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lwhcm.com--教育教学论文】

辩论,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供大家参考选择。

  扶贫与扶智辩论词1

  10月12日,市委党校二号楼二楼一教室里一场激烈的辩论赛正在进行中,这是市委党校政法教研室最新推出一种创新教学方式。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互动性强,充分发挥同学们的能动性,取得很好效果。

  下午上课时间一到,同学们走进教室,一种全新的上课桌椅摆放方式呈现眼前,桌上摆放主席、正方、辩手一到四,反方、辩手一到四,点评席、自由辩手席。随着老师的一段开场白后,一场关于“扶贫和扶智哪个更重要”话题开始了激烈的辩论。辩手们准备充分,观点鲜明,引经据典,据理力争,势气一浪更比一浪高,好一个激烈场面!

  一场激烈的辩论后,点评席的学员做了认真的点评和总结。从现在放眼2020年,中华民族肩负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光荣使命,承担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要任务。近五年,我们注定要闯关夺隘、攻坚克难,在新的历史画卷中留下光辉一页。

  政法教研部主任张光全教授强调指出,辩论式教学只是一种教学形式,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目的使大家更加准确地认识和理解党的扶贫工作方针政策,明确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摆脱贫困,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是我们党和国家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必须以更强的责任感、更硬的举措、更大的气力,着力破解制约脱贫的关键瓶颈和突出困难,着力提高脱贫攻坚实效,着力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着力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注重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注重培育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激发起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通过本次的创新教学活动,形式新颖,互动性强,学员们锻炼了自己,开动了脑筋,得到很大收获。希望党校今后能有更多种创新形式来提高学员们素质和能力。

  扶贫与扶智辩论词2

  推进精准脱贫攻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十三五”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时期,要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不仅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凝心聚力,投入大量的资金、物资等,为贫困群众“输血”,解决迫切的生产生活之需,增加获得感,而且更要注重有针对性地扶志与扶智,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只有外部“输血”式扶贫与内部“造血”式脱贫相结合,通过自身“造血”巩固“输血”的成果,才能彻底拔除穷根、消除贫困。

  在脱贫攻坚战中,我们不难看到大多数贫困群众尝到了勤劳脱贫的甜头,真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扶贫政策带来的实惠,他们走上了脱贫奔小康之路,越干越有劲头。但也有一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甚至把党的扶贫好政策错误地当成了养懒人的政策,争着当贫困户、低保户。贫困群众大多数文化素质偏低,有的读书看报、填表算账都困难,脱贫能力普遍欠缺。此类问题已成为脱贫攻坚的突出矛盾。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的如期实现。

  “志智双扶”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

  习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即使一度脱贫,也可能会再度返贫。如果扶贫不扶智,就会知识匮乏、智力不足、身无长物,甚至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必须智随志走、志以智强,实施“志智双扶”,才能激发活力,形成合力,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穷的土壤。

  “志智双扶”首先要激励贫困群众立志气。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主体力量,只有帮助他们“扶”起脱贫的志气、挺起脱贫的腰板,才能真正激发出持久的脱贫致富动力。没有脱贫志向,再多扶贫资金也只能管一时,不能管长久。因此,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是要帮助贫困群众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自立自强,唤起贫困群众自我脱贫的斗志和决心。

  “志智双扶”核心是教育贫困群众卖力气。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这一著名论断。人们常把“安贫乐道”“穷自在”“等靠要”等思想归结成一个“懒”字,这在现实中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对于这类贫困户帮扶的核心就在于教育他们树立起“勤劳光荣、懒惰可耻”的思想观念,让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摘掉贫困帽子,创造幸福生活。

  “志智双扶”关键在于帮助贫困群众强底气。贫穷和愚昧往往具有共生关系,尤其是现阶段的大多数贫困问题,表面看是物质性贫困,但究其根源在于缺乏“人穷志不穷”的精神和改变贫困现状的知识、能力和手段。因此,要舍得投入资金,积极为困难群众搭台清障,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坚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鼓舞斗志,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精准扶贫,关键在人。因为给钱给物,能解一时之困;扶心扶志,扶能扶智,才能治懒治愚,拔掉穷根。越是在攻坚阶段,就越是要充分发挥“志智双扶”关键一招的作用。

  “志智双扶”必须精准细致、久久为功

  改造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提升脱贫的内生动力,既是当前脱贫攻坚战的薄弱环节,也是脱贫攻坚战最大的难点,必须像描工笔画般精准细致、久久为功才能收到实效。

  一是与群众贴得近些更近些。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在“志智双扶”中,广大帮扶干部和“第一书记”要驻村入户,与贫困群众贴得近些更近些,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一对一融进去,真正走进他们内心,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把脉问诊、对症下药。既要把中央和地方的扶贫政策、扶贫物资送到家中,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增加收入,真正实现“两无忧、三保障”,心贴心地服务,为贫困户排忧解难,更要把志气、信心送到农户心坎上,帮助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正确观念,铆足精气神、撸起袖子干、立志拔穷根。

  二是紧紧抓住教育扶贫这个根本。扶“钱”不如扶“智”,扶“今天”更要扶“明天”。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实施教育扶贫,统筹中央、地方财力向教育脱贫任务较重的地区和定点村倾斜,打好教育脱贫歼灭战。推进“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采取免、减、奖、贷、助、补等多种方式,确保每个贫困孩子在各个教育阶段“有学上”“上得起”,决不让一名贫困孩子失学,不让贫困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重点抓好职业教育培训,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全面免费敞开,让他们“只要一技在手,全家脱贫有望”。

  三是通过技能培训提高贫困群众素质。技能培训是帮助贫困群众脱贫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培训不能大水漫灌、大而化之,一定要因人而异、按需配菜,在开展培训前首先要进行调研,充分了解贫困群众所思所盼、所需所求。要本着“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贫苦群众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量体裁衣,真正发挥培训立竿见影的功效。比如海南创新“电视+夜校+热线”扶贫模式,贫困户参学率达90%以上,既畅通贫困户了解党的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渠道,又帮助他们有效掌握一定的法律法规知识和科学种养技术。在培训过程中,既要注重“引进来”现身说法,也要组织贫困群众“走出去”开阔眼界;既要授人以鱼,有的放矢加强致富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也要授人以渔,让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实践中长见识、长本领。

  四是紧贴群众口味改进宣传方式。要大力塑造和宣传“第一书记”、功勋龙头企业、致富带头人、产业扶贫等先进典型,引导和激励基层扶贫干部对照标杆、学习标杆、看齐标杆,营造齐心协力精准脱贫的良好舆论氛围。还可以大力开展文化扶贫,潜移默化改变贫困群众一些不良习俗和落后观念。比如海南组建10支“脱贫攻坚文艺轻骑队”深入重点贫困村,用琼剧、山歌、相声、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调动贫困群众人心思进、主动脱贫、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幸福美好的生活不会从天而降,脱贫致富终归是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志智双扶”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发扬钉钉子精神,润物无声地感召,滴水穿石地坚持,才能见到实效。随着脱贫攻坚日益深入,我们要更加坚持问题导向、对症施策,以更大的决心、更精准的举措和更超常的力度,着力拔除贫困群众思想和能力上的穷根,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事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

  扶贫与扶智辩论词3

  哲学论者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不错,无数的事实证明,巧师难为无米之炊就是例子。所以,扶贫工作也一样,需要正视客观实际和现状,贫有其根源和原因,并非偶然。首先就是人们的思想“贫”,表现为守旧狭隘,墨守成规,按部就班等等,缺乏创新和求变的意识,这就是思想之贫。常言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就说明了思想对于指导行动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因此,扶贫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的思想脱贫问题,也就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认识,即这里所说的“智”,就是扶智,开启民智,集中民智,科学利用民智,只要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认识脱贫了,那么物质脱贫一定会实现。

  纵观中外社会历史,无数的历史变革都是先从思想领域开始的,商鞅变法、管仲改革、王安石变法等都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的思想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孕育成熟的思想就会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应运而生,成为主宰历史发展的主流价值观和时代主题。我们今天的扶贫也一样,需要人们首先从思想观念和认识上得到解放,得到脱贫,认识自己贫穷的原因在于自己的思想观念、思想认识等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实际需要,需要更新,这样才能有利于调动人们参与脱贫致富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们参与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超前的思想认识和前卫的思想观念看待今天的社会发展,才能认识到自身的落后与不足,才能产生穷则思变的动力,才能达到变则通的预期目的。因此,扶贫不是单纯的物质扶贫济困,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扶贫济困,让广大群众认识到落后贫穷就是思想没有脱贫的缘故,认识到扶贫就是让群众认识到解放思想,让思想脱贫的重要性。

  扶贫当扶智,让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和观念得到解放和转变,从让从自身产生动力和能量,通过内因起作用,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扶贫的热情和积极性,增强主动性,为实现物质脱贫致富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物质与精神扶贫的双赢。(王志剑)

本文来源:http://www.hylwhcm.com/jiaoxueziyuan/32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