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lwhcm.com--教育教学论文】

要凝心聚力做好准脱贫攻坚工作,只争朝夕、加压奋进,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受到的损失补回来,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提高政治站位,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理论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理论分析一篇

 

  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党委政府凝心聚力,党员干部奋发有为,社会各界众志成城,同时也离不开监督执纪问责、廉洁阳光扶贫的强力保障。要切实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坚决实现廉洁扶贫,对扶贫资金实行最严格的监管。

  一是要切实加强监督执纪问责,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坚决遏制扶贫领域腐败现象,是全面从严治党、厚植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做好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突出重点,精准发力。要加强监督,增强发现问题能力,多渠道收集问题线索。要严格执纪,以“零容忍”的态度快查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要强化问责,把责任一级一级压实。

  二是要全面落实各级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确保廉洁扶贫。落实好主体责任,核心是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领导者、执行者、推动者,把党风廉政建设纳人脱贫攻坚总体布局去谋划和部署;落实好监督责任,关键要加强对扶贫开发资金和项目监管,形成省市县乡村上下联动和相关职能部门相互联动的监督机制,把监督覆盖到脱贫攻坚的各个环节和方面。

  三是要标本兼治,织密扎牢制度的笼子,建立起不敢腐、不能腐的长效机制。反腐倡廉的核心是制约和监督权力,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筑牢纪律和法治“两条防线”,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坚决杜绝“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对庸政懒政怠政慢政等行为严肃处理、坚决问责;同时,建立完善党政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三位一体”监督体系,实施扶贫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对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扶贫资金等问题,坚决从严惩处。

  力抓廉洁扶贫、阳光扶贫,建立一支既勇于干事创业,又切实廉洁干净的干部队伍,确保扶贫资金使用更精准、更到位,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凝聚和带领全省人民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向着全面小康的彼岸,攻坚克难,砥砺前行!

  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理论分析二篇

  2019 年 8 月 29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报告显示,1978 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为 7.7 亿人,贫困发生率为 97.5%。2018 年年末农村 贫 困 人 口 1 660 万 人, 比 1978 年减少 7.5 亿人 ; 贫困发生率 1.7%,比1978 年下降 95.8 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 2.4 个百分点。我国是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为世界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6 年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 8 239 万,每年都保持减贫 1 200 万人以上,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

  2020 年,中华民族将彻底摆脱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 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 是近 14 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这一千年梦想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No.1

  对决战脱贫攻坚重大意义的理论分析

  1.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

  《政治生活》中的主要观点: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是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2.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经济生活》中的主要观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逐步消灭贫穷,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 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政治生活》中的主要观点: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比较普遍地存在贫穷和饥饿现象。落后、贫困等这些挥之不去的阴影仍然与人类相伴随。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有着世界典范意义,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向世界宣布,2020 年将全面消除贫困。我国在 2015 年就提前完成《联合国千年宣言》目标,在 189 个缔约国中前所未有地使 4.39 亿人摆脱了极端贫困状态,成为全球最早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国际减贫交流合作,通过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举办减贫论坛、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国际援助等措施,为国际减贫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No.2

  对我国脱贫攻坚重大举措的理论解读

  (一)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

  《生活与哲学》中的主要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认为,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科学理论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进行的,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有力地指导了脱贫攻坚工作朝着胜利迈进。中国的脱贫攻坚战,也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新境界。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经济生活》中的主要观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政治生活》中的主要观点: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清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的重要使命。党是领导一切的,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各级党组织是脱贫攻坚的坚强政治保证,“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强化作风建设,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三)实施精准扶贫基本方略

  《经济生活》中的主要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存在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现,需要着力解决,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协调发展要求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使全体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迈向共同富裕。脱贫攻坚是贯彻协调、共享理念的体现。

  《政治生活》中的主要观点:我国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我国政府主要通过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以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我国政府具有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政府通过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生活与哲学》中的主要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在扶贫攻坚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分析不同贫困地区、不同贫困人口的不同特点,以矛盾的特殊性原理为指导,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抓住当前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精准脱贫这一主要矛盾,认清致贫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寻求恰当的脱贫之路。要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研究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精准扶贫方略是党和政府在扶贫政策上的创新。

  (四)动员社会整体力量参与

  《经济生活》中的主要观点:只有广泛吸纳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鼓励先富帮后富,才能汇聚全社会广泛参与脱贫攻坚的磅礴之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做得更好、更有成效。我国主要采取经济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扶贫工作进行调节和控制。

  《文化生活》中的主要观点: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奋斗精神,艰苦奋斗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内生动力。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团结精神,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重大战略,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是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结果。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做出贡献。

  《生活与哲学》中的主要观点:唯物辩证法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从整体来说的,贫困人口、贫困地区的存在是部分,要实现脱贫攻坚,必须发挥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集全国之力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五)突出人民群众主体地位

  《经济生活》中的主要观点: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贫困地区的劳动者也需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通过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平等就业观、多种方式就业观,靠自己的双手开拓新的生活。

  《政治生活》中的主要观点: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国政府来自人民,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政府的工作方法。

  《生活与哲学》中的主要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认为,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夺取脱贫攻坚战胜利的重要保证。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扶贫攻坚是党站在人民立场上作出的正确决策。

  (六)坚持从严要求真抓实干

  《政治生活》中的主要观点: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我国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只有不断创新和改进工作方式,在扶贫工作中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才能提高扶贫效率,使扶贫脱贫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生活与哲学》中的主要观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要求我们决战脱贫攻坚,必须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性,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精准扶贫方略如期实现脱贫。

  No.3

  需要掌握的部分时政语言

  1. 三大攻坚战:三大攻坚战是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是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新表述。

  2. 扶贫的基本目标:中央提出脱贫攻坚到 2020 年要实现“两个确保”的目标,即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区全部脱贫摘帽。

  3. 扶贫的标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11—2020 年 )》提出,到2020 年我国扶贫开发针对扶贫对象的总体目标是“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简称“两不愁、三保障”。

  4. 扶贫的五个“坚持”:坚持扶贫攻坚与全局工作相结合,走统筹扶贫的路子;坚持连片开发与分类扶持相结合,走精确扶贫的路子;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驱动相结合,走开放扶贫的路子;坚持“三位一体”与自力更生相结合,走“造血”扶贫的路子;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走生态扶贫的路子。

  5. 实践路径的五个“一批”: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6. 扶贫方略的六个“精准”:即“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

  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理论分析三篇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优良作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脱贫攻坚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时间紧,任务重,有不少难啃的硬骨头。为此,必须不断增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憋住一口气、铆足一股劲,只争朝夕、加压奋进,以优良作风决战脱贫攻坚,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精准脱贫提升到治国理政新高度,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万众一心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坚持对症下药,注重精准施策,不断加大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有关违纪违法问题,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对政策掌握不准、宗旨意识不强、为民情怀不够,为民办事流于形式,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始终解决不了,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导致很多扶贫工作落实效果不明显。为此,必须持续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整治脱贫攻坚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等不良作风,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注重实绩,勇于作为,让能者上、庸者下。脱贫攻坚工作实绩是党员干部的“成绩单”,是对党和人民交出的答卷,干得好不好,有没有实效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关系到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要紧紧围绕脱贫实绩这个根本,建立和完善脱贫一线干部工作实绩民主测评办法,采取“晒实绩”与“评实绩”相结合的方式,将工作实绩定期“晒”一次,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制定脱贫攻坚督查考核办法,坚持“周巡查、月督查、季通报”制度,倒逼各项任务落实,树立“能者上、庸者让、劣者汰”的用人导向,鼓励扶贫干部们敢闯敢试、担当作为,用心用力用情投入脱贫攻坚一线。

  真抓实干,精准施治,确保真脱贫、脱真贫。彻底消灭绝对贫困、过上全面小康的好日子,是亿万百姓孜孜以求的梦想。脱贫群众的收入实不实、脱贫攻坚的成色足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干部作风是否扎实。决战脱贫攻坚,必须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冷暖记在心上,时刻把脱贫攻坚的责任扛在肩上,做好做足精准脱贫的“绣花”功夫,用真情激发困难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用实实在在的脱贫攻坚战果取信于民。越是收官的时候,越要沉下身子、耐下性子,发扬“钉钉子”精神,攻克脱贫攻坚战中的最后堡垒,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

  加强监督,倒逼落实,做到不全胜、不收兵。强化政治责任,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将“四个不摘”专项治理列入脱贫攻坚专项行动,开展大排查、大调研、大走访、大落实活动,以强监督确保“四个不摘”政策的贯彻落实。要聚焦巩固提升帮扶成效精准监督、靶向发力,建立后续跟踪管理长效机制,严格落实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管理办法,督促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持续发挥作用。要坚持力度不减、尺度不松,持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紧盯帮扶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列出负面清单精准施治,对扶贫工作中贪污挪用、虚报冒领、优亲厚友的从严查处,对责任缺失的严肃追责问责,以作风攻坚促脱贫攻坚,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

本文来源:http://www.hylwhcm.com/jiaoxueziyuan/41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