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lwhcm.com--热门推荐】

先进事迹,介绍一个人或集体事迹的文字材料。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地涌现出先进工作者、英雄模范人物。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教科研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科研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一篇

  一腔热情,一份执着,一路汗水,一路歌声!

  这样总结她13年的教研历程最合适不过。**,在初中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岗位上工作了近10年,2006年调入教研室担任初中语文教研员,一干就是13年。离开学校前,老校长叮嘱她,“教研室并不轻松,去那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走进教研室她带着一腔热情!

  历练:打铁还需自身硬

  进入角色后她才懂得,教研员是师之师,肩负的是教学研究、指导、服务的责任,自己尽管有十来年的教学经验,但理论知识缺乏,教学指导中怎能以己之昏昏使人之昭昭?仅仅评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不行,打铁还需自身硬”,于是她从深研教材入手,那时候语文教材正是新人教版和苏教版交替时期,为了搞清教材编写体例,领悟编写理念,她常常扎在两个版本12册教材整整一桌子书里,两套教材区别在哪里?教学重点怎么定位?为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她常常深入课堂听课、自己下手备课、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虚心请教,几年下来,光听课笔记就写了50多本,而且做到了即听即评。作为教研员,在渭南市举行的阳光师训送教活动中担任主持、评课,受到各级好评。2008年,她被评为渭南市优秀教研员。随着理论知识的不断充实,她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也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2011年,适逢陕西省教育厅庆祝建党90周年论文、作文大赛,她和许多一线教师一样认真准备,积极投稿,结果她的论文《取其精华 以小见大》成为省教育厅奖励的5名特等奖之一。这让她对自己平凡的教研工作增添了更多的信心和勇气,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顺利通过了渭南市教学能手的评选。2012年,参加省级教学能手角逐,对她来说是更大的挑战,但困难是挡不住一路高歌的人,除了正常的教研活动外,她连业余时间都用来查找资料、深挖教材、钻研教法,争取把每节课都备成精品,指定参赛的几本教材都被她翻得吊页了,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教研员的岗位上,她成长为省级教学能手。此间,担任了6年陕西省中考语文渭南市阅卷组组长。近年来有近10篇文章获奖或发表。2016年被市局评为教科研先进个人。

  引领:万紫千红胜独秀

  教研员是教师队伍的排头兵,一个人走得再快不是目的,而是要带领整个队伍前行。让骨干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但这得从培养骨干入手。她是这样做的,一方面通过活动加快骨干教师的成长。举行语文教师朗诵赛、下水作文、同课异构、联片教研、送教下乡等,活动形式以全员参与与以点带面相结合,既激发了教师竞技的兴趣,又实现了以研促教的目的,使一批初中语文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另一方面发现好的苗子重点培养。她大胆推荐教学新秀李侠、冯海燕等承担渭南市阳光师训、送教下乡等活动,通过“走出去”增长见识,历练教学技艺,连续6年来共引领推荐出5名省级教学能手,使语文成为韩城市初中省级教学能手最多的学科。每次送教或者示范课前,她都要深入学校与授课教师进行沟通,帮他们深入解读教材,理清教学思路、准确把握学情、甚至推敲课堂语言,将教学设计精打细磨,通过试听、磨课使课堂效率最大化,帮助教学新秀更快的成长。为了更精准的指导教学,近年来她运用考试系统的大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检测成绩,将各校本学科学情、教情了然于胸,同时深入学校教研组,与任课教师面对面分析得失,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与措施,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情况既有一个全面宏观的了解,又在细节和薄弱处有清醒的认识,去年开学初,在芝川初中的教研会上听了她的详细分析,杜永军老师感激地说:“太好了,我正为不知道从何抓起发愁呢,现在方向明确了!”2017年我市作为实验区率先使用教育部编人教版语文教材,面对全新的编写体例、先进的编写理念、高标准的教学要求,如何引领教师们转变观、快速成长成为当务之急,她深知肩负的重任,在参加国家级中,认真记写笔记,边听边全程录音,回来后结合教材反复学习、琢磨专家的报告内容,领会部编教材精髓,同时通过听课、走访,对我市新教材的使用情况进行充分调研,2018年暑期为全市初中语文教师做了部编教材培训,其中有理论引领,又联系课例,教师有了满满的获得感。作为教研员还要有全局观,平时只要组织全市教师的听课评课活动,她从不就课评课,而是要结合我市初中语文教学实际,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用最接地气的方式介绍新的理念和做法,在点滴的渗透和交流中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的进步。

  服务:甘洒热血化清泉

  曾经有人说:“教研室的工作就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这其中有自豪又有多少付出的心酸与无奈,而在她却宁愿“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为了解决小规模学校同课头教研难的问题,她在2016年率先建立了初中语文学科微信交流群——“韩城初语”,如今,这个群已经吸纳了全市160多名初中语文教师。教师在教学中遇到问题可以直接发到群里,各校教师共同研讨解决,学科教研交流的效果明显提升。她还凭借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鉴别力,结合我市教师的实际,对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将教师需要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课件等分享到微信群里,并提醒关注的重点和意义,推进初中语文教师队伍整体提升。特别是2018年下半年,九年级要赶进度,而新的统编教材还没有发下来,语文老师们都发了愁,这时她从西安的老师处得到的电子版教材、教案,赶紧发到群里,让九年级教师们先熟悉教材,规划进度,为九年级冲刺中考赢得时间。老师们感激的为他点赞,称她为“及时雨”!在她的影响和带领下初中的其他学科也都建立了微信交流群,增进了学科交流和研讨。3月份的培训会上,面对语文教材及中考试题的变化,她再次为教师们分析形式,敲响阅读教学警钟,同时提前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取得联系,获得了支持,为语文教师争取到了100多套名著课程化丛书,当场发放,填补了我市名著阅读课程化参考资料的空白。

  在教研的浩瀚海洋里,她是一只不知疲倦的精卫鸟,不忘初心,坚定而执着;还韩城初中语文教学的天空里,她是一只领头的大雁,航向在胸,任重而道远!

  教科研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二篇

  我在教育园地里执着、勤恳地耕耘,始终坚持着教学和科研并举、学识和能力并重,一直在教学第一线实践着自己的教育理想。我始终坚信:只有通过教育科研才能提升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境界。在教科研道路上,我努力使自己做到“三勤”。

  一、“勤学习”是促进自身专业提高的必要条件

  从学生时代开始,我就养成了爱买书、爱看书的好习惯。踏上三尺讲台后,我觉得看教育名家的教育教学著作或论文,就如同在与他们对话,汲取他们的思想和精神的营养;除了认真拜读教育名家的著作外,我还经常上网搜索名家教育博客阅读,在网上,反邪教先进个人申报材料我看到了一个更大的世界,教育动态、专家理论、优秀课例都是我研读的对象,从这里,我吸取了大量的营养,也得到了不少的启发;教育教学报刊一直是我的良师益友,广泛的学习和领悟,一直让我受益匪浅。几年来,我记载了大量的读书笔记、教学心得。通过近几年对教学书刊的广泛的学习和领悟,为自己教学科研打下了较为深厚的理论底子。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能理论联系实际,在不断的听课、评课、上课的过程中自己有了飞跃的提高,并与老师们共同成长起来。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在和谐创新中稳步提高。

  二、“勤探索”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学校组织的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研究中,节能减排先进个人申报材料我非常注重教育科研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研究。教学中,我善于发现问题;实验中,我大胆进行推测;实践中,我用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每一次的科研立项,我都会思考很多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假设,不断地进行修改,使得研究方案不断完善、精益求精。把科研与实际工作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自己的教学形成了特色,所任学科教学质量也稳步提高,在教育科研领域里取得了点滴成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我们的努力下,我校的课题研究已经取得了令人欣喜的阶段性成果,并受到市区级教科研领导的肯定和认可。

  三、“勤总结”是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交流平台

  新课程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教学内容飞速翻新,教学方法日益进步,教学手段逐步现代化等等,向我的专业素养与业务水平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求我从“教会知识”到“教会学习”,要求我具有宽广的专业知识背景,要求我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更好地胜任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惟有以积极的心态主动投入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大学生先进个人申报材料勤于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日益更新的时代,一日不学习就有可能被社会淘汰,现代的教师正在从"传道授业"型向"科研"型转变,一名教师只有经常地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才能从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教育科研离不开理论学习,更离不开勤于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多年来我经常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从中发现问题,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撰写成教育教学类文章。我撰写的论文《赏识,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让写作与阅读比翼双飞》分别荣获区级各项奖。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我时刻审视自己所走的路,并进行理性的思索。在不断地探索与总结经验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也不断的成长、成熟起来。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申报材料我将把这些及时总结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继续融入到我的工作岗位之中,让现在所取得的成绩成为我继续前进的动力。

  教育科研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在教育科研之路上,我将继续与“三勤”为伴,与我的同仁们携手共进、取长补短、共同成长。在教育改革中,发扬刻苦钻研,吃苦耐劳精神,探索一条适应教育改革的教育科研之路。

  教科研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三篇

  本人1993年毕业于海南师范学院。在海口九中工作18年,18年来兢兢业业,勤于耕耘,勇于创新,工作卓有成效。

  现在本人是海口九中教务处主任,一直来热爱教育教学,爱岗敬业、精业,是一名科研积极分子。了解教育法纪法规,贯彻教育方针政策,是海口市第一、二批骨干和学科带头人,2004年被评为海口市优秀教师。现被聘为海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周末流动学院”的指导教师,经常在省市各校上示范课,交流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同时也是学校科组的学科带头人,为同组老师做示范,尤其是有效课堂教学的示范得到了科组老师们的推崇。在日常的教学中,方法多样灵活,教学成绩优秀,是竞赛辅导和科技创新大赛优秀指导老师。

  在十一·五课题“积极幸福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是主研人员,积极参与,卓有成效。在十二·五课题“三学两评”的应用与开发中(该课题被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立项为“国家重点课题”)任组长,认真策划,积极推进,现学校教师已经基本认同并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应用,各学科组还设立了子课题并积极开发适合于本学科的“三学两评”教学模式,课题推进顺利并卓有成效,不仅在校内开花结果,还飘香校外,该课题的研究对学校的有效教学、海口市以至海南省的有效教学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课题推进中,认真做了“开题报告”,做了“阶段性小结”,今年向教育厅推选了本人撰写的“课题研究经验报告”。

  本人撰写的论文“关于“三学两评”教学模式的反思”在2011年海口市的“有效教学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2011年被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评为“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教师”。

本文来源:http://www.hylwhcm.com/news/4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