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lwhcm.com--教育教学论文】

调动基层政法综治队伍和网格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要坚持民本导向,着力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公共安全、权益保障、公平正义、便民服务等问题。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基层社会治理交流发言1

  11月7日上午,省委政法委在济南市市中区舜玉路街道综治中心召开全省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双星双优”主题活动会议,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林峰海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张志华主持会议,省委政法委副书记梁战光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在全省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双星双优”主题活动,是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规范化水平的重要举措,是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人民群众、开创政法综治工作新局面的客观需要。

  会议要求:要坚持目标导向,通过“双星双优”主题活动,调动基层政法综治队伍和网格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要坚持民本导向,着力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公共安全、权益保障、公平正义、便民服务等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要坚持问题导向,认真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把网格织密,推动多网融合,夯实社会治理的底板和根基。

  基层社会治理交流发言2

  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李冠斌在发言中指出:近年来,菏泽市全面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夯实基层基础,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出具有区域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子,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多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下一步,菏泽市将以这次“双星双优”主题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明确目标,更新理念、周密组织,创新方法、落实在行,把创建活动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以星级评定和绩效管理为引擎,激励各级综治干部和网格员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全面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提升社会治理规范化、精细化、实战化水平,高起点、高水准打造平安建设“升级版”,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基层社会治理交流发言

  崇川区是南通市的主城区,“十二五”以来,经济总量翻番,城市规模和品质也有了较大提升。但随着群众工作的不断深入,来自基层的种种隐忧和危机却时时困扰和警醒着我:

  一是城市更大了,但服务群众的距离远了。现在一个城市社区平均1平方公里上万居民,社区就十几名干部,下面居民小组又大多是空的,人少事多,与群众靠不近、贴不紧,服务做不实,关系也疏远。二是人口更密集了,但引导群众的本领小了。居住小区虽然人口密集,但居民之间少了守望相助的人际交往,认同感、归属感下降,有时一条网络信息可能就会一呼百应,而我们却百呼不应。大家普遍感叹,群众工作的看家本领不灵了。三是社会更多元了,但凝聚群众的能力弱了。现在阶层分化,诉求多元,各种矛盾日趋复杂,但基层的组织动员能力弱化,协调各方利益矛盾时往往是孤军奋战,常陷入前后夹击的困境,有时甚至连做好事也得不到好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以党建为核、服务为本、法治为基、德治为魂,从基层基础做起,探索善治、法治、德治、自治“四位一体”的社会治理创新,具体有四个方面的做法:

  (一)做实基层服务彰显善治。要做实基层服务必须有扎实的基层组织基础。主要落在三个“实”字上:首先,党建引领的核心要强而实。健全社区党组织-邻里街坊党支部-楼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党组织网络;配强党组织书记,组织机关党员到社区报到参加双重组织生活,认领服务岗位。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开展“大走访”,走访入户全覆盖,服务群众解难事,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进一步增强。二是社区服务的功能要全而实。2009年以来投入10多亿元建设社区服务中心,106个社区实现600㎡以上公共服务中心全覆盖,中心按“一校两厅四室”标准,配备60余项服务功能。从前年开始,建设2000㎡左右升级版社区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三是邻里街坊的组织要细而实。从2012年开始,着眼做细网格、做实居民小组,按每300户左右组建了邻里828个、沿街每300米左右建立了街坊208个,并以设一个服务处、配一名专职社工、组一个理事会、建一支服务队、拨一笔经费“五个一”的要求,做实服务群众的最小单元。

  (二)做优公共服务践行法治。依法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石,为社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重点抓好三个服务:一是全科化的便民服务。将区街两级72项公共服务事项全部下沉社区,社区设置全科服务窗口,全科社工持证上岗;全面推行党员干部群众事务代理制,让群众在最靠近的地方得到最需要的服务。二是综合化的执法服务。将城管、建设等9个部门143项执法职能和力量综合起来,沉到街道,落到社区,第一时间更有效地解决群众身边的烦扰事,中央编办现场会组织观摩推广。三是平台化的法治服务。社区健全“一办一委三室”法治服务平台,社区警务室达到国家一级警务室标准,为每个社区聘请一名执业律师每周到社区免费服务。首创的社会矛盾大调解形成品牌,快乐调解俱乐部、周末法庭、少年法学苑等一批社团平台为群众提供法制服务。社区治安安全感(98%)和法治环境满意率(96%)位居全省前列,刑事案发率连续八年下降。

  (三)做强志愿服务倡导德治。把开展志愿服务作为倡导德治的主抓手。关键靠三方面支撑:一是靠社团支撑。2010年起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兴趣爱好、参与管理三大类社区社团建设,现已有社区社团2214个,志愿服务队伍3200支,注册志愿者15.5万人;开展千家社团服务万户居民活动,开发服务项目600余个,每年服务超20万人次。二是靠典型引领。通过“一榜双评三讲”挖掘宣传身边典型,涌现出“孙爷爷谈心室”“巾帼挽霞”等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先进典型。三是靠激励推动。开展公益社团助力计划,每年区财政对优秀志愿服务组织提供2000多万元扶持;出台《志愿者星级评定及嘉许办法》,实行公职人员志愿服务计时制。

  (四)做精评议服务促进自治。把组织群众议服务事项、评社区干部、选身边典型作为基层自治的主要内容。具体做到三个有:一是评议有团队。每个社区都组建群众评议团,既组织群众开展议事,又代表群众评价服务。今年以来就组织评议活动600余场次,议定社区民生实事480项、推举身边好人500余人次。二是议事有规章。制订群众评议实施细则,重点围绕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采取群众点单-邻里议单-干部领单-社区评单-公示晒单“五单”法,每年在社区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1000多个。三是结果有运用。把群众评议结果与社区干部以及下沉人员的绩效考核挂钩,作为评先评优、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近年来群众认可度高的17名社区书记提拔到科级领导岗位。

  2016年8月李书记来到我区社区视察指导,循循告诫我们,社会治理创新的重心落在基层、根基扎在基层。这些年的探索实践使我们深深感受到,这不仅是李书记的殷切要求,更是实现社会良治的根本所在。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带来了三个可喜变化:

  一是从“对手”多到“帮手”多。全覆盖的邻里街坊组织增强了群众基础,上千个社区社团成为团结带领群众的纽带。近五年,我们开展群众全程参与的阳光征收,拆迁房屋800多万㎡,动迁居民近2万户、非居5600余家。拆迁量成倍增加,但因拆迁引发的社会矛盾却下降35%。

  二是从“被动”多到“主动”多。邻里自理、街坊共治推动“要我做”逐步变成“我要做”。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我区作为全市的主考点,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等测评得分不断提高,名列全省前茅,这主要源自邻里街坊、志愿社团及十万名志愿者主动参与。

  三是从“看法”多到“办法”多。通过群众议事把各方的意见转化成解决的方案。最近三年,实施22个老小区1200多幢楼宇综合改造,拆除违建100多万㎡,关停全部24家化工企业、47家印染企业和23家养殖场,没有引发一起群体性不稳定事件。

  发生在基层的这些变化,将激励我们继续把社会治理创新做得更深、更细、更实。

  基层社会治理交流发言3

  香洲街道是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所在地,长期以来,由于区域位置特殊、流动人口多、历史遗留问题复杂等原因,社会治安形势严峻,信访维稳和社会治理压力较大。

  近年来,香洲街道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和区委工作部署,念好“稳、严、灵、和”四字诀,全力推进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工作,实现了由乱到治的重大转变,有效维护了社会大局平安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助推了经济社会良性发展,彻底打通28年没有打通的红海西路;

  顺利取缔辖区1019辆载客三轮车;

  全速推进汕职院扩征等十二个重点项目征地补偿和开工建设工作,仅用一个月时间完成市高级技工学校的征地补偿工作,刷新了汕尾征地新速度。

  一、“稳”字托底,守好平安稳定底线

  一是织密“责任网”。香洲街道在原有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再细化网格单位,把物业小区、群租房的业主定为“楼长”网格员,特别在疫情防控期间,落实由党工委副书记和派出所长联合分批约谈“楼长”并发放书面通知,压实各方责任,形成了社区防控有力抓手,取得很好的效果。二是绷紧“防护弦”。推动工作关口下移,变上访为下访,巩固维稳“第一道防线”,如在推进市高级技工学校征地过程中,坚持站稳群众立场,深入开展群众对话,阐明政策和道理,依法依规处置涉宗教迁坟工作,争取群众支持,把“阻力”转为“合力”,顺利推动了项目落地建设。三是筑牢“防火墙”。通过创建“法治村社”,推进普法教育,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有效破解“群众信访不信法、干部办事不依法”难题,从源头上把好平安稳定关。

  二、“严”字当头,强化警示震慑作用

  一是重拳打击违法犯罪。加大对涉毒涉枪涉“两抢一盗”涉违法上访等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和“露头便打”的严打态势,推动辖区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好转。二是铁腕整治安全隐患。创新了“以查封促整改、以整改保平安”的工作思路,累计查封拒不整改“三小场所”1136家,断电处理154处,有力提升了市民消防意识和消防整治成效。三是保持禁毒高压态势。常态化开展禁毒大清查大收戒行动,引导各村(社区)将“谁的房子制毒就拆谁的房子,谁的土地涉毒就收回谁的土地”纳入村规民约,坚决拆除了一栋在2018年出现制毒行为的制毒窝点楼房,社会效果很好。

  三、“灵”字当先,增强风险处置能力

  一是全面掌握社会信息动态。充分运用“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工作机制,织好“情报网”,打好“信息战”,确保情况清、信息灵。二是深入开展不稳定因素分析研判。严格落实“每周定期分析研判”和“一村一研判”制度,努力实现预知预警、预防预控。三是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排查。结合社会治安、信访维稳、禁毒、消防安全、涉政治安全风险等工作,深入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活动,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四、“和”字贯穿,营造和谐发展环境

  一是推行多元纠纷调解机制。充分发挥街道、社区调解作用,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矛盾不上交”。在这期间该街道还把握征地的有利时机,成功解决了8个村4条争议边界线的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后径和盐仕两个村的边界争议已达上百年之久,历史纷争不断、矛盾突出,针对实际情况,街道定下三招“化解法”:第一招是找到两村有威望的“话事人”;

  第二招是给他们算好和则共发展、不和则留后患的“一笔账”;

  第三招是递给双方下台阶的“一张梯”。后来双方把30亩争议地和征地范围图的边界线划定交给街道政府来调解,最终边界分了,土地征了,矛盾也解决了。二是倡导和谐文明乡风。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弘扬社会正能量,营造邻里和睦、守法知礼、文明和谐的良好乡风和社会氛围。三是推行阳光村务。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打好党员、村民代表、乡贤“三张牌”,积极引导村民参与民主决策,形成了在发展中化解矛盾,在和气中推动发展的治理格局。

本文来源:http://www.hylwhcm.com/jiaoxueziyuan/34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