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lwhcm.com--银行工作总结】

银行(Bank),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银行业案件防控工作问题与加强措施 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银行业案件防控工作问题与加强措施·1

  近些年,不论改制前的农信社,还是如今的农商行,违法违规案件时有发生。反观案件,有手段拙劣有辱智商的作案手法,也有视内控制度于虚设的作案动机,更有作案性质恶劣团伙的协同。案件发生,当事人不但面临牢狱之灾,更多的是员工利益受损,给单位信誉及社会形象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加强内部管理、促进合规经营,坚决遏制案件发生势头,确保经营健康可持续发展,防案控险发人深思。

  合规不是一日之功,违规却可能在一念之间

  1、 基层网点案防意识停滞

  农商行营业网点,点多、面广、线长,绝大多数员工身处基层,多年来,注重业务开展,忽视案件防范,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较为常见。尤其突显在基层网点,受于管理岗位数量限制,一旦“官本位”思想一上头,便会削尖脑袋往上挤,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败下阵来的“将士”要么图东山再起,要么感慨东方不亮西方亮,仕途不畅便转战商场。往往造就了重主要考核指标多拿奖金,轻合规文化塑造流于形式。

  2、 年轻员工合规意识不强

  从最初的农信社,六十多年的栉风沐雨,薪火相传,农商行历经老中青三代。奋勇开创、艰苦卓绝老一代前辈已经退去;久经沙场、历经考验的中年一代,他们在单位长达几十年的大熔炉中,留下来的都是真金白银;作为入行不久的青年一代,既没有经历老一辈农信人开疆扩土时的辛劳,又无中年一代大浪淘沙般的历练,我们不能深刻体会出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这一耳熟能详的论断,我们往往对于案防经历不多、认识不深、感悟不透,支离破碎的印象中仅收集于道听途说、来源于文件资料、感悟于会议传达。合规似乎印象派,刹那间画面效果、纯粹视觉上感受,对于所处行业岗位、经办的具体业务,有时单纯想当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认识不到位,潜藏案件风险。

  3、 心理调控欠佳盲目攀比

  从大规模社招开始,一批批有志青年投身入社、服务三农。但不可否认,“安逸”“铁饭碗”“银行躺着赚钱” 陈旧腐朽思想,也是一部分人入行的动机,他们或是受于父母之命、或是亲朋“媒妁之言”、或亦是自身性格索然。社会财富在某些方面恰似能体现出个人成功与否,喜金的想法似乎谁都想贴上土豪的标签,一段时间内,你开奔驰,我就要买宝马。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盲目攀比的心理愈演愈烈。金钱、权力、网络、女人,这些现实的诱惑,无一不在考验着年轻员工的心灵,合规可能不是一日之功,但内心追求不明、调控不当,违规往往会在一念之差。

  案防是“警戒线”是“高压线”,积极打造“人人讲合规、事事促合规、时时守合规”的合规文化,实现“零”舆情“零”发案。

  1、加强自身修养,提升合规意识

  鄙人入行五年,当初青涩的菜鸟形象记忆尤深,第一次从边远山区初进单位大门时的腼腆,与保安叔叔探讨人生哲学终极问题时的画面,时常萦绕眼前。“你是谁”“从哪来”“将往何处”,著名的保安三问,道出的正是年轻员工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案件防控合规是前提、是根本,其着力点在于员工树立正确的“三观”,加强自身修养、提升合规意识,最终从每个员工自身杜绝案件的发生,真正做到人人讲合规。

  2、 领悟流程制度,牢记合规经营

  年初层层签订《案件防范、四防一保目标管理责任状》,从责任与利益上达成一种默契,前进一步会有丰厚经济回报的喜悦感,退后一步会有千夫所指的愧疚感;实施动态监管,对全行员工岗位轮换、强制休假、亲属回避、管理人员交流“四项”制度执行,既是一个单位制度现实需要,同时又是对从业员工的有利保护;加大对全行“九类情形”人员及家属经商办企业员工的排查、监督管理,一个人对物质追求过于膨胀,便有可能利用工作之便以职谋私、违规操作,最终走上犯罪的歧途,这正需要抓早抓细抓小,真正做到事事促合规。

  3 、明确主体责任,加大执行力度

  再完美的规章制度,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就像聋子的耳朵终是一种摆设。“一日三碰库”对于员工来讲再熟悉不过、也习以为常,反观案件无不折射出来的问题:在于碰库、查库不严不实这一铁的事实。明确自身岗位职责、落实主体责任,遵照规章办事,加大有效执行,真正才能做到时时守合规。

  4、警示宣传教育,保持高压态势

  正面典型是榜样,可以导航引路、可以净化心灵;反面教材是警钟,可以引以为鉴、可以敲山震虎。组织去看守所等机构参加警示教育,可以让人触目惊心,换位思考: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失去自由,“高墙下”与“铁窗内”的人生落差,瞬间产生的是一种危机意识,“贪恋一瞬间、悲喜两重天”。通过现场的观摩,可以增强警示教育的说服力、加大规章制度的约束力以及监督的威慑力。案件防控无小事,责任泰山记心间、警钟常鸣频入耳!

  通过案防培训、案件反思以及警示教育,对于一个农商行青年员工来说,必定要遵守职业操守,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做到“心不动微利之诱,目不眩五色之惑”。

  银行业案件防控工作问题与加强措施·2

  近年来,随着改制后的农商银行业务经营快速发展,由银行内部从业人员的不当行为或违章违规行为引发的案件有所抬头,给农商银行带来巨大损失。笔者根据当前农商银行案件防控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全面筑牢案防“防火墙”,为农商银行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农商银行案件防控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资金运作盲目扩张,粗放经营。改制以后,部分农商银行把“效益最大化”作为第一目标,热衷于盲目扩张的粗放发展战略,纷纷设立资金营运部门,把巨大的资金投入到金融市场,去追求经营效益“最大化”。导致业务的高速增长严重脱离了实际管控能力,案件防控水平无法跟上高速扩张的步伐。有些部门甚至把案件防控工作视为业务经营的拦路虎、绊脚石,防控过程中多马虎过关,敷衍塞责,忽略了银行业高风险特征的本质属性。战略理念上的脱离实际直接影响到发展的质量,在削弱了有效发展的同时埋下了案件隐患。

  二是贷款投放审查不严,形成隐患。改制后,农商银行的贷款受银监部门“集中度”限制相对宽松了,一些农商银行逐步放弃“三农”阵地,收缩农村贷款网点,贷款网点全部集中在县城和大的集镇,农户贷款本来走一、二公里就能办事,现在需要走二十公里以外才能找见农商银行,农商银行是为民服务还是高高挂起?值得深思。特别是一些农商银行贷款营销倾向于大的企业和大客户,甚至大多数企业客户都是商业银行淘汰了的、不要了的,农商银行却当做“宝贝”来支持。这样一来,表面上看是支持企业发展了,一旦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或是遇到市场波动,企业关门大吉或破产关闭,倒霉的只能是农商银行。这中间的操作环节,不可能没有案件风险,不可能没有案件隐患。

  三是员工素质参差不齐,亟待改善。农商银行员工多,在年龄结构、文化层次、个人素质、思想意识、价值取向、物质追求、生活方式等方面出现了多元化倾向,无形中加大了案件防控的难度。也就是说,在案件防控过程中,有的员工由于受惯性工作思维的影响,总想摆脱行业规章制度的约束,有意或无意地违反规章制度。员工素质低、制度观念差,必然会增加案件防控的难度。在工作中,员工一旦遇到自己不能解决、不敢决定的事情,往往以请示领导的方式解决,而不是去查找相关的制度、按照制度去办事。这种领导同意、领导让办的思想观念,催生了大量的操作风险,是案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

  四是业绩考核专注数字,诱发风险。在员工业绩考核体系中,只注重短期效益和短期目标,忽略了长期持续发展机制和永续发展动力。以效益工资为导向、以任务数字为标准的业绩考核体系,诱发了员工以非法手段取得高额业绩的行为,激发了员工以短期行为透支农商银行长远利益的冲动,以获取个人当期超额收益的动力。比如吸收存款中的虚增虚存、收贷收息中的弄虚作假等等。银行和员工之间以利益为纽带进行结合,而不是以价值为核心进行融合,导致银行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极其脆弱,稍有利益冲突,便会心生怨恨。随之对企业的忠诚度也下降,容易滋生违法犯罪动机。

  农商银行案件防控工作的建议

  为了实现案件防控工作的总体目标,在认真落实具体防控工作措施的同时,应增强案件防控工作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进一步完善案件风险防控体系。

  一是强化党建,政治引领。首先,立足政治引领。坚持党建工作和经营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坚持党对银行领导这一重要原则,将党建工作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农商银行案件防控的管理优势。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强化党委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引领农商银行始终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开拓创新;引领管理层和员工依法合规开展经营;引领企业合理有序健康发展,不断强化核心优势。其次,强化观念引领。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大力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素养和思想作风,引导全体员工特别是“关键少数”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风险观、业绩观,营造廉洁自律理念与风清气正的经营环境,切实防范道德风险。第三,坚守纪律底线。要始终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在农商银行内部形成三级监督执纪架构,将以纪检监察为主的党内监督、以稽核审计为主的治理层监督、以案防合规为主的业务监督有机结合,使纪检监察工作与干部提拔任用、员工离任、评优评先等工作相结合,强化对权力的约束。

  二是回归本源,专注主业。首先,要以支持区域实体经济为主导。农商银行要坚持“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根本宗旨,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经营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化业务结构,加快改革创新,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切不可好高骛远、偏离方向、放弃主业,盲目扩张,热衷于赚“热钱”“快钱”,导致经营风险加剧,频发风险事件和违法违纪案件。其次,要审慎经营,防控风险。及时掌握去产能的企业名单,制定退出方案和措施,防止债务悬空;严厉打击违规操作,加大“十条禁令”“三法一指引”等制度执行情况检查力度;要严禁新增超比例贷款,最大单户金额不得突破单户比例上限的80%,同时通过资产转让、银(社)团贷款以及融资租赁等方式化解存量。要加强贷后检查,堵塞风险源头。要积极推动政银担合作,建立风险分担机制。第三,加大同业业务治理和规范力度,严厉整治突破案防红线行为,确保业务发展的速度、规模与机构自身风险管控能力相匹配。坚决纠正发展方向偏离、经营脱实向虚问题,严防案件反弹吞噬改革成果。

  三是提升素质,扎实防控。首先,深入推进公司治理改革,加强控股股东行为管理,强化董事履职监督,提升董事会的专业性、有效性和监事会的独立性。加强高管人员履职评价,特别是主要高管人员,防止因高管人员能力不足、责任心不强、措施不当导致农商银行经营下行、风险恶化、案件频发。其次,着力建设高素质队伍。坚持激励约束的鲜明导向,既关心爱护又从严监督管理,实现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健全常态化、多样化的学习培训制度,扭转在长期粗放经营管理方式下形成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克服能力不足、本领恐慌,培养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作风严谨、素质优良的专业队伍,为农商银行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第三,极积改善案防工作的软环境建设。针对农商银行员工的教育不足、风险意识薄弱、责任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滞后等情况,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和培养,由事后教训变为事前教育,由道义引导转变为强力推动;加强案防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建立思想层面的防火墙、安全阀。

  四是内控外管,强力防控。首先,加强培训引导。制定和推进全员年度培训方案,持续开展员工素质教育。以业务技能、内控制度、职业道德、价值观念、廉洁自律、合规经营、案件防控等为主要培训内容,增强员工廉洁奉公、爱岗敬业意识,提升员工队伍综合素质。在培训形式上,修订案防手册,人手一本,让员工掌握必要的业务知识和服务技能。与此同时,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案件防控大检查,规范员工行为,教育员工自觉养成遵规守纪的良好习惯。其次,加强内控外管。要进一步夯实案防工作基础,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重点是做好贷款“三查”工作,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对员工实行轮岗对账,强制休假,防范柜台操作风险的产生;要对重点单位、重点人员、重要岗位实行重点管理,推行一对一挂钩督查制度,多渠道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发现有损单位形象的人和事,要及时处置。第三,加强服务承诺。要对社会公开作出“服务承诺”;网点和部门推行“首问责任制”和“限时服务制”,增强员工履职尽职能力;禁止员工在发放贷款工作中吃、拿、卡、要;完善行务“三公开”,即办事制度公开、办事流程公开、办事结果公开。

  银行业案件防控工作问题与加强措施·3

  摘 要: 银行业案件防控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反复性强的任务。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及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尚未有根本改善,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不断通过银行表现,案件风险隐患继续向银行各领域、各环节渗透。全国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均面临着案防工作压力。

  关键词: 银行业; 案件风险; 管理;

  一、提高对案防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一)做好案防工作是打好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最硬任务。

  党的十九大、XX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都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放到重要位置,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的首要战役。****明确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案件风险与金融乱象相互交织,与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及道德风险等传染共生,点多面广、隐蔽性强、爆发迅速、处置复杂,往往对银行声誉和金融消费者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甚至关乎个别小法人机构的生死存亡,产生的行业及系统负面效应更为显着,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中之重。“蝴蝶效应”和“海恩法则”指出,一个小的风险点,一次小的事故,如果不去控制和处理,就会积累演变成大的风险。

  (二)做好案防工作是银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自2015年起,各级监管部门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紧紧围绕依法扎实开展了“两个加强、两个遏制”及回头看、“三三四十”专项治理、案件风险治理专项行动、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等一系列工作,集中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行为和重大金融案件。经过内外综合治理,银行业生态整体“拨云见日”,但离“朗朗乾坤”还任重道远,一些体制机制问题还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很不牢固。特别是当前金融外部形势严峻,涉黑涉恶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非法集资、非法放贷、非法“校园贷”、P2P网贷、套路贷等乱象滋长,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银行经营管理短板和软肋为外部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坚决遏制案件高发频发态势是推动银行业回归本源主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重要前提。

  (三)做好案件防控工作是保障实体经济发展的政治责任。

  ****强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做好案件防控工作防范金融风险离不开实体经济平稳向好发展,实体经济的良性发展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也是案件防控最长久、最有效的方式。抓好案防工作,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保证案件风险不波及实体经济是我们做好银行业保险业案件防控工作的底线。由于银行保险机构数量多、体量大,案件发生将会对实体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要求各银行金融机构要牢牢绷紧案防这根弦,将依法合规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深化内部改革,健全内控管理,从根本上筑牢案件风险防线,保障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案防工作中面临问题

  (一)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

  一些银行机构盲目乐观、过于自信,内控意识有所淡化,对案防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部分机构依然存在合规文化薄弱、合规意识欠缺、合规执行不力等薄弱环节。

  (二)发展导向上存在偏差。

  不少机构过分追求业务拓展,一味强调争取所谓的“生存发展空间”,突出表现为三个“让位”:内控制度让位于业务拓展。为了业务发展,在与金融同业、社会融资中介机构合作时完全忽略“防火墙”建设。选人用人让位于业务拓展。资源型、关系型、营销型人才受宠,提拔晋升快、荣誉奖励多。激励考核让位于业务拓展。简单地以存贷款指标和市场份额作为主要考核标准,不注重合规、案防等风险指标,人财物资源一味地向营销部门倾斜。

  (三)制度执行上存在偏差。

  可以说,近年来各机构内控制度不是不健全、要求传达不是不及时,但案件高发、风险多发的关键原因,还在于执行走样、贯彻走调。制度递减式、被动式、抵触性和选择性执行情况普遍存在,一些最基本的内控制度,如重要岗位人员定期轮岗与强制休假、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定期对账等制度都未得到有效执行。特别是基层营业网点管理上,仍存在以信任代替制度、以人情代替规则的情形。

  (四)内部管理上存在偏差。

  部分机构内部管理有效性不足,主要表现为两个“不到位”:一是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对员工合规教育和职业操守培养乏力,对员工异常行为排查、监测办法不多、手段滞后,往往在风险暴露后才发现违规行为。二是印押证单等重要物品管理不到位。近年来有数起案件均存在印章盗刻盗用、违规使用、外部假章诈骗等现象,反映出部分机构在印章管理上的缺陷和漏洞。

  三、强化案防管理工作措施

  (一)重预防预警,严合规建设。

  大案要案是银行业市场乱象中最集中、最典型、最突出的表现形式,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案件风险的责任主体,要以乱象治理为契机,认真落实银保监会“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专项工作要求,严格履行案件治理和防控主体责任。坚持“预防为先,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在稳妥做好个案处置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案件的整体预防,在“治本”上出实招,打牢基础、扎紧篱笆。

  (二)重警示教育,严员工管理。

  管好用好人,是防控案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强化员工管理,建立健全覆盖各类员工的全员管理制度,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提升机构案防管理能力和员工队伍的纪律性、纯洁性。要密切关注员工的思想动态,并定期书面报告。对基层一把手、部门负责人和重要岗位人员进行重点盯防、行为排查,加大家访力度。对于自查及监管督查发现的各类屡查屡犯、此查彼犯的问题,要查深、查透,并认真整改、严肃问责,杜绝以经济处罚代替纪律处分,提升合规风险管理的内生动力。

  (三)重风险控制,严查处问责。

  银行业案件的社会关注度很高,妥善、有效处置风险不仅直接关系到涉案银行的资金安全,还关乎到银行的声誉,甚至影响整个银行业的稳健发展。必须掌握工作主动权,积极作为,稳妥处置,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最大限度控制影响,严防“处置风险的风险”。对于银行业发生的案件,发案机构在查清基本案情的基础上,及时组织精干力量深入调查,认真梳理案发环节、锁定涉案金额、预判风险损失、分析作案手法。对案件调查情况失实、刻意改变涉案金额和风险损失、发案原因分析不清的问题,要严肃追究相关机构和人员责任,特别是要追究领导责任,防止同质同类案件再次发生。

本文来源:http://www.hylwhcm.com/gongzuozongjie/40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