好。

  农村污水能接入污水处理管网的,尽可能接入污水处理管网进行处理;

  不能接入的,通过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对刚刚清理完毕的龙滩库区水面,严格按照规划并以集体经济投入为主发展养殖业。村庄绿化的目标是村在林中,同时还要注意小巷、庭院内外的绿化美化。起步阶段,可以通过美丽庭院、美丽街巷建设,从细节入手,突出花衣壮特色,追求个性,彰显魅力,打造以生态文明为特色的美丽乡村。

  二要解放思想凝聚共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首先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

  在浙大的X节集中授课中,X位专家、教授课堂中无一不提到浙大的创新、浙商的解放思想理念及浙江人的务实吃苦精神。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及广大群众从X年代开始进行乡村治理,在三十多年的建设过程中,都以“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思想发展民营经济和乡村建设,在发展过程中发现问题后,法律法规及政策出台禁止后才停止不干。从而才有今天的温州经济、义务国际小商品市场及中国乡村建设样板。

  深刻反思,我们在开展多项工作特别是重大工作时,时常出现各部门、各级干部都是一定要找到法律法规及文件政策依据后才去落实、实施,如果没有找到明确的依据宁可不去落实,秉承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不作为路线,从而导致好多机遇在大家寻找依据的过程中已悄然逝去。其次没有农民的广泛参与,就没有乡村振兴的持续健康发展。实事求是的讲,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广泛参与到各项工中来,事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成败。为此,我们要抓住农村社区的三大关键群体——党员干部、妇女和青少年,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发动工作,激发起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全社会营造乡村振兴利大家、搞好振兴靠大家的浓厚氛围。

  三、要有“敢闯创”的创新精神。

  此次浙江之行,耳濡目染,浙江民营企业家的“敢闯创”和基层干部敢想敢干、敢闯敢闯精神无处不体现,就是这样的“敢闯创”、务实的浙江精神,才是浙江经济发荣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此,在下步的乡村振兴工作上,我们将在组织振兴上重点突破。在党委班子层面:我们将全力抓好自身建设,在民生工程、乡村治理等方面大胆作为,党风带政风,形成“善创新、敢担当、勇作为”的干事环境;

  进一步发挥党内民主、“三重一大”重大问题集体决策,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形成“团结实干、奋发有为”的工作环境。在村级班子层面:选优支部书记这个关键人,配强村“两委”班子这个关键事,明年是村“两委”换届年,我们将注重品德第一,素质唯先,将一些思想先进、能力强的年轻人充实到村班子队伍中。加强对村“两委”的管理,推进“两诺两评”管理制度,将工作细化、量化,实现可比较、可评价,提高村“两委”干部执行力等。

  四、要突出抓好产业支撑。

  乡村振兴,富民强居是表现,产业支撑是关键。我县的农村多处于石漠化地带,生态脆弱,工业强居不能奢望。为此,建议以总书记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为指引,利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机遇,因地制宜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新型业态,激发乡村振兴的内涵式增长潜力,以美丽乡村建设带动美丽经济发展,实现村美民富集体强,风正家和万事兴,让广大农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赴浙江学习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感悟发言·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乡村建设用实践说话,没有实践的理论与思想风险极大。乡村,安居乐业是乡村振兴最高标准]

  农耕文明5000年,工业化才100年,用100年文化来引领5000年文明,自然困惑重重,盲人摸象。城乡如何融入,传统如何与现代互补,自然如何与城市联姻,城市如何反哺乡村,这对中国来说又面临着一次革命。革命已经来了,我们何去何从?

  01

  农与中国

  “农”,一生农,二生城,三生中国,没有了乡村,我们什么都不会有。什么是城市?“城”是郡县,工商与手工业。“市”是集市,农产品,农民,生态。这是城市的概念,这二个字本身就有“城与乡”结合为城市之意,没有“市”就不存在城,今天弃农弃市,作死,注定“死城”。乡村振兴当中, 安居才能乐业,不能安居,特色小镇、家庭农庄、康养旅居、民宿农家乐、农业现代化都不存在,目前不正是这样吗?

  近100年,中国几乎是精英治农,城市治村,以法律村本末倒置。来自西方的工业化与民主形式,以及城市思维来思考乡村,在此前提下,我们会出现许多误解。比如农耕文明,小农经济,循环经济,传统文化,有机农业,一二三产关系等,都出现了错误的定位与解读,因为错误的解读,我们再多的文件与政策也很难实现我们的梦想。

  乡村建设,是舶来品,是辛亥革命之后带入中国,他助推了中国的崛起,也改变了中国的基因。

  02

  何为主体?

  中国农民以家为单位,包含姓氏文化、血缘关系,是建立在以家与国之间的社会关系,这些都是家的概念。大国小农,田人合一是国家性格也是文化。

  中国农业的特点是人多地少,一人多劳,24小时工作制,没有退休、没有下岗、没有考勤。这与城市完全相反。

  城市,陌生社会产生法律,同时出现竞争、创新、独立、剩余价值、自私、民选、污染。

  乡村,熟人社会产生道德,也滋生温度、道德、孝义、自治、宗祠、慢生活、低效率。

  03

  农耕文明的特征

  农耕文明的特点就是不产生污染,和天地融合。

  粪便不能回田一定是革农业的命。厕所的形式,它的形式根据年降水量、温度和湿度制定,也确定了农业的生产与生活形式。根据国家农业部数据,目前全国98%以上的农业经营主体仍是小农户,小农户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90%,小农户经营的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小农经济依然是我国农业经济的主体。

  “大国小农”,中国80%到90%是大国小农的状态,土地的面积和人口决定了国家的性格和农业的生产形式,也界定了我们的生活状态。中国的性格也因为农耕文明铸成了我们这个国家的社会形式。

  04

  农业要扬长避短

  传统农业一直处在改良与发展之中,如果不进行改良传统不可能走了5000年。今天,农民养的菜再好,不符合论证标准,他们没有包装、品牌、商标等,进不了超市与城市。农耕文明就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被边缘化。而大棚里寸草不生,棚里没有蚯蚓与蜜蜂,生态系统完全断掉,但符合论证标准,不仅能进入超市,还能得到国家项目资金。

  有机与原种农业是城市人最高标准,却是农民的最低标准。农业一定要扬农民之长,避农民之短,这是我们要反思的。

  05

  乡村成功之路

  勤劳和勇敢的精神是乡村振兴的正道,精神高于物质是农耕文明的重要特点。

  湖北省谷城县堰河村,2003年做的一个村里,全村80岁的人和8岁的人都处在一个岗位上,生活与生产完美融合,如果现代科技助力乡村,帮忙不添乱,这是我们向往的农村模式。

  今天,乡村振兴反哺乡村,各路人才涌入乡村,济源“531老兵工”、三瓜公社、堰河村、岭南·中国新村民计划、周家庄、月坝村、郝堂村、袁家村等,都有了不少探索。其中袁家村与堰河村作为很成功的模式之一,就是在乡村治理下本土化、东道主的乡村振兴,把市场化摆在后端,乡村治理和农民精神摆在前端,这叫农道。

  06

  乡村大集

  未来乡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特点是:投资少,风险小,收获稳定,这是农业的特征。这个市场是建立在小农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中宗祠、家谱、民俗、信仰、小学教育、祖坟等作为管理基础,城市经济负责后端,这是乡村市场化的基本概念,其中乡村治理是最重要的基础性工程。没有乡村治理为基础,乡村市场就是“投资大,风险高,回报零”的行业。

  07

  农道,复兴之道

  所有的项目我们坚持几点:第一是农民主体,还权于村两委。第二是农民就要有农田,是田就要种粮食,像农村了,民宿、农旅与康养就自然完成,而且是成本维护最低的农旅与投资。第三条是乡贤乡绅,学堂宗祠,小农经济,适度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等。几千年的中国,历朝历代首推“乡贤乡绅治理之路”,推动此法,乡村振兴会事半功倍。

  这些年,北京绿十字引导着一批乡村建设的实践者,传播者,也是推广者,期待能复兴乡村,城乡融合,开启民智,城乡共享。

  今天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谈这个话题,就是打开中国乡村振兴之门。乡村,众妙之门,万物至始。希望这样一个讲课给我们这个时代大家有所觉悟。

本文来源:http://www.hylwhcm.com/xindetihui/4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