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lwhcm.com--学校工作总结】

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建设的基础,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供大家参考选择。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1

  根据省教育厅的通知精神,我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自查,所有二、三级指标完全达到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要求。现将我校思政课建设的主要特色和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思政课建设基础实、起点高

  (一)组织机构健全

  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高度重视,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副书记和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组成,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划、指导和协调工作。校党委常委会每学期听取马克思主义学院及思政课建设情况汇报,建立校领导每年到学院调研、每学期到教室听课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2011年5月,学校独立设置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学校教学科研二级机构直属学校领导,承担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任务,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的依托单位。

  (二)师资力量雄厚

  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拥有一批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现有专任教师60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26人,拥有博士学位31人;博士生导师10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共有16位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全国首届百名“两课”优秀教师1人,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9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福建省优秀专家各3人,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福建省社会科学普及名家、福建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4人;8人获得省级、校级“教学名师”和“师德标兵”等荣誉,2支团队分别入选福建省科技创新团队和思政课教学团队。

  (三)支持保障有力

  近年来,学校认真按照中央和福建省委的部署,切实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在政策、经费、项目等方面优先支持保障;落实生均20元的思政课教学专项经费;思政课教师职务补贴和超工作量补贴全部由学校承担,确保不低于全校教师平均水平;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中,思政课专业技术职务高级岗位所占比例高于学校重点学科高级岗位设置的平均水平;将多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期刊列入学校重点支持的学术期刊目录,特别增列思政课教学研究类期刊。

  (四)支撑优势突出

  学校现有福建省唯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福建省唯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福建省高校同类学科中唯一的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同时还拥有福建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平台。强大的学科实力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

  二、思政课建设特色明、成效好

  (一)教学改革先行先试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的的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亲自来校为大学生做“形势与政策”报告,深受广大青年学生喜爱,极大鼓舞学校教师用心上好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齐心协力,努力将思政课打造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目前,4门思政课都已成为福建省精品课程。

  一是深化教学改革。深入实施福建省卓越教师计划教学改革项目,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的对话式教学模式”入选教育部“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示范推广培育项目”。充分发挥福建改革开放先行省份和红色资源丰富的综合优势,探索构建“三层递进、全面覆盖”的实践教学模式,开展“谷文昌精神的当代价值”等系列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师生知行统一,实践教学成果获得福建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二是实施协同育人。建立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面对面交流,使课堂教学较好地与学生思想保持“同频共振”。认真落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所有博士生导师坚持为本科生授课制度。思政课教师还主动延伸课堂,实现思政课与大学生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社会科学专业课程、校园文化活动有机结合。

  三是强化引领示范。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改革排头兵作用,以实施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结对带教”计划为契机,与4所院校结成对子,建立常态化的听课、教研、科研协作机制。积极承担全省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使用培训任务,5位教师入选“2014年度全省高校思政课示范教学主讲人”,多位教师应邀到兄弟院校开展示范教学,努力推动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整体提升。近期成立的“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联盟”、“在榕省属高校思政课教学协作中心”,负责人均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担任。

  (二)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学生先进典型,校园正能量不断传递、壮大。例如,被菲律宾华人社团誉为“高学历、高素质、高觉悟的中国新生代”的汉语教学志愿者、“感动福建十大人物”的西部支教志愿者团队、百分百受奖的“学生兵”等先进群体,以及“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先进个人。

  (三)教学科研成果丰硕

  一是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2011年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共获各类科研项目13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4项,省部级项目67项;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78篇;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三等奖4项,其他省部级奖励16项;咨询报告获中央、福建省领导的批示各1份,被其它部门采纳11项;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10场。多项成果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等重要报刊发表。

  二是打造学术精品。汇聚全校各相关学科力量,围绕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攻关,着力打造学术精品,出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文库”,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出版100部著作,目前已经出版60多部学术著作,这是福建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最为系统的理论丛书,在全国同行中也不多见。

  三是强化研究特色。注重对重大社会思潮的分析研判和辨析引导,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等重要期刊发表一系列批驳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文章,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全面梳理和总结包括生态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各种环境保护主义思潮。积极适应和把握新媒体发展趋势,发起成立福建省青少年网络新媒体研究中心等机构,深入研究新媒体育人工作新机制,“网上网下”协同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

  (四)理论宣传贡献大

  一是提供高水平的理论宣讲服务。在全省高校率先成立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骨干教师组成的高校党委讲师团,构建理论宣讲队伍专家化、宣讲对象分众化、宣讲平台网络化、宣讲服务多样化的“四化”模式。建设以“理论名师大讲坛”为统领的宣讲平台,平均每个月就有10多位校内外理论名师走进讲坛,为广大师生带来丰富的理论盛宴,被评为“福建省十佳社会科学讲坛”。

  二是普及党的科学理论。李方祥教授应邀为国务院扶贫办宣讲习近平总书记著作《摆脱贫困》。郑传芳教授、郑又贤教授多次参加省委讲师团组织的宣讲。由学院策划撰写的通俗理论读物《四下基层与群众路线》,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质,《光明日报》称“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通俗理论读物,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好教材、好读本”。学院教师长期指导并带领学生团队开展“暑期送理论下乡”等社会实践系列活动,为基层青年党团员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实践队连续两年被评为“福建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理论素养。学校早在1997年成立“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后更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构建“校研究会--各学院研究分会--各班级学习小组”三级学习体系,形成全方位、广覆盖、宽辐射的学生理论学习机制。研究会由思政课教师指导,会长基本上由学院学生担任,每年召开一次理论研讨会,已出版、编印19本论文集,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学生头脑。

  (五)社会服务扎实有效

  一是积极推动引领思政课教学研究。思政课教师兼任全国省属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作会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以及福建省哲学学会、伦理学会、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等各类学术团体领导职务,在各自学术团体中积极发挥作用,有力推动福建省思政课教学研究。

  二是积极发挥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辐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博士点面向一线辅导员每年招收6名博士生。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福建师范大学)成立以来,迄今举办了20多期培训,共培训学员近3000人次,其中成功申报并举办4期教育部示范性培训,形成“新媒体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提升”两大特色精品培训项目。基地为福建省高校辅导员专业委员会提供专业支持,福建省代表队连续两届在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中勇夺桂冠。

  三、思政课建设声誉好、反响大

  (一)教师获得重要荣誉

  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实现内涵发展的同时,学科教师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理论宣讲等方面获得了一系列高级别荣誉,陈征教授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论文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等奖项;李建平教授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论文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二、三等奖和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0项,以及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等奖励; 郑传芳教授获得“全国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称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二等奖、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6项、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奖等奖项;郑又贤教授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论文奖、“全国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称号等奖项; 李方祥教授被评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4年度影响力标兵人物(全国仅10名),是全国最年轻的标兵人物。1名教师获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称号,2位教师入选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2名教师获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二)典型经验备受好评

  我校思政课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报刊媒体的高度关注,学科教师指导校内有关部门利用新媒体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有效途径,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等领导纷纷批示肯定,相关教师多次应邀在全国性会议作典型经验介绍,先后为南美洲、非洲12个国家党政官员作专题讲座。

  (三)主流报刊高度关注

  教育部主管并指定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性刊物《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主办《思想教育研究》,以及《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福建日报》等媒体纷纷报道介绍学院建设情况。2015年6月29日《光明日报》以《每一堂课,都为了触及青年灵魂——福建师范大学用“对话式教学”把脉青年思想》为题,深入报道了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举措,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1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春风化雨立德树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3年度影响力人物事迹》,福建教育电视台分别专题报道了我院教师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

  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设想

  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有很多工作有待改进。近期,我们的工作设想有:

  (一) 全面贯彻落实《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充分发挥“在榕高校思政课教学协作中心”、“福建省高校思政课教学联盟”挂靠单位的作用,推进福建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二)全面、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贯彻《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分批次聘请各部门党政领导上思想政治理论课;聘请兼职教授,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发挥教育部教学改革推广项目的作用,完善对话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和分类教学;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以科研促进教学;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机制并为全省提供示范作用;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实验教学中心。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2

  9月23日下午,应学校邀请,北京联合大学宣传部部长孔军教授为我校教师带来题为《课程思政的认识、实践与思考》的精彩报告。副校长王建稳出席报告会,各单位教学主管、骨干教师参会。报告会由教务处处长刘文楷主持。

  孔军教授结合北京联合大学课程思政实践,从课程思政为什么、课程思政是什么、课程思政怎么干、课程思政怎么看四个方面阐释了对课程思政的深入思考。

  他指出,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切入点。课程思政的实施是盐溶于水的过程,要做到恰到好处、润物无声,要各门课程协同推进,不应强调短期成效评价,应注重形成协同效应。

  孔军教授认为,从学校层面,要把课程思政建设成为学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应出台根本性举措,通过全方位行动,有步骤推进实施,努力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从教师层面,课程思政教学要提升认识、掌握方法并通过不断实践深入挖掘课程本身所包含的思政元素,将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民族复兴的责任与担当等育人要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要避免说教、嫁接等生搬硬套。与此同时,教育者先受教育也至关重要。受教育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是教师的义务,教师要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孔军教授还介绍了北京联合大学课程思政的优秀案例,使我校教师对北京联合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

  报告结束后,孔军教授同我校校领导、教务处相关人员就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深入交流。

  此次报告让老师们更加了解了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对“课程思政”的理念、内涵、路径有了更全面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了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学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3

  5月14日上午,学校第三届党委在中山校区行政楼601会议室召开第30次常委会,听取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汇报,研究《基础医学院综合改革总体方案》、筹建全科医学系等改革发展重点工作。校领导翟海魂、倪铁军、傅英会、牛春雨、闫宝勇、张海林、单保恩、张振宇、冯军、武宇明以及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学校党委书记翟海魂主持。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来,学校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工作,整合、统筹全校思政育人机构和资源,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并把思政课教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基本职责,大力推进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学校思政课教师不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丰富实践教学,加强教学研究,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思政课吸引力和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会议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会议要求,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性,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协同推进思政课建设上质量上水平;坚持问题导向,在思政课建设的薄弱环节上持续发力,深入分析思政课教师配备、师资培养、考核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创造条件加以解决。

  二是认真学习贯彻《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上级文件,深刻领会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及时转化落地,以坚持“六项要求”“八个统一”为原则,从把握正确的方向、方法、措施上狠抓落实,不断完善思政课课程体系,持续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让思政课成为一门学生真心喜欢、终生受益的课程。

  三是抓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这个关键,要善于吸纳、发现、培养优秀教师,通过引进国内高水平大学的优秀人才、培育校内骨干教师和部分转岗教师、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等措施,加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充分利用校、院(处)领导干部、临床专家、相关学科专家和辅导员等丰富资源,担任思政课教师,做好思政课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会议还讨论研究了制定《河北医科大学荣誉学士学位授予办法(试行)》、《河北医科大学新媒体建设与管理办法》及《河北医科大学新媒体联盟章程》等事项。

本文来源:http://www.hylwhcm.com/gongzuozongjie/36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