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lwhcm.com--教学心得体会】

上出数学课的味道来1

李   虹

〖摘要〗过去人们总认为,数学是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 教数学主要是讲定义、定理、公式、运算法则等,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及计算方法,会算数就行了。数学课不可能像语文课及其他学科那样有趣味。我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在不同的数学课上能体现出各种味道----趣味、情味、韵味。

〖关键词〗  味道    趣味    数学语言    兴趣之波

情味    情感    引人入胜    感情潜势

韵味    创造性  思维空间    相互渗透       

〖正文〗过去人们总认为,数学是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 教数学主要是讲定义、定理、公式、运算法则等,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及计算方法,会算数就行了。数学课不可能像语文课及其他学科那样有趣味。我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在不同的数学课上能体现出各种味道----趣味、情味、韵味。           

一、趣味

如何让数学课也有趣呢?下面我举个例子:有这样一道题:“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  )。”常见的错误填法有三种:平方厘米、平方米、分米,为了纠正错误,我让学生拿出4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在一起,看看4个平方厘米的实际大小,然后对学生说:“瞧,这么小的手帕,擦起鼻涕来可没多大作用,你们是不是犯了一个‘小’错误?”填平方厘米的学生也意识到4平方厘米手帕实在小的离谱,不好意思的笑了。我再拿出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让学生根据1平方米的大小,想象一下4平方米大约有多大。在我的启发下,一位男生脱口而出:“4平方米恐怕得有一条床单那么大吧。”边说边用手比划了一下。我正好接着说:“这么大的手帕用起来可不方便,有的人犯了一个‘大’错误。”填平方米的学生自嘲的笑了。针对分米这一填法,学生们也抓住机会幽默了一把,“有的同学的手帕竟然成了4分米长的线段了。”全班同学开怀大笑。这时我再追问:“填什么单位才合适?”学生们在欢声笑语中即弄清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大小,又比较了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不同。

著名演说家海因兹·雷曼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道理,比直截了当的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因此作为数学老师,就应努力使自己的数学语言像火种,点燃学生心底的兴趣之火;像石块,溅起学生心灵港湾的兴趣之波。使我们的课堂摆脱“闷气”和“匠气”,从而充满“生气”和“灵气”。

二、情味

在我听过的众多数学课中,不少数学老师就教学内容的完成和自身专业知识的储备来说无可挑剔,但课堂气氛却似一潭死水。生性活泼、想象满怀、情感丰富的学生在教师的教学专制中其主体性被扼杀。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是与教师的“一言堂”“搬运工”式的教法有关。另一方面也是教师缺乏人情味所致。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一大特点,学生本身就具有感情潜势,这种潜势在外界刺激下会引发出了。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用自己的情感来引发学生的情感潜势,使学生为之所动,从而转化为听课的热情。

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导语,情意盎然的教学过程,而且还要有趣味袅袅、似品香茗的课堂结尾。记得一位老师教学“理想是人的精神支柱”这一内容时,在师生共同列举了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后,他趁势转入抒情,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没有理想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没有追求真理的青春是没有光彩的青春,在那江河破碎的年代,正是无数革命先烈用满腔的热血点燃了理想的火把,才照亮了这个天空,照亮了这块热土,拯救了这个民族!”这位老师精心设计的独具情意的终课之曲,让学生留恋,使这节课锦上添花。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没有感情的课堂教学是一杯水,而融进了情味后,则是鲜红的血液,它能引起情感的共鸣。

三、韵味

法国作家梅里美说得好:作诗只能说到七分,其余三分应该由读者自己去补充,从而分享创作之乐,品尝诗的真味。据此,我联想到课堂教学的艺术,觉得教学艺术与写诗一样,颇有相通之处:教师讲课也只能讲到七分,其余的三分应该由学生自己去补充、去创造。课堂教学要留给学生思维空间,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奋其力、自求其果。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树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观念。

我曾听过两位老师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内容,尽管教学内容完全一样,学生原有水平相当,但由于教学方法有别,其教学效果去迥然不同。

一位教师先演示例题,告诉公式,然后让学生套用公式练习,滔滔不绝的讲了一节课。他唯恐学生不理解公式,把教材上的知识要点和自己的理解和盘托出,犯了艺术上说的“直露”的毛病,该让学生自己思考的地方也越俎代庖了,老师把问题已经讲通讲透了,哪里还需要什么创造性可言呢?

另一位教师却不是这样,而是采用引而不发的方法,不全盘授予,把功夫用在了点拨上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他重视给学生留下再创造的广阔空间。他一踏进教室,便在黑板上画出梯形图形,提示用以前推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请学生联系已知已会内容,思考这个问题。课堂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争先发言,有的通过拼凑法、有的通过割补法。老师将这些思路进行演示推导,再把讨论结果在全班集体交流,对正确的给予肯定,对错误的给予纠正,帮助学生梳理思维过程,最后再把学生的研究成果在练习中推广应用,形成技能技巧。这节课老师并没有讲多少话,但是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最佳效果。

经验告诉我们:课堂教学要有韵味,关键是教师的引导不能直露,更不能全盘授予,而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情味、韵味并非是互不相干的,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兼容。在教改的今天,让我们共同探索,真正把数学课上出特有的味道来。

上出数学课的味道来2

一节好的数学课肯定有着浓浓的“数学味"。数学味就是数学精神,数学的思想方法,它就是数学美的所在。数学课该如何来上出"数学味"呢?我认为教师在上课时要做到:

一、减少繁杂情境,凸显数学信息。我看过这样一个教学案例:在“长方体的体积”的起始课上,教师为了教学体积的概念,创设了“乌鸦喝水”的故事情境,先让学生观看动画片,当乌鸦喝不着水时,录像停止,教师问:“乌鸦该怎么办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往瓶子里放石头。”老师继续放动画片验证学生的想法。接着又问学生:“乌鸦为什么喝到水了?”学生回答:“因为石头有体积,占了瓶子的空间,水位升高,所以乌鸦就喝着水了。”“是不是这样的呢?”老师又调动好奇心地说:“要不我们试试”。于是又用石子、装有水的玻璃容器进行演示……这个情境的创设花去了教师不少的心血,但是就效果而言,并不是高效的。因为,这一情境学生过于熟悉,且不说实验,就是动画片也不用放,学生就能清楚这个意思。教师们创设情境还不得不注意需要跳出一些误区:其一,过多夸张的多媒体动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进了情境,却长时间出不来,具体表现为提不出与数学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创设忽视了数学的本质。其二,为了情境而情境,不是情境过于简单,就是超越了学生原有的水平,让学生感觉情境似乎可有可无,虚假情境较多。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好奇心、上进心的主要手段就是如何能够提出恰当的问题,提出具有挑战性同时又适合于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其积极地学习,而且不仅能学到知识,也能学会思维,包括养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区分学科特点。

我看过一个这样的教学案例——“圆的认识”:上课一开始,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然后问学生:看着这个圆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表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一轮红日,十五的月亮……显然,这些学生还不知道他们要上的是一堂数学课。这样的回答不知要把这节仅有40分钟的数学课引向何方。如果说语文教学是一种以情感带动知识学习的“情知教学”,那么,数学教学则就主要是“以知怡情”,其涉及的情感也截然不同。

三、在数学课上,我们希望学生养成的是一种新的精神——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一种后天养成的理性精神;一种新的认识方式——客观的研究;一种新的追求——超越现象以认识隐藏于背后的本质;一种不同的美感——数学美……这些都是数学课堂不可缺失的灵魂。数学课上能实现的学生必需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却是其他学科难以取代的!数学课上的每一个结论每一条规律,几乎都能找到令人赞叹的理由,几乎都能通过适当的方式,让学生有所感悟。当数学能够凭借它自身的魅力就更有“数学味”了。

本文来源:http://www.hylwhcm.com/jiaoxueziyuan/31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