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lwhcm.com--调研报告】

关于促进我县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报告1

第二调研组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县委统一安排部署,1月6日-7日,县工商联、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县农业银行、县农业发展银行组成的第二调研组,通过实地察看、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调研走访了云岩水泥、凤凰建材、鸿运废旧金属加工有限公司和鸿宇发制品公司,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企业经营发展现状

1、云岩水泥:该公司2010年已不再生产水泥,现只搞熟料破碎,是邵阳上规模的粉沫加工站,2018年完成水泥产量142831吨,产值3200多万元,税收实行先征后返,返回比例百分之七十,年交税收200多万,解决就业70多人,年产规模30万吨的预拌干混砂浆项目今年3月即将建成投产。目前因水泥熟料提供商抬价、资金周转困难等原因经营状况不容乐观。

2、凤凰建材: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总投入6200万元,是一家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的有限责任公司,拥有一条全自动成型、自动烧结的节能减排新型旋转式窑炉生产线。2018年10月,从日本引进两台全自动机器手进行了技术改造,实现了全厂全机械化的生产,成为行业先锋。目前,日生产多孔页岩砖30万块,解决就业80余人,上缴利税60多万元,2019年预计利税可达130万元,经营状况良好。

3、鸿远金属:该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废旧铝制品加工的企业,年产值2.3亿元,上交税收2000多万元,解决就业100余人,经营状况非常好。

4、鸿宇发制品:该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头发加工的外向型企业,在全国3000多家同类企业中排名第七,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日本、韩国等地,年产值3亿左右,创利税500多万元,解决就业400多人。2018年受贸易战影响,美国加征了10个点的关税,导致产值下降了1.3亿,现正在逐步回升,经营状况良好。

二、存在的困难

1、融资难度大。企业融资主要依赖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但银行对企业放贷非常慎重,都需要第三方担保公司或抵押物,而且程序复杂,资金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最大瓶颈。如云岩水泥目前无抵押物,无法贷款,对新投产的项目有很大的制约。

2、用工困难,人才留不住。企业普遍反映招工难、人才缺乏、员工队伍不稳定,尤其是高科技人才更是留不住。如凤凰建材因全自动化生产很难找到符合技术要求的工人。鸿宇发制品公司,以前在邵阳招工很容易,可现在3000多元的月工资却很难及时找到合适的工人。

3、环境不优,工农矛盾时有发生。企业所处村、周边群众普通有“靠山吃山”的思想,工农矛盾时有发生。如云岩水泥,因新项目预拌干混砂浆上马时的环评与村民的矛盾协调直接影响了投产的时间。最终以每年给村15万的工作经费作为条件,才使项目顺利落地生产

4、资源缺乏,基础设施滞后。土地资源有限和基础设施滞后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如凤凰建材想建办公楼却因选址为基本农田迟迟不能动工。鸿远公司因天燃气未接通、电量保底消费导致生产成本难以降低。

三、对策及建议

1、加大资金支持,着力破解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一是创新金融产品,提升便企服务水平。积极引导各商业银行组建非公企业贷款服务中心,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和金融产品,拓展非公经济融资渠道,如搭建税银互动平台,以企业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结果作为银行信贷担保,帮助企业以“信”换“贷”等创新性举措,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元化的融资服务。二是探索建立银行风险补偿基金,对金融机构发放的非公企业贷款风险按一定比例进行补偿。鼓励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服务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建立健全以政策性担保为主体,商业性、互助式会员制担保为补充,覆盖全县的多元化担保与再担保体系;三是精简贷款程序,积极发展壮大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以及各类资金互助组织,满足民营企业金融需求。

2、加强资源配置,着力解决用地难和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一是用地上给予支持和保障。对工业企业用地,要想方设法予以满足,尽力尽快安排报建,确保未办理土地审批手续的企业尽快批到地。加大对工业用地的储备,确保开发一片,储存一片。把生地变为熟地,积极建设标准化厂房,加快企业建设进度,使企业腾出时间和精力用于生产经营。针对圈地企业,要严把审批关,政府要出台相应政策禁止企业圈地行为。二是政策项目支持。强化财政资金扶持力度,进一步整合非公经济发展资金,充分运用贴息、基金、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和撬动信贷和民间资金,助推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三是鼓励各类人才向非公企业流动。提升非公企业管理队伍、技术队伍、职工队伍素质;营造良好的引才留人环境,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建立政府调控、中介服务、企业用人、人才自主的人才流动机制,建议将专业技术评审向非公企业延伸,把优秀人才纳入政府奖励范围。建议参照大学生村官的做法,制定出台大学生服务非公企业享受大学生村官同等待遇的政策,鼓励大学生到非公企业工作。四是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解决园区内水、电、路、气、管、网等问题,尽快完善配套设施,方便企业生产和员工生活。

3、优化环境,主动服务,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职能部门要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提升审批时限,加快企业办理各类手续的进度;要主动上门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千方百计使项目快上、快成。制定“限时办结”“有奖有惩”制度,对为企业服务好的要给予奖励,为企业服务差的年度内不予评先评优,严重的要调离岗位。严厉查处破坏企业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对于那些对投资商和企业敲诈勒索、阻工设卡、强揽工程、强售材料、漫天要价的地痞地霸和不法份子,要坚决依法依规依纪严惩,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生产发展环境。

4.进一步加快服务型政府的转型,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政府在减政放权的同时,要逐步建立健全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制定公平合理的市场经济游戏规则,实现政府管理体制由管制向监控转变,实现公私企业同等待遇,让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建议实行单位联点非公企业制度,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服务型政府,为非公企业走向下一个春天作“保姆式”服务。

关于促进我县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报告2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调研和审议我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实施方案》(浙人大常办〔2019〕6号)要求,经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主任会研究决定,成立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调研组,制定调研工作方案。4月下旬开始,专题听取了县经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情况汇报;召开了由县发改局、财政局、税务局、科技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投资促进服务中心、金融工作服务中心、人民银行等部门单位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我县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情况汇报;赴巨屿镇、百丈际镇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实地察看部分民营企业生产的经营情况。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对100家民营企业开展问卷调查。调研组在汇总、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成效

民营经济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据调查,2018年底,我县共有民营主体13615户,其中民营企业2639户。民营主体实现就业9万多人,占比83%左右;上缴税金6.27亿元,占全县税收收入的81%;对全县GDP增长的贡献率在69%以上。

当前,全县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委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决策部署,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氛围比较浓厚,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一)优化扶企政策,保障企业降本增效。县政府认真落实上级减税降费政策,出台了县级新动能“29”条和发展商贸流通业、建筑业、影视产业、网络经济等一系列惠企政策,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盈利能力。2018年至今,全县兑付惠企政策资金6423万元,减税7493万元,减费228万元。同时,县政府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金融资金更多流向民营企业。2018年,共支付企业应急转贷资金3386万元,为企业贷款2980万元,全县金融机构发放小微企业贷款8.78亿元。

(二)简化审批流程,降低企业办事成本。全县上下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简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效能。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广“企业开办零见面”平台,实现行政审批“零纸张、零见面、零跑路”。科技局优化科技创新券服务,通过在线申请兑付等方式,缩短办理时间。经信局实行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代办服务,减轻企业跑路成本。税务局大力推扩电子税务,积极与社保、银行等部门对接,让数据和税务干部多跑路,纳税人少跑路。

(三)创新资源配置,助推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实施科技企业培育“双倍增”计划,打造创新平台,建成国家级、省级“星创天地”1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市级众创空间1家。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成功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家。积极加强校地合作,围绕全县旅游、农业、康养等产业发展,与8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成立5个校地合作平台,力促科技成果孵化落地。

(四)企业总体满意,发展预期和评价较高。从全县100家民营企业问卷调查情况看,对文成县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评价,好、比较好占65%,一般占25%,不太好占7%。对本县党委政府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成效评价,五星、四星占66%,三星占15%,三星以下占8%,说不清占10%。对2019年经营预期,乐观、比较乐观占49%,一般占41%,不太乐观、不乐观占10%。对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及服务成效评价,五星、四星占62%,三星占13%,三星以下占2%,说不清占15%。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民营经济总量偏小、发展产业层次较低。一是民营经济主体总量少、规模小。我县民营经济主体总量为13615户,占全市比重的0.27%,个体户多,企业少,两者比例为3.84:1。民营企业规模很小,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69家,规上工业企业仅30家,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仅2家。缺乏龙头支柱产业,无法形成集聚效应。二是发展产业层次较低。我县旅游业仍以传统观光旅游为主,产业链不全,经济效益较低;工业主要为涉钢、金属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生产工艺科技含量不高,受产品价格、市场行情影响等波动较大。2018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0.56亿元,占温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0.12%,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和新产品产值率均远低于全市水平,对地方经济的支撑带动作用不明显。三是企业创新能力较弱。我县创新平台层次不高,企业研发意识不强,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不足。2018年全县研发和试验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0.48%,离全省2.52%还有很大差距。100家民企问卷调查中,有研发经费支出的仅27家。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未有效缓解。我县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多为抵押贷款或担保贷款,但企业规模小,固定资产少,财务管理不够规范,银行出于风险把控及盈利能力的考虑,贷款多面向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对小微企业存在惜货的情形。同时,受前期“两链”风险影响,部分银行上收贷款审批权限,导致企业贷款更难顺利获批。在调研中,很多企业反映银行贷款额度偏低、利率高,贷款产品少、渠道不宽,抵押担保条件苛刻、抵押物评估值过低等问题,这不仅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而且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取贷款。

(三)惠企政策落实不够到位。一是惠企政策知晓度较低。部分企业对政策不够了解,甚至完全不知,造成政策惠企滞后。100家受调查企业中对民营企业减负降本政策听说过但不清楚占38%,不知道占5%;对金融支持政策听说过但不清楚占47%,不知道占16%;对民企创新支持政策听说过但不清楚占31%,不知道占16%。二是惠企政策落实不够及时。各级、各部门出台的企业扶持政策较多,许多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存在操作程序繁琐、兑付周期较长等问题,导致部分企业无法及时享受政策红利,政策预期与实施成效存在差距。

(四)民营企业发展要素制约严重。一是人才技术力量匮乏。我县区位条件差、人才激励政策不够优,民营企业人才引进困难,尤其是技术型、营销型、管理型人才非常匮乏。现有的民营企业多数以家庭式、作坊式管理模式为主,经营理念陈旧,管理方式粗放,组织制度模式落后、创新意识不强,制约了我县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二是发展空间受限。我县以山地、丘陵为主,工业用地指标有限,现有的工业基地企业入驻已基本饱和,黄坦生态产业基地因土地因素制约,开发进度严重滞后,再加上历史遗留的“插花地”问题未解决,致使企业难以扩大生产,优质企业难以引进落地。三是园区基础配套弱。我县工业园区还未建设相应的物流、集中供热等相关配套设施,园区运营大楼未投入使用,难以支撑园区做大做强。工业园区所在乡镇缺少食宿、购物、娱乐等配套设施,难以留住工人,企业招工难的现象普遍。

三、工作建议

民营经济是我县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两个毫不动摇”的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着力解决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抢抓当前重大发展机遇,主动对接国家、省市实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在省委、省政府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提升工程、产业关键技术攻坚工程和支持民营经济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民营企业开展产品创新等活动中,多谋划文成重大项目,争取更多资金提升文成民营经济创新能力,实现文成科技发展与上级重大决策实施同频共振。二是加大优质企业培育。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大对既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积极引进适合文成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和先进技术企业,逐步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高附加值的民营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增强我县经济发展后劲。

(二)强化民营企业服务,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是加强民企规范化管理建设。加强民营经济信用体系建设,杜绝骗贷、恶意逃债等现象。对管理不规范、财务不透明的民营企业,加强业务培训指导,摆脱家族式管理的局限性,引导民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更多民企转型为现代职业化治理模式下的公众企业。二是拓宽民企融资渠道。督促金融部门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金融助企新政策,把银行业绩考核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相挂钩,加大尽职免责落实力度,使银行更加愿意为民企放贷。加强“银商合作”,搭建银企对接平台,逐步提高民企贷款比例,扩大贷款抵押物范围,量身打造民企融资信贷服务产品,拓宽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信用良好的民营企业进一步深化无还本续贷服务,减轻企业还款压力。继续发挥好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和应急转贷资金的作用,为民企融资提供便利。

(三)积极落实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一是强化实干担当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贯彻落实各项助推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促进政策效用尽早发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知晓度,将党和政府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深入人心、成效倍增。二是认真梳理落实政策。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充分了解和听取企业家实际需求,让涉企政策更接“地气”。对已出台的优惠政策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梳理,有冲突的及时理顺,过期的及时废止,力度不够的及时完善,确保政策落实、落细。三是加快政策兑现速度。推动政策兑现“最多跑一次”,规定政策兑现时限,优化政策兑现流程,打通政策兑现快捷通道,充分发挥政策对民营企业的激励作用,帮助企业尽早实现减负,增强企业获得感。

(四)努力破解要素制约,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一是落实集聚人才新举措。结合文成实际,创新领军人才、双创人才、青年人才等各类型、各层次的人才认定机制,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探索出台蓝领技工特惠举措,支持企业稳定人才队伍。对留下的人才要制定特别扶持办法,提供住房保障、人才子女入学等便利条件,尽量减少人才流失。要大力发展我县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适合文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急需人才。二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全力探索低丘缓坡土地合理高效开发利用,适度扩容百丈际工业园区,加快推进黄坦生态产业园建设,保障工业用地需求,保障大项目、大企业顺利入驻。三是完善企业发展相关配套功能。加快推进县物流中心和乡镇物流配送站点的建设,形成方便快捷的物流网络,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加快建设投产一批企业急需的基本配套设施,如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等。加快完善工业园区的服务功能,为企业主和员工解决吃住行和娱乐购物等实际问题,留住工人,解决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关于促进我县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报告3

为全面了解近年来我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改善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我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6-7月份,县政协常委会成立调研组对我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深入东至经开区和大渡口经开区走访企业,与民营企业负责人沟通交流,并赴界首市和临泉县,浙江省嘉兴市考察学习。分析研究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提出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通过制定和实施具有东至特色的扶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措施,促进民营经济稳步前进,使民营经济在推动发展、增加税收、促进就业、调整结构、激励创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县经济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县民营经济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激发了民间投资的热情。2019年1-6月,全县民营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7亿元,同比增长9.5%,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额的85%;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5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2%,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67%。截至6月,全县民营经济单位2.85万个,比2018年6月增加0.33万个,增长13.22%。其中私营企业4267个、个体工商户23181个,比2018年6月分别增长18.13%和12.31%。从注册资本金来看,2016-2018年间,私营企业年末注册资本金分别为130.28亿元、157.98亿元、183.69亿元,私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达到153家,占全县工业企业总数的97%。

(二)运行质量稳步提升,成为促进财政增长的重要来源。在总量不断壮大的同时,全县民营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尤其是实体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2018年全县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工业增长15%,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101.7%,拉动规上工业增长7.9个百分点。2016-2018年,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8.9%。全县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税收、财政的增长。2018年全县民营经济实现税收收入9.45亿元,比上年增收1.49亿元,增长18.7%,占全县税收收入的比重达到78.2%。

(三)发展领域明显拓宽,成为增加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民营企业发展的领域已经覆盖我县经济的各行各业,既是城市扩容提质的主力军,也是发展工业园区经济的新生力量。截至目前,东至经开区和大渡口经开区入驻规上企业67个,其中96%以上为民营企业。民营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较大的劳动力需求,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2018年末,全县民营经济单位共吸纳就业人员5.8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100人,同比增长5.6%。民营经济创造的就业岗位,成为增加就业的重要渠道,为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新增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县民营经济虽然近年发展速度较快,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周边地区相比,无论在发展环境、经济总量、还是发展后劲上,都或多或少存在差距。具体表现在:

(一)思想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高一是发展思路聚焦聚力不够。发展是硬道理,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是富民强县不可逾越的坎。近年来,受各方面因素干扰,县域经济发展重心时有松懈,发展民营经济意识有时有所淡化,对于民营经济的意义和重要地位、作用认识不足,没有把民营经济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对待,重视不够,研究不多,持续推动的耐力不足。二是思想观念解放拓展不够。一些部门在服务企业上,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不高。对民营经济仍存在惧私、疑私、防私的情况,工作“不放心”、“不放手”,不能快捷有效地帮助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对民营企业帮扶层层衰减,有企业反映,一些部门口头喊保姆式服务,实际上企业不找上门就不管,找上门也服务不好。

(二)具体措施不细,政策落实延后一是政策落地延后。尽管省市县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企业转型发展的文件,但有些政策措施在具体承办部门落实得不够好。执行政策只有原则性,缺乏灵活性,或有选择性的执行,对部门行业的规定积极执行,存在等、看、拖的现象,如池州市在2018年12月已经出台《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但我县至今仍未结合本地实际,出台相应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措施。企业反映一些部门执行政策缺乏大局观念,服务发展只是喊在口头上,讲政策轻灵活,讲规章轻实际,讲程序轻效率,在发展县域经济的过程中不是去着力研究“怎么办”,而是一味地搬文件,开口“不好办”、闭口“很难办”,或做表面文章,事事求稳,在优化经济环境上不敢作为,不愿作为,延误了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二是推进机制尚未形成合力。我县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导体制虽已建立,但协同共管、密切配合、上下联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合力需要进一步增强。由于涉及民营经济发展方面的部门众多,因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各类扶持政策配套衔接和效果发挥受到影响,好政策难以真正落地。民营经济发展需要统筹协调全县政策资源,缺乏更加完善科学的考核指标来调动我县各有关职能部门的积极性。

(三)要素保障欠缺,生产成本偏高“资金、土地、人才”要素保障仍是制约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一是融资成本高。在调研和座谈中,民营企业普遍反映融资难,尤其向国有几大银行贷款难。另外,货款转贷成本高、贷款过程长,以贷转存、存贷挂钩等现象也加重了企业融资成本。目前银行基准利率为为4.35%,但企业拿到手的利率都在5%—6.09 %之间,相对基准利率上浮39%左右。融资难、融资贵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二是土地供给矛盾突出。一方面,由于建设用地指标有限,县一级的用地指标捉襟见肘,土地制约问题越来越突出。一方面,存在已供建设用地闲置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据初步调查摸底统计,目前东至经开区和大渡口开发区“僵尸企业”闲置土地400余亩。另一方面,存在对土地政策使用不灵活的现象。三是招工难的现象普遍存在。东至经开区和大渡口经开区内企业普遍反映由于劳动力市场供应不足、招工平台少、就业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导致招工难、难招工的问题日趋严重,普通工人难招,技术工人难留,科技人才难求,管理人才少有,已成为企业用工的共性问题,尤其是季节性、结构性用工矛盾突出。工业园区所在乡镇缺少游购娱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难以留住人。同时,据企业反映,我县垄断性资源价格较高,如天然气价格比西部和江浙沪等地区普遍每立方贵1-1.5元;中介服务市场普遍存在收费高、收费乱以及“红顶中介”的现象。

三、考察学习的启示

通过在界首、临泉、嘉兴等地的考察学习,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思路,对促进我县民营经济发展得到了四点启示:

启示之一: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必须营造浓厚的民营经济发展氛围,是推动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首选课题。结合我县实际情况,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解放思想,担当作为”大讨论为契机,聚焦聚力,提高民营经济对促增长、调结构、推动科技创新和加快富民强县进程重要性的认识,坚持不懈把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抓实抓好。

启示之二: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金融服务环境。首先,坚持招大引强不动摇,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发挥重点项目建设对全县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其次,出台相关鼓励政策,支持再引进1-2家商业银行入驻我县,增加融资渠道。第三,千方百计提高我县金融机构的存贷比例。第四,做大做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同时积极完善和开发农村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等新型金融产品。

启示之三: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必须持续不断增强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外地的经验集中体现在:在政策环境上,一是抓好国家、省、市已出台的政策贯彻落实,以更优的服务赢得民营企业加大投入、加快发展的信心。二是结合本地实际及时出台引导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强民营企业自我创新、加快发展的决心。

启示之四: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必须县、乡(镇)、村三级联动,层层有任务、人人有担当,不断传导压力,建立奖励先进、惩罚落后的激励机制,努力在全县形成你追我赶的发展态势。

四、进一步促进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解放思想,促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1、明确方向,思想上“破冰突围”。近年来,我县发展方向受“大健康”“大旅游”产业发展所影响,坚持发展民营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定力不足。为此,要增强民营经济的战略定位,不为任何工作所冲淡,不在任何时候有动摇,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全县上下要将民营经济视作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需求,视作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增长力量,切实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富民强县的重中之重,大力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2、先行先试,行动上“敢闯敢拼”。在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建议县委县政府要敢于先行先试,在建立和完善“企业生产宁静日”制度时,可以参考重庆市铜梁区,就行政执法部门对同一企业同一项目进行检查,没有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原则上每年只安排一次。行政执法部门不同科室在同一时段对同一企业分别检查的,应合并进行;多个行政执法部门在同一时段对同一企业进行检查的,提倡商定牵头部门联合进行;提倡用书面和电子形式进行涉企检查,逐步实现检查结果部门间共享,提高执法效能。

3、宣传引导,舆论上“温暖人心”。一方面要营造尊重企业家的舆论氛围。加强对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的宣传报道。树立创业创新光荣导向,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舆论氛围,给予优秀民营企业家一定的政治待遇,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家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候选人,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家为劳动模范、先进个人候选人,真正让在东至发展的企业家事业上有底气,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受尊敬。另一方面要营造有利民营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利用“两微一端”、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广泛宣传国家、省市县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提高公众知晓率,广泛宣传民营经济发展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要强化民营企业信用建设,大力打造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立民营企业诚信信息记录的政府平台,构建“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完善措施,促进惠企政策落地生根

1、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有关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对县委县政府历年出台的有关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进行一次梳理,对一些新的利好政策予以补充,对一些力度不够的措施予以调整,对一些不切合当前实际的规定予以修订,提高地方政策的针对性、实效性、稳定性;对上级出台的支持民企发展的各种宏观政策,要及时组织制订可操作性强的配套措施和实施办法,使政策能真正“落地”,发挥效力。

2、建立考核机制。建议县纪委监委要把优化营商环境纳入行政效能监察工作重点,紧紧围绕责任落实、任务分解、组织推动、工作实效等内容,认真开展各项涉企政策督导落实,狠抓懒政怠政专项整治。坚持“正推”和“倒逼”相结合,激励和约束相结合,把营商环境优化争先进位指标列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企业的“发展指数”。

3、提升服务效能。建议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与民营企业紧密联系机制,广泛开展民营企业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民主评议活动,建立优化投资环境评价制度,完善企业投诉处理机制。对工业企业闲置土地清理,综合企业业绩及闲置面积占比等情况,按“因企制宜”、“一企一策”原则妥善处理。同时,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从技术和方式方法上完善措施,加快打造全县统一的涉企政策发布平台,并及时做好解疑释惑等工作,确保惠企政策能够广而告之、广为人知。深入开展行风评议和行政机关效能建设,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建设,设立政务服务中心一窗服务综合受理,推进“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三)多措并举,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1、着力破解“人财地”难题,激活内生动力。一是加大对企业上市直接融资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发行上市。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做实做强先进制造业基金、现代农业发展基金和科技创新基金,加快推进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新型城镇化基金,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融资保障。不断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促进融资担保体系不断完善,将更多金融“活水”引向民营企业。认真研究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关于创新投融资体制的相关政策,用足用活PPP融资模式,缓解企业缺少流动资金的困难。二是保障土地供给。增强政府土地收储能力、供给能力和管理力度,充分利用土地现行政策,挖掘土地潜力,在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的同时,盘活土地存量。充分利用土地增减挂政策,利用农村土地整理复垦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来增加园区和企业的建设用地指标,保障民营经济重大项目用地需求。重视解决用地历史遗留问题,积极为已使用土地的民营企业办理用地手续,在取得合法土地手续后,规划、住建、房管部门依法为其办理(或补办)规划施工手续和不动产手续。三是引进培育人才。加大对人才引进培育的财政投入,加强“引、育、用、留”人才体系建设。鼓励民营企业采用股权激励、期权激励、技术入股、成果奖励等多种方式,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民营企业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校企合作”项目,开展定向、定单、联合培养,为企业精准培育急需的专业人才、技术人才。指导民营企业健全完善专业人才工作管理体制,从人才引进、培养开发、评价发现、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方面形成更加科学、更具活力的一整套机制。

2、着力推进中介机构规范化,减少服务费用。积极引导政府投资项目以竞价方式选择中介机构,保障企业投资项目自主选择中介机构,促进中介服务市场公平竞争、良性健康发展。推进政社分开,真正从源头切断中介收费和行政职权的利益关联,打破“中介性质、行政保护、行业垄断”的部门利益化格局。完善中介市场清退淘汰机制,将中介诚信状况与登记机关监管、银行授信、政府招投标等挂钩,倒逼中介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建议参考桐乡市在浙江省先行建立全省统一的网上“中介超市”的做法,出台《桐乡市行政审批中介机构管理办法》,具体指导“中介超市”运行,健全中介机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全面放开市场,破除中介服务垄断,规范中介服务收费行为,形成比较完善的审批中介网上竞价平台。

3、着力建立生产资源议价机制,降低成本价格。针对我县燃气需要量大面广的实际,引进新的燃气公司,打破燃气供给单一局面,推动形成价格竞争机制,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建议参考江苏省宿迁市做法,允许符合条件、有资质的的经营单位,通过公开招标或竞争性谈判等方式,参与到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的工程建设经营当中,促使我县生产性资源成本不高于周边地区。

本文来源:http://www.hylwhcm.com/gongzuozongjie/20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