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lwhcm.com--调研报告】

积极发挥科技指导作用,引导农技人员更好地服务农民,指导实践。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加快农技首席专家、农技责任大使及“双联”责任制、分片包干负责制等制度的建立完善,大力倡导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户解决春耕实际问题,推进春耕生产。以下是本站分享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关于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1

  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县实现“三个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途径。为了解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促进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5月,县政协组织人口资源环境委、县农办、县农业局、县畜牧水产局、县农业产业化局、县水利局、县农机局、县林业局、县蔬菜办、县农综办、县扶贫办等单位负责人,通过听取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实地视察土桥生态养猪场和烤烟基地等方式,对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结构调整、科技推广等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我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农业工作作为重头戏来抓。通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推行科技兴农、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等有力措施,使我县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我县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目前,我县已形成了粮油、水果、蔬菜、畜禽、烤烟五大支柱产业格局,优质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43.6万亩,其中优质粮油基地26万亩、优质水果基地10万亩、优质蔬菜基地5万亩、优质淡水鱼养殖基地2.6万亩。2009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17.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28元。

  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县现代农业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农业基础逐步夯实,建设步伐加快。我县于2009年底全部实现了乡乡通宽带和移动通讯,村村通公路、电话。全县建有中型水库3处,小㈠型水库17处,小㈡型水库102处,骨干塘485口,山坪塘3883口,溪坝409处,电灌站588处,装机609台11789千瓦。灌溉渠道398条1841.9公里,最高灌田24.16万亩。改造中低产田累计达到13.6万亩,新增优质超级稻标准化生产基地3万亩。2009年底,我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2.9万千瓦,各类农用机械8.9万余台,有收割机、旋耕机、插秧机、起垄机等大中型田间作业机械200余台,机耕面积14.5万亩,机耕水平达到45%,机收面积10.5万亩,机收水平达到30%,机插面积2000亩,机械化综合水平 22.5%。建有农机加油站5个,农机经营网点35个,农机大户50户,农机专业合作社1个。

  二是农业生产保持稳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良种普及率和单产逐年提高。2009年,粮食总播面达到50.89万亩,总产20.45万吨。其中水稻34万亩,总产13.6万吨,玉米9.5万亩,总产4万吨。柑桔19.13万亩,总产20.72万吨。紫秋葡萄1.36万亩,总产3.1万吨。油菜22万亩,总产1.73万吨。蔬菜12万亩,总产3.2亿公斤。出栏生猪43.1万头,牛0.9万头,山羊2.9万只。家禽出笼587万羽,其中芷江鸭出笼420万羽。全县放养水面2.63万亩,养殖水产品产量5500吨。由于政府的引导及市场的牵引,我县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向适应市场的良好状态发展,形成了粮油、水果、蔬菜、畜禽、烤烟五大支柱产业基地,并以传统的自产自销散户经营逐步向外向型无公害商品化规模经营为主。种植业方面,形成了以优质稻、油菜和无公害蔬菜、玉米、柑桔、葡萄、红薯、马铃薯等作物为主的种植结构。养殖业方面,以养殖小区与分散养殖相结合,初步形成了以生猪、芷江鸭为主,牛、山羊、乌骨鸡、水产品等多种养殖全面发展的养殖业生产格局。楠木坪、禾梨坳、艾头坪、新店坪、大树坳等乡镇基本实现了一乡一品,部分村实现了一村一品。良种普及方面,全县良种普及率达到了95%,良种对我县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了40%以上。比如,推广杂交水稻占全县水稻总播量的99%以上,杂交玉米推广达到100%,杂交油菜的推广占98%以上。推广优质良种水果达到10万亩。生猪品种逐步调优,改良型三元杂和外来瘦肉型优良生猪基本普及,通过选育的优良芷江麻鸭占到了90%。随着良种的推广,农作物单产水平有了较大提升,超级稻大面积平均亩产达到了600公斤以上。水稻单产从十年前的全县平均350公斤提高到现在的420公斤以上。玉米单产从十年前的300公斤提高到现在的400公斤以上,油菜单产从十年前的不足50公斤提高到现在的85公斤以上。其他农作物单产水平也有不同程度提高。

  三是品牌化农业步伐加快,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休闲农业开始起步。全县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形成了一些特色农业品牌,如“舞水”牌柑桔、“云健”牌大米、芷江鸭、绿壳鸡蛋、野甜茶等。这些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声誉和影响。同时,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社和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了产业链条,从而使我县农业产业化得到了长足发展。比如,宏源优质桃类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使芷江水蜜桃等优质桃类面积4年间扩大了10倍;“骆驼”牌饲料厂落户芷江,使芷江玉米发展面积十年间扩大了十倍;渲丰薯业的组建,使芷江红薯生产面积大幅度回升。目前,全县有24个运作规范的专业合作社从事农产品的生产、运输和销售,据估算,总销售额过亿元。全县经工商正式注册的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有46家,年产值过百万的1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形成了以木材、粮油、蔬菜、牲猪、家禽为支柱的农业产业化格局。据统计,2009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农产品加工产值6.187亿元。随着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壮大,“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等经营模式不断完善,使我县订单农业便得以迅速发展。就目前而言订单农业已涉及生猪、柑桔、水稻、桃、李、葡萄、红薯、马铃薯、蔬菜、烤烟、玉米、油菜等种类,订单农户在2万户以上,占农户总数的近20%,面积达5万亩以上。此外,随着我县旅游业加速发展,我县休闲农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全县有各类休闲农庄、农家乐等47家,其中规模以上有营业执照的15家,占地面积520亩,投资规模2828万元,从业人员117人,年经营收入599万元,全县年接待游客22万人次,年经营收入超过1000万元。

  四是规模化、大户型经济逐步凸现,外向型经济势头正旺。2009年,种植水稻50亩以上的6户,100亩以上的1户。柑桔100亩以上的540户,其它水果100亩以上的20余户。中药材100亩以上的2户。500亩以上的优质商品菜基地7个,种菜大户120户。年出栏牲猪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有850户,与2004年相比增长了270%,年出栏1万头以上规模的有位于土桥乡的六和农牧有限公司、位于芷江镇的龙旺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和芷江原种猪扩繁场。由于规模化、大户型经济的逐步凸现,我县农产品自给自足部分的比例越来越小,大量流向周边城市及外地消费的量越来越大。芷江每年外销大米6万余吨、食用油2000余吨、柑桔18万余吨、生猪20余万头、芷江鸭300余万羽。其它如红薯淀粉、葡萄、桃、李、荸荠、菜用马铃薯、蔬菜等,外调数量均占总产的50%以上。据调查,农产品作为商品流通后,每年为全县农户增加的收入至少在每户500元以上。

  五是新技术、新成果应用越来越普及,农民素质普遍提高。自我县实施培训3000青年农民工程后,全县每年通过“111工程”、“阳光工程”、“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扶贫技能培训”、“湘西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等各种形式培训农民在3万人次以上,发放各类科普资料15万份以上。推广各项新技术、新成果30余项。农户对新成果、新技术的接触面和应用率达农户总数的90%以上。良种良法等农业科技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了55%以上。

  六是标准化、规范化生产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近几年,先后成立了农产品检验检测站、无公害蔬菜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农业环保站等相应机构,对蔬菜、瓜果、畜禽、水产品等常见农产品进行定期抽样检测,确保食用安全。从禁止使用剧毒农药开始,到现在的农药规范使用,从源头上和销售上都消除了剧毒及公害农药生存的空间。同时,逐步制订了一些标准化种植规范文本。2007年我县首次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2009年,怀化市《超级稻生产规范》标准文本出台并在我县实施。今年怀化市《葡萄生产规范》标准文本也将出台。随着标准化生产的全面推行和普及,将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从源头上和制度上得到彻底解决。

  七是农业保险工作有序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广大农户免除了后顾之忧。自2007年我县试点开始,国家连续对农户种植水稻和养殖能繁母猪进行保险,2008年,将保险范围扩大到油菜种植。仅2009年,全县就受理水稻、油菜灾害理赔申请案件153件,涉及142个村1522个村民小组,赔付受灾群众28078户,惠及近9万人,赔付165万余元。农业保险增添了群众抗灾信心,提高了发展生产的能力。

  八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从2008年开始,我县着力构建农村科技推广、动物疫病防治、金融支持、信息服务、农村现代物流五大服务体系服务现代农业。仅2年时间,就建立、扶持规范了2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首家注册资金达300万元的农业服务型企业——“芷江东升农作物病虫害防控中心”;完成了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启动了林权抵押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政策;构建了日用消费品连锁配送、农资仓储物流连锁配送、农副产品购销服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四个中心。在县政务中心成立了县级农村信息化服务中心和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设立了农业专家会诊中心,开通了专家视频会诊,在302个村(社区居委会)、10个专业技术协会、24个专业合作社和部分种养大户设立了专家会诊服务点;启动了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在28个乡镇建立了信息服务站,100个行政村和重点场所建立了信息服务点。整合了“农信通”、农村远程教育网、芷江旅游网等各类农村信息资源,建立并开通了集电子农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土地流转、生态旅游、民生保障、手机短信等系统为一体的芷江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网站。初步实现了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

  二、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县现代农业发展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农业科技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主要是农业科技人员知识老化,缺乏与主导产业相适应的技术,缺乏激励农技人员从事课题承包,技术承包、技术入股的机制,许多农业技术人员满足对农业科技的一般了解,起不到关键生产技术环节的指导作用。农业劳动者的现代先进科技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淡薄。农民培训机构各自为政,上级培训资金不能有效整合捆绑使用,培训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二是种植业产业化程度和规模化水平较低,机械化程度不高。我县优质稻、柑桔、葡萄、玉米、油菜、红薯、马铃薯、烤烟、蔬菜等虽然种植面积大,但组织化程度较低,容易被市场淘汰。有规模才有效益,从现有情况看,一家一户的生产格局仍占主要地位。由于我县机耕道建设滞后,农民购买力低等原因导致现代农业机械难以在全境推广。

  三是规模养殖比重小、整体生产水平不高。我县生猪、芷江鸭、肉牛规模养殖比重仍然偏小。养殖仍是以农户散养为主,且生产管理粗放落后。部分养殖场未按行业标准进行规划设计,防疫与排污不符合要求,配套设施简陋,大部分中小型猪场都是简易栏舍,无现代化的保温、防疫、饮水等设施,经不起疫病和市场行情等的风险打击。种草养牛在我县基本上还没有用于实际生产。

  四是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综合利用率低。病险水库未处理的还有小㈠型水库6处,小㈡型水库90处。骨干塘存在安全隐患的133口。全县灌溉渠道398条1825.4公里,灌溉有困难的223条973.1公里。全县水利设施设计灌田28.46万亩,现在渠道完好能灌田的仅有40%。农业生产基本上仍是靠天吃饭,一旦大旱大涝,农作物产量就会大面积减产。

  五是农业产业化缺少龙头企业带动。我县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着总量少、规模小、融资难的特点。水果、大米、红薯、玉米、生猪等大宗农产品整体深加工转化率依然很低,缺乏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及知名品牌。

  六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局限性明显,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不健全。我县只构建了五大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还没有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物质文化生活、农民就业、农村医疗卫生、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农村合作组织、农村教育等各个方面,所以,还不能全方位满足农民被服务的需要。目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能力、综合实力、服务能力、发展规模等都还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发展后劲不足。

  三、 发展我县现代农业的几点建议

  发展现代农业主要包括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装备、农业产业、农业科技、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等方面。我县应突出重点,积极构筑现代农业发展框架。

  一是高起点编制我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建议由县人民政府牵头,组织相关部门高起点编制我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作为指导今后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现代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条件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从制度上、机制上保障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期投入。继续加强以中低产田改造和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继续加快农村道路、清洁能源、安全饮水、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争取上级对我县的农机补贴支持,增加适应性农机具的补贴种类,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

  三是加强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打造农业品牌,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怀化抓九大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为契机,突出抓好粮油、水果、蔬菜、畜禽、烤烟五大支柱产业基地建设。以产业基地为基础,加快农产品加工专业乡镇及市场建设,特别是要加快小河口生态食品工业园建设。针对芷江农产品龙头企业少,对产业带动弱的实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利用“三资”开发农业,在食品工业园区重点建设一批粮油、水果、蔬菜、畜禽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打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集中培植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努力使我县优势农业资源通过龙头企业转化为优势经济产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强企业和农户对接,通过企业实现农户生产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积极探索集旅游和购物于一体的推销模式,积极加工小包装、易携带、大众消费型的旅游特色农产品,比如芷江鸭、芷江小河鱼、芷江野甜茶等,同时出台政策,加大对种养大户、加工大户、农业机械运用大户的扶持力度。

  四是加大对农业项目的争取力度。建立农业项目引进的激励机制,以充分发挥各方面人才的作用,多争多引项目,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与人才培训项目,利用项目实施,加快芷江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芷江农村经济后发赶超。

  五是利用我县旅游资源,进一步发展现代休闲农业。县农口及旅游部门要充分利用我县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把发展休闲农业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除引导农民在发展以垂钓休闲、民俗餐饮为主的“农家乐”的基础上,鼓励农民依靠先进科技发展观光农业,通过栽种一些适应本地生长的名特新奇品种,吸引旅游者来观光旅游,感受农业、劳动体验的欲望,从而使我县现代农业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有利的拓宽。

  六是努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积极争取上级培训经费,把我县各部门、各行业的农民培训资金、培训内容进行整合,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加快农民劳动力向非农业的转移,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提高劳动者就业本领和能力,最大限度转移农村劳动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七是努力构建全方位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将目前构建的农村科技推广、动物疫病防治、金融支持、信息服务、农村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扩大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物质文化生活、农民就业、农村医疗卫生、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农村合作组织、农村教育等各个方面。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种经济合作组织。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和搞好信息入户,使土地的合理流转、信息转递与农产品基地建设、龙头企业的发展、产业链的延伸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构建多赢格局。

  关于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2

  8月6日,县长解芳对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副县长贾文伟,县农委、国土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一同调研。

  解芳一行先后到鹏翔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珍粮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瑞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云飞药材专业种植合作社,详细了解当前现代农业发展情况、今后发展方向等。

  在鹏翔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解芳指出,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抓手,大家要以实干求生存,以巧干求效益,严格按照章程办事,严格遵守制度行事,将工作做实做细,始终做到公开透明,规范高效。要推动农业由数量向质量转变,提升农产品质量,在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种植生产、质量保证等方面下功夫。各相关单位要认真结合实际做好指导和支持。

  在珍粮粮食种植合作社、瑞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解芳在听取相关汇报后,强调:要加强与外部企业合作,进一步增强技术和销售渠道等方面的竞争力。相关单位要在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等方面进行支持的同时,注意防控金融风险,在相互支持中实现互利共赢。

  在云飞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解芳强调,要放下顾虑,勤干、苦干,多外出考察交流,学习先进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严把每个生产环节,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提档升级,做好产业发展的带头人。要与全域旅游发展相结合,把中草药种植与加工、乡村旅游、养生保健旅游等融为一体,促进农业产业发挥最大效益。

  关于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3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了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分析我县建设现代农业所面临的问题,7月中旬,县政协经济委在于春华副主席的带领下组织调研组成员先后到灵溪、龙港、桥墩、马站等镇,走访了日月潭农庄、油茶基地、四季柚基地、钱通现代农业休闲园等10多个现代农业项目基地,听取了县农办、县农业局、县林业局的工作汇报,并召集部分乡镇分管农业副镇长座谈。7月下旬,先后到山东寿光、栖霞等地考察学习,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一)现代农业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2010年起,我县历经5年时间现已建成2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一是马站现代农业综合区,于2013年底通过省级验收,总面积约4.6万亩,涵盖农业和海洋渔业;二是沿江现代农业综合区,于2015年底通过省级验收,总面积9.04万亩,涉及桥墩、灵溪、龙港等乡镇,涵盖农业和林业。

  (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初见规模。我县目前已形成九大特色产业基地:一是番茄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灵溪、龙港、马站、藻溪等乡镇,2017年种植面积3.94万亩,总产量24万吨、总产值8.4亿元;二是四季柚基地,主要分布在马站平原,种植面积1.1万亩,2016年总产量6948吨,总产值7000多万元;三是杨梅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桥墩、藻溪、马站等乡镇,种植面积1.78万亩,2016年杨梅总产量1331吨,总产值2298万元;四是葡萄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马站、灵溪、钱库、龙港等乡镇,种植面积2700亩,2016年实现产量1995吨,产值2980万元;五是茶业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桥墩及鹤顶山茶区,面积2.52万亩,2016年实现茶业总产量870吨,总产值6650万元;六是中药材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桥墩、马站等地,种植有黄栀子、太子参等,面积1.57万亩,2016年实现总产量2316吨,总产值6485万元;七是特色畜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矾山、马站山区、半山区乡镇,主要以发展羊、牛、兔等节粮型草食动物为主,2016年底肉牛存栏0.41万头、羊存栏3.3万头、兔存栏7.6万只;八是油茶基地,主要分布在桥墩、矾山、马站等地,面积3.5万亩;九是毛竹基地,主要分布在莒溪、桥墩等地,面积2.9万亩。九大基地一年为农民创收十几亿。

  (三)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园建设初显成效。我县目前共建成和投入营业的休闲观光农业园13个,直接从业人员521人,累计投资1.35亿元,2016年共接待游客172万人次,年产值1.85亿元,其中门票收入2010万元。目前主要以农业采摘型,如钱库喜丰葡萄庄园、马站中魁四季柚休闲观光园、岱岭富源早熟柑精品园;农业旅游型,如日月潭农庄、龙港梦江南休闲观光园;农家乐型,如灵溪鲜城有机农场。

  (四)现代农业发展机制创新初见成效。一是创新经营机制,在耕地面积50亩以上的734个行政村组建了土地合作社,促进土地相对集中;出台土地流转实施意见及奖励办法等相关政策文件,县财政每年拨出专项资金用于土地流转补助和奖励;不断完善形成县、镇、村三级全覆盖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截止目前,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22.0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5.16%,其中规模经营面积(20亩以上)达16.5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86.1%。二是创新生产机制。自2008年开始实施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项目计划,共实施农技推广项目267项,建立示范基地413个,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691项。三是创新服务机制。完善“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县已有19个乡镇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通过省市级验收。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县的现代农业发展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显而易见的,现代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产业的低、小、散状况,粗放的经营方式状况,无序发展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

  (一)农业资金投入不足。近年来,中央在增加农业投入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加上市县逐年增加的投资,农业投入不足的矛盾得到很大缓解。但从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看,农业投入仍然严重不足。首先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不足,投资农业既要承担气候、环境等自然风险,又要承担市场销售风险,市场竞争力不强。其次农村经济缺乏金融支持,农民除在信用社获得小额贷款外,在其他机构很难获得金融支持。一些涉农企业由于无资产抵押,也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再者,扶持政策多变,2018年开始,中央和省资金不再支持油茶发展,油茶产业面临资金问题,近年来,一直未安排资金用于毛竹、马蹄笋造林,影响林业产业提升。

  (二)土地问题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由于受国家农保政策限制和我县耕地农保率高等原因,农业配套设施用地很难落实,部分种粮大户及合作社无法落实配套用地,建设农机仓库及烘干场所等功能设施,番茄大户不能建设初加工整理场地等。如马站昌蒲葡萄合作社,种植面积达1000亩,但是一直没有配套设施用地;日月潭农庄食宿等配套设施用地,也迟迟未能解决。土地流转服务体系还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部分农民担心土地流转会改变土地承包政策,难以实现集中连片流转,如日月潭农庄内,至今还有部分土地没有流转,农民在土地上种植农作物,影响农庄的整体发展。

  (三)农业产业化进程比较缓慢。从产业结构上看,农业规模化以从事种、养殖业等初级原料生产为主,全县农业产业化整体规模不大、层次不高。在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方面,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整体效益不高。全县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数量虽多,但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较低。同时在加工中存在着加工初级产品、传统产品、低档次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高科技产品、名牌产品少等问题,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农村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化程度较低。

  (四)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品牌建设滞后。组织程度高、生产规模大、产品质量好的骨干企业还为数不多。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有3396家,总数占全省第一,但市级以上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有39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绝大部分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停留在本村本组的小打小闹阶段,知名度不高,辐射力不够,带动力不强。如我县马站四季柚在我市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但在全省的影响力不高。我县的茶业品牌较多,但在全省知名度与周边县市区有很大的差距。

  (五)科技支撑力不足。一是农业科技人员严重缺乏,部分乡镇农技部门名存实亡,仅有的农技人员往往身兼数职,无法全身心投入农村技术推广工作,工作效能受到很大制约。二是政府扶持的力度和精准度不够。三是科研方面存在无人员、无资金、无机构的现状。新科技推广力度不够,科技推广方式单一。

  三、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多措并举,健全现代农业投入机制。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设施配套用地、融资、政策扶持等方面,要突破一些政策约束,使投资者有信心、干部有信心,农民有信心。一是增加县级财政投入。要保证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加大对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增强农业发展后劲。2018年中央和省级不再安排油茶提升项目专项补助资金没后续项目实施补助资金要由地方财政予以安排。二是要抓住国家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机遇,千方百计多渠道争取资金。要探索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方式。统筹安排使用支农资金,围绕发展主导产业进行整合,通过资金整合,既有利于集中财力办大事,也有利于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三是拓宽农业投入来源渠道。进一步优化农村投资环境,吸引民间资本更多地投向农业。加快农村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创新,扶持农业信贷担保组织发展,扩大农村担保品范围。加快发展农业保险,政策性保险与商业保险相结合,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

  (二)多轮驱动,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创新开发机制,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一是结合我县实际,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有序”的原则,制定相应的政策,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鼓励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入股、出租、互换等方式,实现土地规模流转和集中经营。二是加强现代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在政策许可的条件下,土地指标适度向农业大镇如马站、灵溪等地倾斜,完善现代农业配套设施建设。三是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开展多种模式的产业融合,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引进有经济实力和市场经营能力的企业,与我县有条件的农村合作社进行合作,让农民从产业链增值中获取更多利益。

  (三)加快农业品牌建设,促进我县现代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把全县主导产业做强,把区域性优势产业做大,把地方性特色产业做优。一是选择一批发展潜力较大、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农业龙头企业,实行重点扶持,制定优惠政策,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反哺农业、带动农户的作用。二是围绕我县番茄、四季柚、茶业、杨梅、葡萄、油茶等产业,进行品牌资源整合,打造核心品牌,实现共创共享的品牌效应。三是加大品牌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各种“采摘节”、参加各地展销会和博览会,结合电视、广播、微博、微信等多种方式,宣传推介品牌,县财政要加大投入,单独组团在省级或周边省市召开展销会,打响苍南农产品品牌,提高品牌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四是提高农副产品加工能力,特别是精深加工能力,在加工中延伸产业链,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如山东招远的龙口粉丝产业模式,栖霞的苹果产业模式都很值得我们学习。

  (四)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推进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新。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为农业、农民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一是以科技兴农为中心,加强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科研开发、技术推广、教育培训三大服务组织网络,建立与高等院校合作机制,着重培育技术人才,培训从业人员。二是组建完善农民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根据我县确定的主导优势产业,安排扶持资金,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避免千家万户闯市场带来的高风险。对已有的产业要做精做好,在生产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要给予指导、帮助,使产业更大、更精、更好、更长。对新的业态,要精心培育,有序发展。三要加大农产品生产经营对外开放度,鼓励和支持外来企业与区域内的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经营,扩大规模,逐步实现分散到集中,形成整体优势。四要培育壮大农业营销队伍,创新营销方式,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发展各产业专业营销公司和民间中介组织,培养农产品销售经济人和营销大户,形成全方位的营销网络,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和空间。

  (五)合理规划布局,充分打造旅游观光农业。

  一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布局。紧紧围绕马站、沿江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的总体规划,结合县情实际,做好我县现代农业总体功能定位,并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重在质量和特色上下功夫,杜绝“遍地开花”。二要做好与旅游结合的文章,努力打造好一批新的生态旅游景点、休闲农业观光园、名贵花卉观赏园等旅游观光点,开发旅游项目,实现与旅游部门的无缝对接。三要统筹结合,结合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打造田园综合体建设,发展各种形式的休闲、体验、观光农业,使农业功能从单纯以生产功能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多功能融合转变。

本文来源:http://www.hylwhcm.com/gongzuozongjie/34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