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lwhcm.com--会计个人工作总结】

建议,是个人或团体,对某件事情未来要如何的操作,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驻村第一书记作用发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驻村第一书记作用发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

  【摘 要】摘要: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如何促使驻村第一书记更好发挥作用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第一书记作用发挥存在职责定位“把握难”、能力素质“匹配难”、村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关系“协调难”以及村民预期“满足满”等问题,提出了地方政府应明确第一书记职责定位、实现精准选派、做到“志智”双扶等建议。

  驻村第一书记作用发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教育论文】

  【期刊名称】中国国情国力

  【年(卷),期】2017(000)012

  【总页数】2

  【关键词】驻村第一书记;四难;贫困地区

  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到最关键阶段。驻村第一书记作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关键人物,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担负着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任,也代表着党和政府在贫困地区的形象,其作用发挥直接影响到当地脱贫攻坚的成效。

  作用发挥存在“四难”

  1.职责定位“把握难”

  2015年4月中组部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明确了第一书记的主要职责是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并且要求第一书记从派驻村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在当前情况下,贫困地区最主要的矛盾、最突出的问题是贫困问题,第一书记的重心工作也应围绕如何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问题来开展。然而在实践中,不少贫困地区将第一书记的职责定位为“宣传支农惠农政策,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协助制定落实扶贫规划,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及村庄整治”等,这些职责几乎涵盖了村两委的主要工作内容,时间一长,不少第一书记都迷失在日常村级事务管理中,而忽略了去解决突出的贫困问题。因职责定位的难以把握性,导致不少第一书记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抓住重点、解决突出问题,脱贫攻坚的效果不明显。

  2.能力、素质“匹配难”

  《通知》对派驻的第一书记有基本条件的要求,主要表现为政治素质好,热爱农村工作;有较强工作能力,敢于担当,开拓创新意识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强,作风扎实,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大多数第一书记都能符合上述要求,很多干部自从被选派当第一书记后长期工作生活在农村,表现出领导干部优良的工作作风、政治素质和责任担当。但是在这些素质和能力之外,一些第一书记自身能力素质难以匹配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如在产业扶贫方面,如何选准产业、壮大产业、分析市场供求关系、产品推广与销售等问题需要相关的经济学知识;在金融扶贫方面,如何引导商业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参与农村脱贫、如何利用银行信贷政策帮助农民信用贷款、如何选择保险产品规避农业风险等需要相关的金融知识;在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和就业扶贫等方面同样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脱贫攻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对第一书记的能力和要求是全方位的。

  3.“双书记”关系“协调难”

  《通知》要求第一书记要在乡镇党委领导和指导下,紧紧依靠村党组织,带领村“两委”成员开展工作。依据《通知》不难发现,第一书记和村支部书记两者之间并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由第一书记带领村支部书记开展工作,他们之间是相互依靠、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和内外结合的关系,共同肩负起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任。实践中,因为第一书记在争取项目资金、上级政策以及外部关系资源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导致村支部书记对第一书记形成一种依赖,如果这种依赖关系长期得不到扭转,在农村会形成一种“大事找第一书记,小事找村支部书记”的局面。而两者的权力博弈如果不是朝着一个方向用力,就很有可能影响脱贫攻坚的效果。

  4.村民预期“满足难”

  《通知》要求,第一书记的重要职责是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但在村民眼里,第一书记是代表上级政府派驻到村里的,有事就要找第一书记,尤其是在解决村庄水、路、电及村庄发展规划等重大村级事务方面,村民对第一书记的预期非常高。调研中发现,能够满足村民大部分预期的第一书记只占少数,更多的第一书记由于自身能力及背后帮扶单位等原因只能满足村民部分要求,若“万能”的预期和“部分”的要求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第一书记在村民心目中的威望,也会影响第一书记顺利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更好发挥作用的建议

  1.明确职责定位,做到有的放矢

  地方政府应根据贫困地区普遍贫困这一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来明确第一书记的职责,即在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和提升治理水平四项职责中重点突出精准扶贫工作,让第一书记从调节村民纠纷等日常的村级事务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心思放在脱贫攻坚工作上。同时也要相应地调整对第一书记的考核评估指标,应根据当地的村情以围绕减少贫困人口、提高农民收入、发展产业及带动就业等指标从纵向的角度来考核,切忌采取“一刀切”的方式。

  2.把好选派关,加强岗前培训,做到精准选派

  一方面,组织部门要把好第一书记选派关,要选派政治素质过硬、热爱农村工作,同时又有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不怕吃苦的干部到贫困地区工作;另一方面,针对脱贫攻坚工作中第一书记普遍存在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对其加大培训力度。如采取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重视对精准扶贫政策、扶贫支农政策和先进典型案例等综合培训;另一方面,对缺乏经济、金融、法律和政治知识等的第一书记开展分类的专业技能培训,满足脱贫攻坚工作中各方面的职能需求。同时还要注重针对不同村情精准选派第一书记。如贵州的经验是“科技干部配产业村、经济干部配贫困村、政法干部配乱村、党政干部配难村和退休干部回原村”。

  3.理顺关系,做到“双核驱动”

  第一书记驻村后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一名优秀的“当家人(班长)”,即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而村党支部书记则要借助驻村“第一书记”的指导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村党支部书记应出面做“当家人”,驻村“第一书记”则应充当好参谋和掌舵人的角色,从而实现“双核驱动”,共同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4.转变观念,做到“志智”双扶

  地方政府应通过舆论宣传等方式引导贫困群众对第一书记和解决贫困问题形成正确的看法,转变思想观念。要让他们意识到解决贫困问题不是第一书记一个人的事,而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动员贫困群众在第一书记和村支部书记的共同带领下,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时,针对部分贫困群众存在脱贫内生动力不足问题,一方面,第一书记要想方设法,创新工作方式帮助贫困群众更新观念,激励他们自我脱贫的决心和信心;另一方面,为了防止贫困的代际传递,第一书记在实际工作中应重视教育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做到“志智”双扶。

  驻村第一书记作用发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2

  摘要: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如何促使驻村第一书记更好发挥作用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第一书记作用发挥存在职责定位“把握难”、能力素质“匹配难”、村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关系“协调难”以及村民预期“满足满”等问题,提出了地方政府应明确第一书记职责定位、实现精准选派、做到“志智”双扶等建议。

  关键词:驻村第一书记;四难;贫困地区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 A

  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到最关键阶段。驻村第一书记作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关键人物,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担负着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任,也代表着党和政府在贫困地区的形象,其作用发挥直接影响到当地脱贫攻坚的成效。

  作用发挥存在“四难”

  1.职责定位“把握难”

  2015年4月中组部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明确了第一书记的主要职责是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并且要求第一书记从派驻村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在当前情况下,贫困地区最主要的矛盾、最突出的问题是贫困问题,第一书记的重心工作也应围绕如何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问题来开展。然而在实践中,不少贫困地区将第一书记的职责定位为“宣传支农惠农政策,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协助制定落实扶贫规划,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及村庄整治”等,这些职责几乎涵盖了村两委的主要工作内容,时间一长,不少第一书记都迷失在日常村级事务管理中,而忽略了去解决突出的贫困问题。因职责定位的难以把握性,导致不少第一书记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抓住重点、解决突出问题,脱贫攻坚的效果不明显。

  2.能力、素质“匹配难”

  《通知》对派驻的第一书记有基本条件的要求,主要表现为政治素质好,热爱农村工作;有较强工作能力,敢于担当,开拓创新意识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强,作风扎实,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大多数第一书记都能符合上述要求,很多干部自从被选派当第一书记后长期工作生活在农村,表现出领导干部优良的工作作风、政治素质和责任担当。但是在这些素质和能力之外,一些第一书记自身能力素质难以匹配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如在产业扶贫方面,如何选准产业、壮大产业、分析市场供求关系、产品推广与销售等问题需要相关的经济学知识;在金融扶贫方面,如何引导商业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参与农村脱贫、如何利用银行信贷政策帮助农民信用贷款、如何选择保险产品规避农业风险等需要相关的金融知识;在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和就业扶贫等方面同样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脱贫攻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对第一书记的能力和要求是全方位的。

  3.“双书记”关系“协调难”

  《通知》要求第一书记要在乡镇党委领导和指导下,紧紧依靠村党组织,带领村“两委”成员开展工作。依据《通知》不难发现,第一书记和村支部书记两者之间并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由第一书记带领村支部书记开展工作,他们之间是相互依靠、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和内外结合的关系,共同肩负起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任。实践中,因为第一书记在争取项目资金、上级政策以及外部关系资源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导致村支部书记对第一书记形成一种依赖,如果这种依赖关系长期得不到扭转,在农村会形成一种“大事找第一书记,小事找村支部书记”的局面。而两者的权力博弈如果不是朝着一个方向用力,就很有可能影响脱贫攻坚的效果。

  4.村民预期“满足难”

  《通知》要求,第一书记的重要职责是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但在村民眼里,第一书记是代表上级政府派驻到村里的,有事就要找第一书记,尤其是在解决村庄水、路、电及村庄发展规划等重大村级事务方面,村民对第一书记的预期非常高。调研中发现,能够满足村民大部分预期的第一书记只占少数,更多的第一书记由于自身能力及背后帮扶单位等原因只能满足村民部分要求,若“万能”的预期和“部分”的要求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第一书记在村民心目中的威望,也会影响第一书记顺利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更好发挥作用的建议

  1.明确职责定位,做到有的放矢

  地方政府应根据贫困地区普遍贫困这一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来明确第一书记的职责,即在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和提升治理水平四项职责中重点突出精准扶贫工作,让第一书记从调节村民纠纷等日常的村级事务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心思放在脱贫攻坚工作上。同时也要相应地调整对第一书记的考核评估指标,应根据当地的村情以围绕减少贫困人口、提高农民收入、发展产业及带动就业等指标从纵向的角度来考核,切忌采取“一刀切”的方式。

  2.把好选派关,加强岗前培训,做到精准选派

  一方面,组织部门要把好第一书记选派关,要选派政治素质过硬、热爱农村工作,同时又有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不怕吃苦的干部到贫困地区工作;另一方面,针对脱贫攻坚工作中第一书记普遍存在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对其加大培训力度。如采取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重视对精准扶贫政策、扶贫支农政策和先进典型案例等综合培训;另一方面,对缺乏经济、金融、法律和政治知识等的第一书记开展分类的专业技能培训,满足脱贫攻坚工作中各方面的职能需求。同时还要注重针对不同村情精准选派第一书记。如贵州的经验是“科技干部配产业村、经济干部配贫困村、政法干部配乱村、党政干部配难村和退休干部回原村”。

  3.理顺关系,做到“双核驱动”

  第一书记驻村后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一名优秀的“当家人(班长)”,即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而村党支部书记则要借助驻村“第一书记”的指导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村党支部书记应出面做“当家人”,驻村“第一书记”则应充当好参谋和掌舵人的角色,从而实现“双核驱动”,共同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4.转变观念,做到“志智”双扶

  地方政府应通过舆论宣传等方式引导贫困群众对第一书记和解决贫困问题形成正确的看法,转变思想观念。要让他们意识到解决贫困问题不是第一书记一个人的事,而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动员贫困群众在第一书记和村支部书记的共同带领下,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时,针对部分贫困群众存在脱贫内生动力不足问题,一方面,第一书记要想方设法,创新工作方式帮助贫困群众更新观念,激励他们自我脱贫的决心和信心;另一方面,为了防止贫困的代际传递,第一书记在实际工作中应重视教育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做到“志智”双扶。

  驻村第一书记作用发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3

  自国家精准扶贫工作实施以来,各地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努力创新,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贫困群众得到真正实惠。对于贫困村贫困户的有效脱贫,驻村第一书记充分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还不同程度存在以下问题直接阻碍着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的有效开展。

  (1)职责定位不明。根据精准扶贫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职责定位是“增强基层党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据了解,部分地方乡镇党委政府和村支两委根本没有将驻村第一书记职责区分和界定出来。由于驻村第一书记的考核受所在乡镇党委政府管理,部分本应由乡干部和村干部完成的事务性工作,也一并交给其一肩担,导致真正沉入农村、投入精准扶贫中的精力被大量分散弱化。

  (2)能力素质不高。对第一书记派驻条件虽有明文规定,各个具体派出单位对选派第一书记重视程度不够,在学历、年龄、性别、基层工作经验能力等方面要求把关不严。部分第一书记缺乏基层工作经验、沟通协调组织能力差、不熟悉农村工作,致使群众工作开展困难。驻村工作发挥不明显。

  (3)人员到位不齐。按照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组建要求,每个贫困村均配置了由对口联系领导、帮扶单位、农技员、第一书记构成的驻村工作队。然而,对于部分联系领导、帮扶单位和驻村农技员真正到对口贫困村主动衔接工作时间少之有少,形同虚设;其次多数下派的第一书记工作方法单一,组织协调能力不强,加上少部分贫困户主观脱贫意愿不强,非贫困户的心理失衡、村两委关系不和等问题,更是加重了第一书记唱独角戏跑全场、疲于应付问题现象时有发生。

  (4)保障激励不足。按有关文件要求,虽然第一书记驻村期间按照差旅费伙食补助费标准给予适当生活补助,但由于贫困村地理位置不同,工作条件差异较大。有的贫困村地处偏远,工作区域较大,工作条件艰苦,所以工作开支相应增多,而采用统一的经费保障标准,使部分第一书记经费难以满足工作需要。

  综合所述,为有效解决精准扶贫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存在问题并发挥积极作用,笔者建议从以下几点抓起:

  一是精准选派,派好干部担任第一书记。认真统筹各个层级、各个方面人才资源,严把第一书记选派关,原则上选派具有一定基层工作能力、热心农村工作、组织协调能力和专业技术技能较强的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明确工作标准,建全“能进能出”机制,对不能干事、干不成事、群众不欢迎、工作无动力的驻村第一书记及时召回。

  二是强化责任,明确第一书记的职能职责。进一步明确驻村第一书记主要职责,对于村两委和乡镇不能将与精准扶贫无关的其他日常事务强加于第一书记,对派出帮扶单位工作严格实行全脱产,明确摆正第一书记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绝对位置,让第一书记在不同帮扶主体中起好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对于工作考核应多注重在工作实绩方面,减少各种重复性表格填报和资料收集,统筹精简开会时间,真正让第一书记有更多时间深入基层开展扶贫。

  三是加强宣传,做好第一书记能力培训。采取集中与分类培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第一书记的培训力度,重点就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扶贫支农政策、先进典型案例等内容进行集中综合培训;对缺乏基层工作经验或新进的第一书记分类开展提升基层工作与联系群众工作的能力培训,对缺乏集体经济发展意识、基层党建管理经验的第一书记进行分级分类培训。村支两委可借助第一书记在资金、项目、管理及技能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提供有效场地或平台,加强对贫困群众精准扶贫政策宣传教育培训,切实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四是压实责任,加强驻村工作队人员监管。采取定期不定期抽检方式进行有效监督,对驻村工作队的考核应避免简单化、形式化,更加注重从驻村时间、集体经济发展、群众评价、第一书记评价、扶贫实效等方面进行。坚决防止第一书记唱“独角戏”、驻村工作队“搞回避”现象发生,切实发挥驻村工作生力军作用。

  五是强化保障,健全第一书记激励保障机制。首先要进一步完善第一书记选拔任用、表彰激励工作机制,将第一书记工作实绩作为选拔任用、表彰激励的重要依据。在同等条件下,对表现优秀的第一书记在晋职晋级、职称评定、评先评优、提拔使用上优先考虑;其次是加大第一书记经费保障力度。对确因扶贫工作需要但政策中又没有包括而产生的额外支出经费应给予合理考虑,提高第一书记积极性。再次是要常态性开展组织关怀,通过定期培训、交心谈心、树立典型等方式,第一时间掌握第一书记思想动态,解决他们工作中的实际困难问题,切实增强第一书记组织归属感、获得感。

本文来源:http://www.hylwhcm.com/gerenzongjie/39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