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lwhcm.com--其他工作总结范文】

发展拼音:fā zhǎn单词:Develop(Developed 发达 ,Developing 发展中, Development 发展)发展是事物从出生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的过程,是事物的不断更新。是指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1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共建共享的基础性事业,更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我省要推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均衡是手段,其目标指向教育公平与质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

  推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根据《规划》,推进高水平均衡发展,就是要促进更加公平的义务教育,实现更有质量的义务教育。要达到这一目标,“十三五”期间,义务教育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统筹推进区域均衡,实现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发展,要进一步办好乡村教育,补好“乡村弱”的短板,要继续实施基础教育重点帮促县建设工程,要进一步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制。

  二、多措并举缩小校际差距,办好城乡每一所学校。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到2020年,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占比超95%。实施班额控制行动。到2017年,全省小学、初中起始年级班额全面达到分别不超过45人、50人的标准。到2018年,全省全面消除小学、初中56人以上大班额。推进小班化教育。到2020年,以县(市、区)为单位,小学30人以下班级占30%,初中35人以下班级占20%,多形式开展更为个性化的小班化教育。推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三、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教育,以共享发展促进教育公平。适应户籍制度改革要求,完善随迁子女就学机制,建立居住证持有人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制度。切实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打造留守儿童健康安全系列保障。千方百计为家庭困难学生、残疾儿童等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四、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大力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建立并实施义务教育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积极稳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到2020年左右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薄弱学校建设应从 “克隆复制”转为“弯道超车”

  薄弱学校建设是《规划》关注的重要工作,我认为改革应该换一种思路。这些年,在教育均衡化的发展新理念引领下,“薄弱学校”现象愈来愈受到关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在为“填谷”支招:投入倾斜、定点帮扶、名校集团化、捆绑式考核……凡此种种。在我看来,这些举措是有效的,但效果不尽如人意。

  当下薄弱学校建设的主导路径是“改造”,是通过“外力输入”实现学校自身结构性变化而进行的“改造”,其核心思路是“克隆”或者说“复制”名牌学校的办学模式。“克隆复制”式的改造,有其显而易见的优势,诸如建设目标明确、实施改造的抓手落实、短期内能使学校面貌发生变化、行政部门易于推动等等。从实际情况来看,有一大批学校通过此种方式甩掉了“薄弱”的标签,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然而,“克隆复制”式改造需要有大量的人力来支撑。

  薄弱学校难以脱“弱”的根本原因也在于原先形成的“寻找适合教育的学生”的教师主导教育模式,其办学理念和教学理念惯性依旧保持着强大的动能。陈旧的教育理念问题得不到切实的更新,教育内涵的改革与发展就会失之于唐吉诃德式的盲目,甚或会陷于缘木求鱼窘境,自然提高教育质量的美好诉求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

  薄弱学校建设,需要大力推进“弯道超车”策略。“弯道”的本质是创新。个性化的时代,学校的发展必须走多样化、特色化之路,只有打破常规、勇于创新,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推陈出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要实现“弯道超车”,理念更新是当务之急,这同样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引导,同样需要新的政策设计。

  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四大重点

  “十三五”期间应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完善课程体系

  学校在制订课程规划时,既要按规定开齐、开好基础性课程,又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课程总量,控制统一性学习内容,丰富优化拓展性课程,增加选择性学习内容,为学生个性化发展留出空间。各级教育部门要重视拓展性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和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支持学校开设多层次、多样化的拓展性课程。

  统筹课程实施

  加强不同学段、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衔接、联系和整合,统筹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科学设计和安排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的教学和活动,积极探索跨学科、跨年级的科创课程、创客课程和主题教育课程的有效实施模式。统筹实施德育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实中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及实践活动课,组织多种多样的科普活动、公益性劳动、职业体验活动和主题实践活动等,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变革教学方法

  营造民主、平等、互动的课堂文化,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积极改革教学组织方式,探索长短课、大小课、学期课时统整使用等课时安排方式,科学实施多学科协同教学和主题整合教学,在初中阶段组织探索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分层走班教学。积极开展“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和教研模式改。

  改进教学评价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推进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完善区域教育质量管理制度,探索推广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形成多形式、人本化的学生发展多元评价机制。建立和实施九年一贯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小班化教育,推进教育走向优质均衡现代化

  《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小班化教育发展的方向与任务。

  弥补短板——事业发展更均衡

  从“硬件”角度着手,在标准化学校建设的基础上,省教育厅正在研究制订义务教育小班化学校功能布局和设施配置相关规范,以提升办学条件。从“软件”角度着手,在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贯彻落实省教研室出台的《浙江省农村学校小班教学实施建议》,以提高教育质量。

  因材施教——学生成长个性化

  一是做好校园文化与环境布置。二是开发开设适于小班教育的课程体系。三是教学过程关注每一位学生。四是以评价变革倒逼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引领带动——实现教育现代化

  小班化与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小班化教育以小班额为基础,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引领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评价等方面的深层次变革,与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和发展要求相一致。

  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好教育

  在新的《规划》里,我们期待看到在未来的五年里,社会、家长和教育者都能更加理性审视教育的意义,不盲目择校,不过度焦虑,平和务实地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好教育,让孩子们在一份踏实、妥贴、温暖的教育中幸福成长。要做到这些,需要我们与百姓真实对话,需要学校品质有序提升,需要校长、教师的理念蜕变。我们要了解老百姓的需求,可以就“学生喜欢、家长信任、教师热爱、社会认可”四个方面进行专题讨论,充分听取百姓对学校的美好设想,充分沟通,对照事实、明晰办学方向,思考可达成的途径。

  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2

  《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就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遵循人才培养和选拔规律”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坚持“立德为本、公平公正、综合多元、统筹协调”的基本原则。由此,《实施方案》通过制度的顶层设计,清晰地向社会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推进素质教育,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我国的考试招生制度不断发展完善。从我省情况看,近几年来,考试招生制度专项改革逐步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唯分数论的传统观念和做法异化考试价值观,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试模式单一性忽视学生职业性向和能力差异,影响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人才选拔等。可以说,这种“一锤定音”式的考试,以及单一选拔人才的方式,很难规避学生因一次“小失利”而影响一生的风险,更难以把具有不同天赋和才能的人才选拔出来,无法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因材施教,因材施考,构建高等教育分类考试招生模式,是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实行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分类招考,既有利于高职院校选拔技术技能人才,也便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这次改革打破了高考“独木桥”,构建包括夏季高考、春季高考、高职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等多种形式并存的高等教育分类考试招生制度,给各类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成长成才路径、发展希望和公平机会。

  《实施方案》提出,高职院校招生实行包含春季高考、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和贯通培养等多种形式的分类考试招生制度。春季高考是高职分类招生的主要渠道,它主要为高职(高专)院校和部分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选拔学生,采取“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的考试模式。按照改革方案的总体设计,到2017年,分类考试招生将成为我省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考生可根据自身专业优势、个性特长、能力倾向以及高校招生专业的要求,选择“专业技能”考试的类别。

  夏季高考是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点。这次改革提出夏季高考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录取模式,打破高校招生单纯的“以分取人”,建立依据统一高考、学业水平考试和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招录模式,注重对人才的综合性、发展性评价,更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其创新与突破主要体现在:

  第一,统考内容和方式有突破。统考,也就是现在每年6月7日、8日进行的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在统考改革方面,一是调整考试科目。统考只考语文、数学和外语,不分文理科,增强考试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二是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将最好成绩计入统考总分。

  第二,学业水平考试有突破。改革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分为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两种。合格考试是高中学生毕业的主要依据,用于检查全体高中学生是否达到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基本学业要求,考试难度较小,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强化基础”;等级考试的目的则是在“强化基础”的前提下,凸显不同高中生在学业修习上的学科特长,考试难度相对较大,考试成绩要有一定区分度,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第三,综合素质评价有突破。这次改革还提出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主要从学生品德养成、身心健康、兴趣爱好、实践能力等方面考查其发展情况。这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考试成绩有局限性。考试成绩主要反映学生的认知水平,但不能反映学生的行为表现,也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人才选拔标准应具有全面性。这次我们把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合起来衡量人才,更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高校科学选才。

  此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其巨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显现。高中教育将会直接面对改革的冲击。一是面临着选课走班的挑战。改革后,高中学生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考,选择权进一步加大,选择的组合(即“6选3”)进一步增多,学校必须按学生的选择实行走班教学。二是面临着提升学生规划能力的挑战。学生选择权增大后,要避免其选择的盲目性。高中学校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大学专业设置和报考要求,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未来职业倾向科学规划成才路径,培养学生人生规划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对高等学校来说,一是要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优化人才选拔标准,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人才选拔目标及路径,构建多元化的人才选拔机制。二是要践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育教学体制机制改革。

  这些改革举措,为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对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理念、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更利于形成各自办学特色和发展定位,从而促进整个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3

  对普通高中学校来说,落实《指导意见》提出的构建全面培养体系和优化课程实施等工作要求,切实践行好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就必须围绕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创新教学组织管理上下足功夫,推动形成科学规范的教学运行机制,打造高质量课堂,服务每一个学子学习成长。

  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为适应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实施选课走班,并围绕选课走班教学,着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改革学校各项教学保障制度,形成了科学规范、运转有序的教学组织管理体系,对《指导意见》“创新教学组织管理”等要求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是创新教学组织。《指导意见》提出,“要因地制宜、有序实施选课走班”。棠湖中学结合本校实际探索推进选课走班教学,实现每个学生根据学习需要自主选择所有修习科目教师。针对选课走班教学背景下学生选择性增多、自习时间变长、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管理难度加大等突出问题,棠湖中学积极探索管理权限下沉,成立选课走班管理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年级组具体实施选课走班,在每一年级组分别设立课堂管理中心、自主管理中心、导师管理中心、学生发展中心和家长发展中心,按照课堂纪律、行为规范、教师成长、学生发展、协同育人等具体事务类别实施精细化管理,分工明确又紧密合作,形成育人合力。

  棠湖中学发展选课走班管理领导小组指导下的年级组管理模式,形成了科学规范的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最大限度消除了师生面临选择和“混乱”时的困惑,打造了规范高效的教学秩序,保障学生顺利适应选课走班,较快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棠湖中学实现了全科全员全程走班,教与学的针对性大大提升。

  二是创新教师管理。《指导意见》强调,要“创新教师培训方式,重点提升教师新课程实施、学生发展指导和走班教学管理能力”。普通高中新课程和选课走班的实施,要求普通高中教师切实转变观念、提升能力,适应学生自主选择和精细化指导的需要。为此,棠湖中学成立了“学导处—学科教研组—学科备课组”的学科教学研究组织体系和“学生处—年级组—导师教研组”的德育研究组织体系。学科教研组在学导处的指导下,拟定和实施教师阶梯发展计划,引领教师成长;学科备课组具体制订年级教学方案,优化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益。年级组落实日常德育工作,开展集中性集体主义教育,并紧密监测选课走班实施情况,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提升育人质量。每个年级成立若干个导师教研组,打造年级德育共同体,提升每位导师适应选课走班需要的学生发展指导能力,突出德育实效。两大体系互有交叉、有机配合,构成了符合学校实际、凸显选课走班教学特色的校本教研体系。学校还优化教师评价机制,适当增加走班教学管理工作量核定权重,积极探索适应选课走班需要的绩效分配办法。

  三是创新课堂教学。《指导意见》要求,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还明确提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选课走班教学中,棠湖中学实施行政班和教学班并行的班级组织形式,行政班强化学生思想教育和发展指导,增强学生集体认同感和凝聚力。教学班是走班教学的主要载体,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要,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另外,棠湖中学立足于长期教学实践,构建了“三段”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其中,“三段”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按课前(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课中(师生互动解决问题)和课后(反思升华拓展问题)“三段”,以项目式合作为基本方式探究解决问题,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提高思维能力。“三段”智慧课堂是在实施“三段”教学的基础上,借助智慧学习系统,联通学生端、教师端和学校数据处理端,增强课前预习的针对性、课中互动的通达性和课后巩固的实效性,并实施多维度大数据分析,加强过程性监控与调整。

本文来源:http://www.hylwhcm.com/gongzuozongjie/36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