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lwhcm.com--学校工作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度评价思政课教师队伍在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方面的重大作用,深情嘱托广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对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学习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心得体会

  中央社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主任魏晓东教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高等政治学院,中央社院始终坚持“社院姓社”,讲好每一堂政治课,强化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共识,不断增强统一战线各领域人才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因此,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是新时代中央社院办学的根本遵循和指导原则。而在实践中,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好,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把课堂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考察相结合;二是把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相结合;三是把学习历史与了解现实相结合。通过“三个结合”,实现“三位一体”的教与学,就能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

  中央社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主任冯海波副教授认为,任何思想认识问题背后都有现实的物质生活根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央社院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是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主阵地,在对统战干部、对党外干部进行教育培养的时候,要把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项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这就要求中央社院的教师们,不能进行简单的灌输和空洞的说教,而是应该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研究真问题,才能真解决问题。在中央社院的讲堂上,政治课不但要注意结合党和国家热点问题,还要紧密围绕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问题,让政治课讲到学员的“关切点”,引发统战成员的“共鸣点”,才能真正“讲到人心里,落到管用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近年来,中央社院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建院六十周年贺信中的要求,紧紧围绕统一战线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着力推进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以政治共识教育为核心、以文化认同教育为基础、以能力素质培养为重点的教学布局,面向全体学员推出以“五史合一”为引领、“五大建设”为支撑、“大统战”为特色的模块化教学改革,面向重点群体推出中华文化“十个讲清楚”教育培训项目,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正是“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探索和创新举措。“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民主党派史”“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这些课一经推出,就得到统战系统、广大学员和社会各界的良好反响,成为中共中央印发的《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的重要内容,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固化为全国社院系统的经验和成果。今后中央社院将以总书记讲话为指引,继续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继续推动中央社院课程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学理性和亲和力,全面增强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学习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思政课的根本任务是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强调了关键是在教师,提供的路径办法是“八个统一”。

  在这里,笔者一方面是作为思政课受业主体的青年学生,另一方面是作为思政课准授业主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后,很受触动、受益匪浅,备受鼓舞、思考良多。在此想谈一下,作为思政课受业主体,我们想听什么;作为准授业主体,我们能做什么。

  第一,作为思政课受业主体,我们想听什么样的思政课。

  坚持以“党的领导”为原则的思政课。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说明,开好、讲好高校思政课的根本保证是而且只能是党的领导。这是因为,离开或者弱化了党的领导,都会使思政课迷失方向,带来混乱,伤害学生。而我们要的是风清气正、思辨有序的思政课堂,而这样的课堂需要牢牢坚持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领导。

  坚持以“用学术来讲政治”为原则的思政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八个统一”中,强调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而这“两个统一”实际就是对“用学术来讲政治”原则的最好诠释,也是对“学术”和“政治”关系的辩证阐述,更是戳中了思政课的症结要害。

  而之所以把这“两个统一”放在“八个统一”中的优先位置是有其特定原因的。一方面是由于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鲜亮底色,同时也是由于人文社会科学所特有的阶级性、政治性的学科属性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于思政课实践中存在的“学术”与“政治”关系的“两张皮”现象和“只统不一”的问题。表现在:一是“只谈学术不讲政治”的问题;二是“空谈政治没有学术”的现象。前一个问题会“误导”学生;后一个现象则会“脱离”学生,甚至“丢掉”学生。而坚持以“用学术来讲政治”为原则的思政课,就既实现了讲政治有学理支撑,讲得透、不无趣;又实现了讲知识有了价值引领,有深度、有立场。这样“讲得透、不无趣、有深度、有立场”的思政课就是青年学生想听的思政课。

  坚持以“问题导向”为原则的思政课。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而时代之“声”需要发现、正视、分析、解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而高校思政课实际上是肩负着回应时代之“声”的使命责任——正视并分析问题,引导并教育学生。在“八个统一”中,有关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阐述,就是对思政课这种使命责任的回应。

  在这里必须说明一点:我们所希冀的“问题导向”型课堂,既不是那种对问题“揪住不放”,也不是那种对问题“视而不见”,而是“发现问题、正视问题、分析问题、正面引导”。

  第二,作为思政课准授业主体,我们能为思政课创新做什么。

  我们要让思政课成为“播撒正气的传声筒”。

  我们要敢于传声,善于传声,以青年影响青年,用青年话语讲好中国故事。思政课就是要传历史之声、现实之声;就是要传党的理论政策之声、党的实践探索之声。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基础上,我们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者们,就是要厚植马克思主义等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基础,加强理论文字转化为生活语言的训练,增强提取、表达、宣讲各种理论、政策、文件的能力,成立由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生组成的研究生讲师团,走进思政课、走进党团组织、走进社会,将讲师团宣讲与形势政策课结合起来,这也是北大马院正在做的事情,以青年风格、青年视角和青年话语,不仅及时高效把党的理论、政策宣传下去,而且是有温度地把政策文字转换成通俗语言,讲出、讲好中国故事。让青年讲师团成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的有益补充,让宣讲课堂成为思政课堂的有益补充,真正弘扬主旋律、播撒青春正能量。

  我们要让思政课成为“理性思考的发声器”。

  我们要敢于发声,善于发声,以理论回应现实,用青春视角讲清中国方案。我们说思政课是“传声筒”,但绝不就简单地等于“复读机”,而应是理性思考的“发声器”。对于理论怎样回应现实、发出声音才具有生命力,马克思曾说道:“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即是说,如果思政课上发出的理论之声仅是理论的照本宣科和政策的机械解读,那它就不能说服青年学生,更不能掌握青年学生。唯有触及事物的根本,也就是青年学生本身,而青年学生本身应包括其自身特点和诉求,想青年学生之所想,呼青年学生之所呼,方能让思政课的理论之声说服学生、赢得青年。

  我们要让思政课成为“背负压力的隔音板”。

  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行动取代空谈,用青春风格凝聚中国力量。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者们必须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课堂,是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导地位的主阵地,是意识形态领域问题斗争的最前沿。面对严峻的意识形态形势,我们在课堂内外,有义务也有责任在事关国计民生的问题上,果断理性发声亮剑;在涉及是非立场事件的态度上,绝不含糊摇摆、犹豫不决。我们必须抛弃幻想,诚如毛泽东同志所言,“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应在理论斗争中求思想团结,在思想斗争中凝聚力量,在理论斗争中隔断并消解自由主义、民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相关错误言论和思潮。同时,在斗争中坚持批判性与建设性相统一,使“隔音板”既可以外御错误思想,内育科学理论。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队伍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相关学生,既要认真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内核,又要把这种精神内核和明确要求落到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实处;既要有“大道无涯,吾道不孤”的强大自信,也要有“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的理性认识。只要坚持群策群力、协同发力、同向用力,我们的思政课就会开得更好,思政专业就会更受欢迎,思政教师队伍就会更加强大。

  学习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心得体会

  刘川生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供了重要遵循,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对于广大专家学者和思政课教师及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交流学习体会,深入探讨如何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她强调,要办好高校思政课就要着力增强课程自信、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发挥多方协同作用;思政分会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思政课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积极为广大思政课教师和专家学者交流研讨搭建平台,为办好高校思政课贡献力量。

  靳诺结合参加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感受,围绕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升高校思政课质量提出四点要求,要把统筹谋划和深入一线相结合,把从严管理和科学治理相结合,把教师培养和人才培养相结合,把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相结合,各责任主体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不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让高校思政课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与会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和辅导员代表回顾了参加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经历,畅谈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并围绕正确认识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作用和功能定位、努力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着力增强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党的十九大代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冯培提出,教师应当铸魂育人,成为传承家国情怀的担当者。他认为,思政课老师绝不仅仅是知识的授予者,而且是学生人生的解惑者,更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道者。家国一体的价值观始终是我们民族书写五千年文明史的不断永续,家国情怀更是蕴含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血脉中。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思政课教师也应不断努力,从而让学生对家国情怀感同身受,培育学生的奉献情怀,让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建立与祖国的心灵之约。

  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邴正提出,思政课教师要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做到八个“要”:一是要信,教师本身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解决信仰问题;二是要正(政),要讲政治,树正气,走正道;三是要懂,要懂马克思主义,更要弄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是要博,要做到知识渊博,还要做到胸怀博大;五是要新,要掌握代表性、前沿性,讲课要感染人;六是要实,要熟悉中国实践更要结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七是要活,要生动活泼幽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联系实际;八是要亲,要了解当今学生对什么感兴趣,知道青年人喜欢什么。我觉得从这八个方面做到入脑、入心、入耳,真正做到铸魂育人,这是当前我们深化思想改革和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应该开拓的方向。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学术委员会顾问、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秉公提出,要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首先要深刻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定位,明确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其次是要科学掌握教人成为人的课程根本性特点,认识到思政课的价值教育和价值接受具有特殊复杂性;三是要努力提升思政理论课的独特教学魅力,不断提升思政课的理论魅力、知识魅力、艺术魅力和人格魅力。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建军认为,通过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的讲话,我们要从中感受到亲切的关心和严格的要求,要认识到严格要求也是一种关心爱护。总书记对思政教师提出的六个要求是希望思政课教师在新时代能加强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教学水平。思政课教师要认识到党和国家对思政课老师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把这种亲切的关怀变为强大的精神动力,把思政课教好,为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时代楷模”曲建武认为,思政课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政治要强,讲信仰的人一定要有信仰,教师有信仰学生才能树起信仰,马克思主义就是信仰的学科;情怀要深,教育爱国就是最好的爱国;思维要新,在课堂上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视野要广,思政课教师要具备宽广的眼界、博学的才华;自律要严,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人格要正,思政课教师要对学生有积极正向的引导,激励他们相信明天,相信未来。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卢黎歌谈到,思政课教师在理念上要端正对思政课的定位,将思政课作为关键课来建设;在信心上要不输理,应该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在队伍建设上要高标准严要求;最后,要扬优势补短板,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树荫认为,首先要明确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其次,要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因此思政课教师师必须讲政治;第三,总书记说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关键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去创造,他提到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为了讲好思政课,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将政治信仰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其次在职业认同上,要热爱自己的职业,要把我们的职业当成事业去干;第三要讲政治担当,这体现在师德师风上。总之,思政课教师一定要有政治担当,这样才能够有所作为,从而讲好思政课。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琪认为,要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第一要做到不忘本来,坚守学校思想政治课的历史使命和方位;第二就是要遵循规律,推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守正创新有两个关键点,第一是守正,第二个是创新,首先守正才能创新,创新是建立在中国社会发展现状,建立在中国话语、中国风和中国故事这样一个主题之上的创新。

  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志强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原则,直面思政课现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广大思政课教师要加强科研对于教学的支撑,讲出让学生们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课。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代玉启认为,提升思政课的质量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其一教师之用,教师能否用思政课的理念和内容,这是思政课教学实现提高的终结。思政课教师的引用和指导思想正确才能使思政课立德树人的理念真正的立身施教,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人格魅力,教学不跑调不偏题。其二是环境真用,环境能否用于思政课内容是检验思政课的试金石。其三是学生真用,这是思政课教学的落脚点,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思考和解决他们自身的学习生活问题,以及今后工作实践中的矛盾和困难,是大学生成长成才之路绕不开的话题,满足和引导大学生的当下之需和未来之需是思政课不可忽视的重要主题。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孙晓丹认为,思政课要有温度,要用真情讲真话传真理才能让学生真信。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们要心怀“三动”:激动、触动、行动。乘思政之热,悟思政之重,行思政之事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郝清杰认为,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过程中,要避免庸俗化、标签化、简单化的倾向,应把讲清楚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内容放在首位,大力倡导科学的研究精神,从内心深处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

  最后,康凯在总结中指出,本次会议成果丰硕、意义重大,希望与会专家和教师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总书记讲话的深刻内涵,不断加强思政课教学研究,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共同为促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理事会成员、学术委员会委员、知名专家学者、高校师生代表150余人参加了会议。

本文来源:http://www.hylwhcm.com/gongzuozongjie/37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