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lwhcm.com--党建工作总结】

规划,意思就是个人或组织制定的比较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和考量,设计未来整套行动的方案。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1

  校园三年发展规划

  一、校园概况

  (一)基本状况

  无锡市张泾实验小学现有一实小一分校。实验小学占地面积20853平方米,建筑面积6377平方米,绿化面积2418平方米,学生1500名,开设34个教学班;

  分校寨门小学占地面积9888平方米,建筑面积3468平方米,绿化面积2454平方米,学生334名,开设9个教学班。现有在编在册教职工122名(其中小学专任教师112人),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97人(其中本科学历6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7.5%;

  区能手级以上骨干11名,区级新秀14名,镇级学科教学骨干30名,涵盖八门学科和班主任工作,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2.3%。

  三年来,校园弘扬“勤毅仁朴”校风,致力师资队伍建设,落实每一项,走好每一步,发展内涵,争创一流,圆满完成了20xx——20xx三年发展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校园先后荣获全国棋类教学实验课题研究先进单位、省重点课题实验研究先进单位、省模范教工之家、市平安校园、市“双有”主题教育先进群众、市棋类协会培训基地、市一级干部人事档案室、区依法治校合格校、区工会工作先进群众、区示范家长校园、区敬老先进校园、区十佳红领巾优秀社团等群众荣誉,寨门小学建立成义务教育现代化校园。

  (二)优势分析

  1、规范管理,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校园用心探索“实小分校一体化管理、均衡发展”的管理模式,确立“教师发展校园”、“干部服务教师”的人本管理理念,立足规范、着眼民主,用规范、精细的要求训练行为,用信任、开放的理念管理校园。校园德育工作“有重点、有系列、有特色”,教学工作重研讨、重引导、重督查,安全后勤抓制度、抓规范、抓落实,师生满意率高,社会声誉好。

  2、立足课改,教育科研成果彰显。

  校园立足课程改革,实施课题带动策略。课题研究组织健全、制度完善、措施扎实、成效明显。扎实的校本研训提升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潜力与水平,三年中,有12位教师在省市区会课和基本功比赛中获一等奖。有效的课题研究成就了教师、发展了校园,数学“三习”课题构筑了适合各年级课堂教学的“三习”开放式课型,被评为省优秀课题。“科学认读”课题的实施使学生喜爱阅读,语文课堂也彰显阅读特色。三年来,全校教师有450多篇论文获奖或发表,课题研究成果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发挥着用心的作用。

  3、着眼发展,队伍建设得到重视。

  校园坚持以人为本,重视队伍建设。“岗位练兵、岗位成才”促成班子成员分工合作,认真履职;

  “教师自我发展设计”引领全体教师自我加压,砺炼成长;

  优秀学科组建立、礼貌办公室评比等举措,激励教师“共同发展”。校园全体教职工上下一心、政通人和,班子坚强有力,享有很高的威信。

  4、咬定青山,校园特色初见端倪。

  校园严格遵守“五严”规定,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教学常规,规范教师学习制度,着力提升教学品质。校园依托“学科单项过关”夯实基础,透过“张小第一”擂台赛培育特长,学生有展示自我、超越自我、挑战他人的机会。校园瞄准“中国象棋”、“生态德育”、“跳绳踢毽”等特色项目,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三年间,有数百人次在各类比赛中获奖,校园特色初见端倪。

  (三)制约因素

  1、校园硬件需要进一步投入。

  随着泾西小学的撤并过渡,实小事业规模急剧增加,生均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远低于省定标准,校园的硬件建设与义务教育现代化校园的装备要求有较大差距,同时校园校舍也亟需改造加固,现行办学条件已较难满足区域教育事业持续优质发展的需求,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将带来必须的影响。新三年中,亟待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早日完成校园规划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真正到达义务教育现代化校园的各项目标要求。

  2、校园特色需要进一步做强。

  校园坚持生态环保教育十年,师生生态环保意识和素养得到必须提升。要使生态道德成为张小人一种坚实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使生态环保行为成为张小人的一种习惯和需要,我们还有许多事可做。

  校园认准象棋特色建立近十年,校园走普及与提高并举之路,“象棋”特色品位有了明显的提升,我校小棋手在各类比赛中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校园象棋要取得更高层次的成绩个性是实践“以棋育人”、提升“走好每一步”成为办学理念,最终建成特色校园,我们还任重道远。

  3、教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

  目前校园教师的整体素质良好,但高层次骨干力量还比较薄弱,一批青年教师也亟须培养成长。新三年中,要采取有效措施为教师带给更好的环境及条件,透过多种途径不断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扩大优秀教师群体,确保校园有一支数量足够且能发挥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从而促进校园办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4、课题研究需要进一步突破。

  校园课题研究扎实推进,但各科课题各自为政,缺乏校园统领课题的支撑,各学科课题研究进展不一,部分学科推进力度不够,我们将用心申报校园统领课题《在幸福教育理念观照下的小学开放式教学研究》,并规范各子课题的研究,旨在幸福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根据校园教育特点,结合课改新思想,研究开放式教学、开放式德育和开放式校园管理,探索以实施幸福教育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有效途径,创设让师生生命成长的教育生活,提高师生的幸福指数。

  二、校园三年发展愿景及重点目标

  (一)发展愿景

  坚持高位均衡发展工作追求,实施中心村小一体化管理方式,丰富并提升“走好每一步”办学理念,以“规范、质量、品牌”为主题词,抓实德育研究和课堂教学研究两大主线,着力优秀团队培养,致力幸福课堂研究,协力校园特色发展,聚力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张小教育均衡化、优质化和现代化进程,促进校园新一轮改革发展。

  (二)重点目标

  校园新建、百年校庆、文化校园是新三年校园发展的目标与追求。校园新建,我们继续着力推荐区、镇两级政府早日启动;

  百年校庆,总结和展示校园办学成果;

  传承并提炼“勤朴”校训,丰富并提升“走好每一步”办学理念,化困难为机遇,强内涵促发展,高标准、高水平实施义务教育,用心谋求校园新的发展。

  1、培养优秀教师团队。

  精心打造“朴实、真实、扎实”、“正气、大气、灵气”的智慧型教师队伍,加强师德修炼,磨砺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潜力和水平,“无私的奉献精神、扎实的课堂教学、上乘的教学质量”成为张小教师的价值追求,以教师的发展达成学生的最优化发展。透过努力,力争区、市级以上骨干增加5名以上。

  2、传承凝炼校园文化。

  ①提炼并传承“勤朴”校训:勤,主要讲求学要勤奋努力。要求珍惜时间,坚持不懈,好好学习,养成良好习惯。朴,主要讲做人要朴实正气。要求脚踏实地,遵道而行,天天向上,培养良好品行。张小师生要自觉实践、弘扬“勤朴”校训,以好习惯培养铸就良好品质,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②丰富并提升“走好每一步”内涵:以“走好每一步”引领师生发展成长,丰富并提升“走好每一步,幸福每一天”成为校园核心理念。我们要从象棋对弈中练思维,更要领悟引申到学习生活、人生旅途中要“走好每一步”,时刻告诫自己、提醒别人,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干,实现宏远目标。全体老师要在教好书、带好班、育好人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在教育过程中,要承认差异,尊重参与,让每一个孩子优良的个性特征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充满自信和快乐,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要使“走好每一步”从潜移默化中、从浸润濡染中走进师生的心田,体此刻一言一行中。

  3、发展壮大校园特色。

  我们要进一步加大象棋、生态环保、跳绳踢毽等特色项目课程化建设,在普及的基础上强化训练,努力培养一批优秀人才和后备力量。继续组织开展好“以棋育人”等各种活动和文化建设,举办好每年一届的无锡市少儿象棋定级升级赛和锡山区“三建杯”象棋邀请赛;

  “生态环保”教育要常态化,更要有所突破;

  寨门小学的跳绳踢毽继续在区内持续领先地位,挖掘项目的育人功能,做实做强,在区内外具有必须知名度,彰显校园特色。

  4、致力“幸福课堂”研究。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依托《在幸福教育理念观照下的小学开放式教学研究》统领课题,以“幸福教育理念”为引领,致力于“幸福课堂”研究,以课堂观察为支点,努力打造校园“三品”课堂,努力使课堂生活成为师生共同学习与探究知识、智慧提升与潜力发展、情意交融与人性养育的殿堂,成为师生生命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与提升的幸福场所。

  三、具体资料和实施规划

  1、校园建设规划发展

  2、校园装备

  3、校园管理

  4、教师管理

  5、学生管理

  6、教学研究

  7、教学质量

  8、特色建立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与监督

  为确保三年目标顺利达成,校园加强领导,成立校园三年发展规划的自评小组。校长室对各部门和职责人进行学年工作考核。

  组长:xxx

  副组长:xxx xx

  组员:xxx xx xxxxxx xxx xxx

  (二)落实工作措施:

  1、以教师发展为本,切实加强队伍建设

  ①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着力打造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过得硬、教职工信得过的干部队伍,不断提高学习力、执行力和创造力,切实提高管理效能。

  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培养骨干,打造优质教师团队。

  2、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①深化“全员德育”,优化德育方法,构成教育合力,提高德育实效性。

  ②深化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

  ③培养好习惯,加强校园体卫艺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3、以校园发展为本,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①透过校园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完善建设管理共同体。

  ②加强校本教研共同体建设,加强教育科研,走科研带动之路,增强校园发展内力。

  ③透过课程、评价体系的建设进行校本课程实施研究,深化校园的特色建设,培育校园特色品牌。

  ④多措并举,用心争取上级领导、社会各界对校园发展的支持,开源节流,确保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与完成。

  ⑤根据绩效工资考核要求,继续完善“重潜力、重实绩、重贡献”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

  五、预计的困难和问题分析

  (一)校园硬件建设需要政府大力支持。

  1、校舍场地严重不达标。①至2011年9月泾西小学完全撤并后,实验小学有34个教学班,1500多名学生(近两年学生数增加了60%),生均占地面积13.9平方米(省标:18.17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4.25平方米(省标:5.74平方米),生均活动面积4.45平方米。②2007年建立义务教育现代化校园,校园建设了必须数量的专用教室,现因增加了10个班级,几乎所有专用教室被挤占,制约了均衡、优质教育的实施。③班学额平均45人左右,部分年级达50人,教室不大,影响学生学习生活。

  2、校舍建筑存在安全隐患。目前实验小学1、2、3号楼房屋鉴定为C级,需要加固;

  5号楼有白蚁,且雨天渗水相当严重;

  校园教学楼所有钢窗配件过时,一旦损坏无法修缮,窗玻璃时有落下现象。校园安全存在很大隐患。

  3、学生上下学存在安全隐患。随着泾西小学的撤并,上下学时段狭窄的张泾大桥上的人流增加,存在安全隐患。

  鉴于以上原因,期盼区、镇两级政府早日完成校园规划建设。

  (二)校园内涵发展需要大家全心投入。

  绩效工资的实施、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对教师也会产生微妙的影响。我们不能排除在教师可能中出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而不思进取现象。“众人拾柴火焰高”,校园的内涵发展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精诚合作、同舟共济。如何在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在实施绩效工资背景下抓好教师的教育管理,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鉴于以上思考,我们全体领导班子成员要自觉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和协作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用心性。进一步加强班子成员间的沟通与理解,为教职员工做团结、协作的表率,做敬业、勤学的榜样,重视正确的思想引领和价值追求,凝聚教职员工、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用心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让求真务实之风在思想上扎根、在工作上体现、在行动上落实。要集各种人才的优势,发挥各自的特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校园内部真正做到在思想上“合心”,在言论上“合拍”,在行动上“合力”。将教师队伍的优势不断转化为教育优势,实现校园管理工作的优质和高效,到达校园自主创新发展。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

  一、管理——“放·新管理”

  (一)发展目标

  1.更新管理理念:“全面品质管理”,即“形成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学校全面品质管理的三大特点分别是全员管理、全面管理、过程管理。学校管理追求四化:人文化、民主化、常规化和可操作化;管理的愿景是人人职责明确,事事有章可循,处处权责分明。

  2.规范管理制度:共包含三大篇章——第一篇,教育法律法规;第二篇,规章制度,包括奖惩制度、校本教研制度、劳动卫生制度、安全制度、学籍管理制度、财产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等;第三篇,岗位职责,包括校长、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等岗位的职责。此外,在管理制度方面,学校力争形成“制度的动态管理机制”,即制度的建立一般要经过如下过程: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结合学校实际有针对性;有利于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并与时俱进地进行修正和完善。在制度的执行上,既要求做到公平公正,也要力求体现人文关怀。

  3.健全学校组织结构:在学校组织结构与职能部门的设置方面,学校当前主要有办公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教研室、电教室六大职能部门。学校的管理系统可进一步建立健全“一个制度、三个组织”:校长负责制和学校教育顾问委员会、各类工作管理委员会和专家教育指导团。

  4.加强领导情景控制力:学校领导管理的风格为柔性的人情管理,重视组织氛围与人际互动关系。然而,在领导情景控制力上,学校领导的情景控制力为中控制力,这表明学校领导的控制力还有待加强。

  (二)培养目标

  针对合肥市第48中学管理的实际问题与文化特征,决定构建“放·新”管理文化。

  1.“放”是指:学校当前的管理已经十分细致、高效、成熟,根据奥卡姆的管理学理论,学校现在应该实行简洁管理、简洁立校,校长应该简政放权。

  2.“新”是指,在管理制度方面,学校应顺应教育形势的新发展,可以引入“流程再造”理论。即校长带领教师研讨学校当前的管理制度,把不适应当前教育新发展的古老制度舍弃掉,再增添补充新的适应教育发展需求的管理制度。

  3.“放·新”管理,意指学校的管理工作是支持创新教育的,学校敢于放手让师生进行创新、并且放心师生的创新。

  4.“放·新”谐音“放心”,“放心管理”也指:1)学校在对教师的管理上应该更多地实施“放心管理”、“人本化的服务型管理”,为48中教师的发展服务,让教师更加充分地成长与发展。2)“放心管理”还意指“融情管理”,应该像家一样建设和管理学校,以情感凝聚人心。学校领导应进一步完善管理,要善于执行奖励机制与关怀项目,让教师感受到48中这个组织大家庭的温馨与温暖。3)“放心管理”还应努力提升教师和学生自主参与学校管理的能力。

  5.合肥市第48中学实行校长负责制,目前学校是一校三址,分校实行副校长负责制。学校可进一步画出学校总体的分部型组织结构图,画出主校区和分校区的组织结构图,这样会更加清晰明了。

  6.学校目前的《管理制度汇编》是2006年8月出版的,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因此可结合当前48中的新变化,如学校的一校三址、新的管理理念等,进行系统的梳理整合、补充修订。

  二、课程——“拓·新课程”

  (一)发展目标

  依据国家、省、市、区教育局指导性文件和学校的育人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发展需要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突出本校课程特色,经学校课程组织机构集体审议,初步确定我校学校课程的总体目标是:

  1.通过学校课程的开发,改变传统的课程观,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比如9年级安排的理化合堂、政史合堂,构建学校新文化。

  2.通过学校课程内容的实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意识。

  3.提高学校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4.通过学校、家长、社区民主参与开发,丰富具有学校特色课程资源,比如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足球社团、合唱团等等,形成学校特色。

  (二)培养目标

  初步构建我校“拓.新课程”的“一核二维五元”模式的课程文化。具体为:课程改革依托创新教育这一核心理念及这一核心理念下的学校德育课程;课程设施依赖基础必修课程和自主发展课程的二维渠道;课程开设通过创新意识课程、创新勇气课程、创新思维课程、创新能力课程及创新美感课程的五类课程元素来实现。

  (三)重点发展项目

  1.面向每一个学生,坚持全员参与,拓宽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结合包河区课程发展规划,开展森林课堂、阅读课堂等。

  2.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交往、动手、创新、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加大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力度,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机器人、信息学等课程。

  3.足球社团、排球社团、乒乓球社团、新竹文学社、心理咨询社团等。

  三、课堂——“探·新课堂”

  (一)发展目标

  课堂是落实学校文化,培养理想人才的主阵地。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的课堂教学的总体目标是探究式高效课堂,是基于学生问题意识的探究·自主·合作型的创新课堂。

  (二)培养目标

  在课堂的主体上,探·新课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在教学目标上,探·新课堂旨在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技能与创新美感的形成;在教学模式上,探·新课堂是富于变化的、具有多元教学模式的创新型课堂;在教学方法上,探·新课堂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强调在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三)重点发展项目

  探·新课堂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强调在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四、教师——“爱·新教师”

  (一)发展目标

  1.师资队伍建设目标。确立“爱·新教师”的观念,以教师自主发展为核心内容,以强化教师专业能力项目培训为突破口,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用现代教育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建成一支具有强烈的终身学习、自主发展愿望的,具有较强教育科研能力的,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业务水平、健康的心理素质、广泛的求知能力、积极的创新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持久的合作理念,能适应需求、面向未来的“学者型”、“专家型”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2.管理运行机制的目标。继续完善“教师分层梯度专业发展”管理制度。通过发挥专家引领,名师领雁,同伴互助,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积极探索采用“培训——实践——研究”三结合的“教研训一体化”模式,以“问题”为中心,行动为杠杆,着眼于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管理和“问题研究”,使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和教研紧贴学校发展的实际,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问题,实行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的有机整合。

  (二)培养目标

  1.师德建设得到加强。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事业心与责任感明显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明显提高,教育法律、法规掌握率达100%,杜绝教师违反师德案件发生。

  2.教师学历显著提高。到2017年,教师具有本科学历的比例达95%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达15%以上。

  3.教师业务能力明显增强。到2017年底,教师教学能力考核达标率96%以上。专业知识更加扎实,教育理念更加先进,教学方法与技能更加科学,教研、教科研能力明显提高。

  4.骨干教师、名师数量增加。区级骨干、学科带头教师,名优班主任比例达到40%,市级以上骨干、学科带头、优质课评比等获奖教师数量达到20%。

  (三)重点发展项目

  着力构建四个平台,即网络平台、展示平台、交流平台、科研平台。

  1.网络平台

  着力建设基于网络的教师发展平台,建设具有较强选择性、实用性的教育教学资源库,鼓励教师建设个人博客,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教育教学提供优质服务,促进教师之间互动交流、经验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度。发挥骨干教师的中坚作用,鼓励名师、学科带头人创设自己的名师资源,为广大教师答疑、提供业务咨询和教学资源。

  2.展示平台

  积极实施教师培养工程,极开展各种业务技能竞赛,通过组织课堂观摩、教学技能竞赛、说课比赛以及评选典型教学案例、教育叙事、优秀教育科研论文等活动,为广大教师开辟互动交流的通道,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

  3.交流平台

  邀请名师大家到我校讲学,聘请专家跟进指导,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考察、学习,畅通交流渠道,为广大教师搭建学习平台,拓宽教师教育视野和知识视野,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坚持教育教学研究沙龙。

  4.科研平台

  一是建立、健全校本研训制度,构建校本研究共同体,致力于把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开展“学习型教研组”评选活动,把共同学习、合作研究、互动提高作为校本研训的核心理念,切实提高校本研训的成效。要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和理论学习,提高广大教师教学分析与设计能力、教学实施与调控能力和教学总结与反思能力,真正能提高教学素养。实施“五个一工程”,即要求每人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报告或教育叙事,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学期做一次教研活动的中心发言人,每学期写一篇经验总结或科研论文,每学年开设一节优质观摩课。二是建立健全教研机构,强化研究力度,挖掘研究深度,提高研究效度,让教师在研究中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让教师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三是积极开展行动研究。教育科研与教学实际的分离。聘请专家开设多种讲座,指导教师读书,使教师了解教育研究与日常教学融合的意义与方法。定期举办行动研究沙龙,促进教师对话与交流,分享研究经验与成果。

  五、学生——“创·新少年”

  (一)发展目标

  1.思想品德素质:学会做人,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文化素质:学好各门学科知识,并学有所长。

  3.智能素质:使学生掌握自然、社会、思维等方面的现代科学基础知识,并发展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能力,养成脑力劳动习惯。

  4.身体素质:身体发育正常,有良好的体能,有较强的适应环境和抗御疾病的能力。

  5.心理素质:有坚强的意志,形成自信、谦虚、勤奋、诚实的品质并具备承受风险和挫折的能力。

  6.劳动素质:养成劳动习惯,具备生活自理能力,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和技巧。

  7.审美素质:热爱自然与生活,爱护环境,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并具备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8.特长素质:兴趣广泛,特长明显。

  9.创新素养:成为自觉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具备创新技能与美感的创新少年。

  (二)培养目标

  培养七个“学会”——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

  培养三个“成为” ——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的新时代中学生;培养学生成为自觉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具备创新技能与美感的创新少年。

  (三)重点发展项目

  增强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创新勇气、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学生创新技能与涵养学生创新美感。

  六、环境——“舒·新学苑”

  (一)发展目标

  1.以全心全意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全体师生服务为宗旨,努力增强服务意识,做到“务实、优质、高效”,以一流的服务水平为学校发展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使全体师生在快乐中工作,在幸福中成长。

  2.目标定位为“舒·新学苑”。为了发挥校园环境的创新教育作用,通过校园文化硬件建设、教育装备配置、校园绿化等逐步完善,体现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品位。

  (二)重点发展项目

  1.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的后勤管理队伍,建立健全后勤各项规章制度,为教育教学工作做好后勤保障。

  2.不断优化校园环境和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完成校园文化硬件建设。

  3.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建账造册,账物相符)及维护等系列工作。

  4.建立安全防控措施及制度建设,杜绝一系列的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完善人防、物防、技防功能,确保校园安全万无一失。

  5.按照省标准化建设要求,改善教室、办公室、功能室硬件配置。

  6.推进信息化建设,按照区教体局统一部署,逐步实现全员办公教学信息化,打造名副其实的数字化校园。

  7.完成老校区交接和资产转移工作。2016年暑期,合肥七中老校区将交由我校使用,而我校的香港街校区也将交还政府。2016年要完成这两个校区的交接和资产转移工作。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3

  一、管理——“放·新管理”

  (一)发展目标

  1.更新管理理念:“全面品质管理”,即“形成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学校全面品质管理的三大特点分别是全员管理、全面管理、过程管理。学校管理追求四化:人文化、民主化、常规化和可操作化;管理的愿景是人人职责明确,事事有章可循,处处权责分明。

  2.规范管理制度:共包含三大篇章——第一篇,教育法律法规;第二篇,规章制度,包括奖惩制度、校本教研制度、劳动卫生制度、安全制度、学籍管理制度、财产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等;第三篇,岗位职责,包括校长、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等岗位的职责。此外,在管理制度方面,学校力争形成“制度的动态管理机制”,即制度的建立一般要经过如下过程: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结合学校实际有针对性;有利于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并与时俱进地进行修正和完善。在制度的执行上,既要求做到公平公正,也要力求体现人文关怀。

  3.健全学校组织结构:在学校组织结构与职能部门的设置方面,学校当前主要有办公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教研室、电教室六大职能部门。学校的管理系统可进一步建立健全“一个制度、三个组织”:校长负责制和学校教育顾问委员会、各类工作管理委员会和专家教育指导团。

  4.加强领导情景控制力:学校领导管理的风格为柔性的人情管理,重视组织氛围与人际互动关系。然而,在领导情景控制力上,学校领导的情景控制力为中控制力,这表明学校领导的控制力还有待加强。

  (二)培养目标

  针对合肥市第48中学管理的实际问题与文化特征,决定构建“放·新”管理文化。

  1.“放”是指:学校当前的管理已经十分细致、高效、成熟,根据奥卡姆的管理学理论,学校现在应该实行简洁管理、简洁立校,校长应该简政放权。

  2.“新”是指,在管理制度方面,学校应顺应教育形势的新发展,可以引入“流程再造”理论。即校长带领教师研讨学校当前的管理制度,把不适应当前教育新发展的古老制度舍弃掉,再增添补充新的适应教育发展需求的管理制度。

  3.“放·新”管理,意指学校的管理工作是支持创新教育的,学校敢于放手让师生进行创新、并且放心师生的创新。

  4.“放·新”谐音“放心”,“放心管理”也指:1)学校在对教师的管理上应该更多地实施“放心管理”、“人本化的服务型管理”,为48中教师的发展服务,让教师更加充分地成长与发展。2)“放心管理”还意指“融情管理”,应该像家一样建设和管理学校,以情感凝聚人心。学校领导应进一步完善管理,要善于执行奖励机制与关怀项目,让教师感受到48中这个组织大家庭的温馨与温暖。3)“放心管理”还应努力提升教师和学生自主参与学校管理的能力。

  5.合肥市第48中学实行校长负责制,目前学校是一校三址,分校实行副校长负责制。学校可进一步画出学校总体的分部型组织结构图,画出主校区和分校区的组织结构图,这样会更加清晰明了。

  6.学校目前的《管理制度汇编》是2006年8月出版的,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因此可结合当前48中的新变化,如学校的一校三址、新的管理理念等,进行系统的梳理整合、补充修订。

  二、课程——“拓·新课程”

  (一)发展目标

  依据国家、省、市、区教育局指导性文件和学校的育人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发展需要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突出本校课程特色,经学校课程组织机构集体审议,初步确定我校学校课程的总体目标是:

  1.通过学校课程的开发,改变传统的课程观,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比如9年级安排的理化合堂、政史合堂,构建学校新文化。

  2.通过学校课程内容的实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意识。

  3.提高学校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4.通过学校、家长、社区民主参与开发,丰富具有学校特色课程资源,比如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足球社团、合唱团等等,形成学校特色。

  (二)培养目标

  初步构建我校“拓.新课程”的“一核二维五元”模式的课程文化。具体为:课程改革依托创新教育这一核心理念及这一核心理念下的学校德育课程;课程设施依赖基础必修课程和自主发展课程的二维渠道;课程开设通过创新意识课程、创新勇气课程、创新思维课程、创新能力课程及创新美感课程的五类课程元素来实现。

  (三)重点发展项目

  1.面向每一个学生,坚持全员参与,拓宽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结合包河区课程发展规划,开展森林课堂、阅读课堂等。

  2.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交往、动手、创新、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加大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力度,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机器人、信息学等课程。

  3.足球社团、排球社团、乒乓球社团、新竹文学社、心理咨询社团等。

  三、课堂——“探·新课堂”

  (一)发展目标

  课堂是落实学校文化,培养理想人才的主阵地。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的课堂教学的总体目标是探究式高效课堂,是基于学生问题意识的探究·自主·合作型的创新课堂。

  (二)培养目标

  在课堂的主体上,探·新课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在教学目标上,探·新课堂旨在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技能与创新美感的形成;在教学模式上,探·新课堂是富于变化的、具有多元教学模式的创新型课堂;在教学方法上,探·新课堂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强调在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三)重点发展项目

  探·新课堂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强调在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四、教师——“爱·新教师”

  (一)发展目标

  1.师资队伍建设目标。确立“爱·新教师”的观念,以教师自主发展为核心内容,以强化教师专业能力项目培训为突破口,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用现代教育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建成一支具有强烈的终身学习、自主发展愿望的,具有较强教育科研能力的,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业务水平、健康的心理素质、广泛的求知能力、积极的创新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持久的合作理念,能适应需求、面向未来的“学者型”、“专家型”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2.管理运行机制的目标。继续完善“教师分层梯度专业发展”管理制度。通过发挥专家引领,名师领雁,同伴互助,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积极探索采用“培训——实践——研究”三结合的“教研训一体化”模式,以“问题”为中心,行动为杠杆,着眼于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管理和“问题研究”,使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和教研紧贴学校发展的实际,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问题,实行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的有机整合。

  (二)培养目标

  1.师德建设得到加强。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事业心与责任感明显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明显提高,教育法律、法规掌握率达100%,杜绝教师违反师德案件发生。

  2.教师学历显著提高。到2017年,教师具有本科学历的比例达95%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达15%以上。

  3.教师业务能力明显增强。到2017年底,教师教学能力考核达标率96%以上。专业知识更加扎实,教育理念更加先进,教学方法与技能更加科学,教研、教科研能力明显提高。

  4.骨干教师、名师数量增加。区级骨干、学科带头教师,名优班主任比例达到40%,市级以上骨干、学科带头、优质课评比等获奖教师数量达到20%。

  (三)重点发展项目

  着力构建四个平台,即网络平台、展示平台、交流平台、科研平台。

  1.网络平台

  着力建设基于网络的教师发展平台,建设具有较强选择性、实用性的教育教学资源库,鼓励教师建设个人博客,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教育教学提供优质服务,促进教师之间互动交流、经验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度。发挥骨干教师的中坚作用,鼓励名师、学科带头人创设自己的名师资源,为广大教师答疑、提供业务咨询和教学资源。

  2.展示平台

  积极实施教师培养工程,极开展各种业务技能竞赛,通过组织课堂观摩、教学技能竞赛、说课比赛以及评选典型教学案例、教育叙事、优秀教育科研论文等活动,为广大教师开辟互动交流的通道,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

  3.交流平台

  邀请名师大家到我校讲学,聘请专家跟进指导,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考察、学习,畅通交流渠道,为广大教师搭建学习平台,拓宽教师教育视野和知识视野,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坚持教育教学研究沙龙。

  4.科研平台

  一是建立、健全校本研训制度,构建校本研究共同体,致力于把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开展“学习型教研组”评选活动,把共同学习、合作研究、互动提高作为校本研训的核心理念,切实提高校本研训的成效。要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和理论学习,提高广大教师教学分析与设计能力、教学实施与调控能力和教学总结与反思能力,真正能提高教学素养。实施“五个一工程”,即要求每人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报告或教育叙事,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学期做一次教研活动的中心发言人,每学期写一篇经验总结或科研论文,每学年开设一节优质观摩课。二是建立健全教研机构,强化研究力度,挖掘研究深度,提高研究效度,让教师在研究中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让教师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三是积极开展行动研究。教育科研与教学实际的分离。聘请专家开设多种讲座,指导教师读书,使教师了解教育研究与日常教学融合的意义与方法。定期举办行动研究沙龙,促进教师对话与交流,分享研究经验与成果。

  五、学生——“创·新少年”

  (一)发展目标

  1.思想品德素质:学会做人,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文化素质:学好各门学科知识,并学有所长。

  3.智能素质:使学生掌握自然、社会、思维等方面的现代科学基础知识,并发展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能力,养成脑力劳动习惯。

  4.身体素质:身体发育正常,有良好的体能,有较强的适应环境和抗御疾病的能力。

  5.心理素质:有坚强的意志,形成自信、谦虚、勤奋、诚实的品质并具备承受风险和挫折的能力。

  6.劳动素质:养成劳动习惯,具备生活自理能力,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和技巧。

  7.审美素质:热爱自然与生活,爱护环境,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并具备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8.特长素质:兴趣广泛,特长明显。

  9.创新素养:成为自觉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具备创新技能与美感的创新少年。

  (二)培养目标

  培养七个“学会”——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

  培养三个“成为” ——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的新时代中学生;培养学生成为自觉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具备创新技能与美感的创新少年。

  (三)重点发展项目

  增强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创新勇气、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学生创新技能与涵养学生创新美感。

  六、环境——“舒·新学苑”

  (一)发展目标

  1.以全心全意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全体师生服务为宗旨,努力增强服务意识,做到“务实、优质、高效”,以一流的服务水平为学校发展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使全体师生在快乐中工作,在幸福中成长。

  2.目标定位为“舒·新学苑”。为了发挥校园环境的创新教育作用,通过校园文化硬件建设、教育装备配置、校园绿化等逐步完善,体现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品位。

  (二)重点发展项目

  1.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的后勤管理队伍,建立健全后勤各项规章制度,为教育教学工作做好后勤保障。

  2.不断优化校园环境和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完成校园文化硬件建设。

  3.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建账造册,账物相符)及维护等系列工作。

  4.建立安全防控措施及制度建设,杜绝一系列的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完善人防、物防、技防功能,确保校园安全万无一失。

  5.按照省标准化建设要求,改善教室、办公室、功能室硬件配置。

  6.推进信息化建设,按照区教体局统一部署,逐步实现全员办公教学信息化,打造名副其实的数字化校园。

  7.完成老校区交接和资产转移工作。2016年暑期,合肥七中老校区将交由我校使用,而我校的香港街校区也将交还政府。2016年要完成这两个校区的交接和资产转移工作。

本文来源:http://www.hylwhcm.com/gongzuozongjie/3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