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lwhcm.com--技术个人工作总结】

院士是某些国家所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为终身荣誉。在中国,院士通常是指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院士回母校_观后感 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院士回母校_观后感·1

  观看并学习了“院士回母校——线上讲堂、重温经典”的栏目后,内心油然而发出对这些伟大的院士们的敬意,他们为母校、为社会、为国家所做出的贡献让人感动又振奋人心。

  这个栏目向广大学子展现了“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韧、“嫦娥之父”欧阳自远等院士治学做人、敬业报国、追梦筑梦、奋斗圆梦的故事和感悟,用他们亲身经历为在校大学生上了一堂堂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的思政大课。这个栏目引起了广大学子关于学术研究、人生格局、家国情怀的种种思考,院士们的人生故事分享使得他们昔日的疑惑找到了坚定的答案,同时也在启发着我们去发现更多的为什么。

  在看了第三期欧阳自远院士的分享之后,感悟颇深。

  欧阳自远院士分享了他从学生时到工作时到现在时的事态,字里行间,我仿佛看到了欧阳院士艰苦奋斗至今的辛苦历程,其中令我更为深刻的是在2006年胡锦涛主席与布什达成协议,中美两国联合探测月球合作的事,美国的“不帮忙”, 日本的“帮倒忙”, 他们封锁中国,扼杀中国的恶行,让中国一定要认清楚一条路,就是发展高新技术,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主创新这条路,没有别的路可走,不走这条路就要挨打,即便是被别人束缚了脚步,也要另寻新路,并也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穷的不是物质不富,而是精神上的散漫,将意志,坚韧拧成一股绳,为着国家的事业,不负祖国的期待,必定挺立前行!

  祖国的未来得靠青年一代,想要成长为未来的中流砥柱,其中最重要的精神就是要热爱我们的祖国,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添砖加瓦。戚院士对青年的寄语也让他感触颇深,当代大学生就是需要能吃苦、不怕吃苦、主动去吃苦的精神觉悟,毕竟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时代的风吹雨打的。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兴的第一步是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在大学充实自己,学会做人。在欧阳自远院士看来,做人要真诚,要有宽大的度量,要热爱自己的国家,把国家的命运、国家的需求当成自己永恒的目标和追求。

  身为环科学子,无论是在科研方面还是技术方面,我们都应该好好学习,勤奋钻研,将来为这社会,为这国家贡献出我们的微薄力量。

  院士回母校_观后感·2

  自“院士回母校——线上讲堂,重温经典”栏目上线以来,我院认真组织学生观看,并征集到来自同学们的感想感悟,本期,小编分享的是“核潜艇之父”、上海交通大学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线上讲堂后的部分感想,快来看看吧!

  壹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黄院士因工作性质,向家人隐瞒一切,在工作单位兢兢业业工作三十载。他本人忍受着流言蜚语、误会和不解。他的家人、亲戚朋友都以为他或许已不在人世。但面对这些,黄旭华再难以忍受也忍受了下来。为什么?因为要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才能保护这个小家,有了一个强大祖国,才能有千千万万个小家。他为了自己小家的和谐幸福,更是为了千千万万个小家,毅然决然地献身工作,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这是一个例子,也是这个大社会下的缩影,正是千千万万个像黄院士这样的人辛苦付出,才有了我们幸福的今天。我们都应该向他,向千千万万像他一样辛苦付出的人学习。这也是我们作为国家的一份子,大学生中的一份子,入党成员中的一份子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2017级学前教育1班 聂子印

  贰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黄旭华院士用亲身经历告诉我,要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一个富有激情的人、一个忠诚笃定的人,一个高尚而纯粹的人。

  谈及抗日烽火中的选择,他满怀悲凄却又踌躇满志;提及长达三十年与亲人隔绝,他频频哽咽,潸然泪下:“对家人我有愧,但我对组织尽到了责任,我无怨无悔。”这是真正的人民科学家!不矫揉造作,不刻板迂腐,把作为人的情感和作为党员科学家的忠诚奉献演绎得淋漓尽致。清楚地记得黄旭华院士的一句话:“对待任何事情都要有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决心和信心,尤其是对待科研,一定要无怨无悔。”

  岁月带给他的不是苍老而是厚重,是隔绝于世数十载,潜心于祖国核潜艇事业的赤子心。他教会我不要管别人给你多少委屈,只要坚持做完一件事,获得的会是千百倍的敬佩与谅解。

  ——2017级学前教育2班 邹燕

  叁

  韶华献于国家,姓名隐于深海。

  们也许也做过这样的梦,但是最后也只是梦,因为我们面对困难时,毅力还不足够支持我们坚持下去,但是黄旭华先生在研究核潜艇的路上,尽管荆棘丛生、障碍重重,他却一直坚持到现在,无怨无悔。他的这种持之以恒,敬业报国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我以后一定也要为想做的事坚持下去。

  我所学是教育类专业,使命是教书育人,我面对的是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黄旭华先生的事例让我知道,我还不够努力,还要不断地学习更多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答疑解惑。

  ——2018级学前教育3班 张体情

  肆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国繁荣的现在是无数前辈们拼搏的结果,而我们,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肩负着祖国繁荣的未来,要紧跟前辈们的步伐! 当“不忘初心,永不放弃”,就像黄院士对我们青年大学生的寄语中所说的那样“要靠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有面对艰苦生活和工作条件的思想和心理准备,吃苦耐劳、坚定信念,有奉献精神,下决心看准了这辈子都搞这个。”愿我们青年大学生不负韶华,不负青春。

  院士回母校_观后感·3

  见到闻雪友院士时,他的容貌竟令我出乎意料,不是想象中的沉溺于科研中的科学家样子,院士的精神和气质都深深震撼着我,吸引着我,我当时想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科研一定要有足够的兴趣,要有足够的兴趣和热爱去投身科研,才能越做越精神,越做越专业,所以我们在决定投身于某一件事之前一定要问清内心,我们是否热爱它,尤其是科研,细节与坚持缺一不可,后来院士的讲话也印证了我的想法,其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诙谐又不乏启迪意义的讲话都充分显示着闻院士对于科研的热爱,同样,院士在讲堂中还提及到了一点,科研之路一定是困难重重的道路,遇到困难不可怕,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同时,院士讲堂中的一个观点令我记忆尤深,他讲到任何事物都是相通的,并不是说你搞科研你就不能有其他的兴趣爱好,其他的兴趣爱好就对于你的科研之路来说毫无用处,这是不对的,相反,你能够从你的兴趣爱好中发现一些共同点,你能够总结出来并把它用于你的科研之路上去,这才是最重要的。

  黄培康院士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精神矍铄,谈话中黄院士提及到了一点:“不能把名利放在前面。”科研工作的历程注定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过程,有的科研工作甚至需要长达几十年的时间去研究,可能会用尽一生都不会看到想要的结果,在这个快节奏生活的时代,在这个网红风气的时代,如黄院士一般的这样一生献身科研的人才太少太少了,而这样的人才是一个国家真正进步的动力,所以我想对黄院士深深鞠一躬,致以我崇高的敬意。其次,黄院士提到了好的理论基础需要在实践中验证,我认为这对于我们的生活特别是我现在所学的专业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实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理论所解决不了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有很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再从实践问题中印证我们的理论基础,实现两者的相互提升,共同提高,最后黄院士给同学的寄语也令我印象深刻, 黄院士告诉我们,工作有分工,角色有主角,有配角,但这都没有关系,不管哪种工作,都要全力做好,的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社会需要华丽的站在舞台上的发光者,更加需要奉献于幕后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不管什么职业,只要用心,都会出彩,都会从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就价值。

本文来源:http://www.hylwhcm.com/gerenzongjie/40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