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lwhcm.com--安全生产总结】

文旅工是贯彻落实党的宣传文化工作方针政策,研究拟订文化和旅游工作政策措施,统筹规划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实施文化资源普查、挖掘和保护工作,维护各类文化市场包括旅游市场秩序,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等。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某镇级文旅工作“十三五”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工作思路,供大家参考选择。

  某镇级文旅工作“十三五”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工作思路1

  “十三五”期间,分宜县全域旅游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以党的十九大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总目标,以打造“画屏分宜”旅游品牌为抓手,深入挖掘天工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内涵,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旅游服务体系,繁荣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逐步提高文化旅游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取得了积极成效,我县获评2019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一、“十三五”主要成效

  资源丰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潜力

  分宜县旅游发展起步晚,于2015年成立旅游局,但资源禀赋好,发展潜力大。截至目前,全县现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中国洞都景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1个(介桥文化古村),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点1个(岩宏山庄),3A级乡村旅游点3个(枫塘湾生态农庄、枣木山公园、金鸡布),中国传统村落3个(介桥村、防里村、塘西村),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凤凰山铁矿遗址),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树木园),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区1个(恩达麻世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乡镇1个(洞村乡),省级水利风景区1个(石牛滩水库),共有旅行社(含门市部)8家,特色旅游住宿6家(珀斯皇冠、维也纳、克拉、沃尔顿、iU酒店、云居山庄),全县直接从事旅游业人员5000余人,带动相关就业3万余人,分宜县被纳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拓展建设区。

  项目支撑,推进旅游景区大提质

  加快项目建设,坚持以大项目推动大发展。2020年度重点项目分宜县全域旅游项目(一期)、中国麻博物馆项目、东麻艺街建设项目、神牛洞泄洪隧洞建设项目得到有序推进,目前,金鸡布乡村旅游项目和洋江山田田园综合体项目已完成投资0.5亿元;总投资2亿元的苎麻景观带项目、防里古村提升改造项目、杨桥农旅旅游区项目和洋江龙舟特色小镇等项目已开工建设。同时,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指导介桥文化古村、双林镇瓦屋村、洞村乡南村村积极申报江西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指导双林镇夏布文化体验村、树木园创建省3A级乡村旅游点;双林夏布文化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已经完成前期工作。目前,全县已打造了钤山镇知青田园综合体、洋江龙舟小镇等乡村旅游项目10余个。同时,目前华侨城农旅项目和中惠旅文旅项目正在洽谈沟通中。

  加强宣传,促进旅游品牌大提升

  围绕“分外宜人地,天工开物城”整体旅游形象,加强宣传营销。一是成功举办了第六届江西国际麻纺博览会、天工开物节、洋江龙舟文化旅游节、夏布文化旅游节、七夕姻缘文化旅游节、八大碗美食节等旅游节庆活动,吸引了市内外大量游客,营造了浓厚的旅游氛围,提高了分宜县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二是收集、整理了分宜县景区景点、星级酒店、特色特产等旅游资源导游解说词,加强指导旅游从业人员介绍宣传分宜旅游,挖掘分宜旅游的价值和内涵,丰富分宜旅游的魅力。三是设计制作了分宜旅游手绘地图、分宜旅游画册、分宜智慧导览图、全域全景图,分往各星级酒店、景区景点、旅行社,全面向游客免费赠送,进一步提高分宜县旅游的知名度,塑造分宜县旅游品牌。四是加强与江西日报、江西卫视、新余日报等媒体合作,对我县旅游路线推荐,旅游节庆活动、乡村旅游发展等进行了全方位宣传报道。

  配套服务,促进旅游环境大改善

  一是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构建综合旅游交通网络。变“有路通景区”为“路路通景区”,十三五期间,总投资近4800万,全长9.8公里的大岗山旅游公路基本通车;洞南(洞村-南港)旅游公路分宜段建成通车;S222按照旅游公路标准建设完成,同时全县还有多条旅游公路在建设和规划设计中;完善道路旅游标识系统。在全县范围内国道、省道、高速路口、城区各主要交通路口安装了36块旅游道路指示牌;在全县范围内启动了旅游厕所革命,印发了《分宜县旅游厕所革命新三年行动方案》,截止目前,全县新建旅游厕所共60座,大大改善我县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条件;提升酒店接待服务水平。近两年来,加大酒店宾馆招商引资力度,沃尔顿国际酒店、珀斯皇冠、克拉、维也纳等有影响力的连锁酒店相继开业,同时加大酒店融入分宜元素,提升酒店软环境。二是强化旅游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建立了健全旅游安全工作体系和责任体系,扎实开展了安全生产全方位大检查活动,实行平时检查与重大节假日排查相结合,每年联合食药、消防、安监、住建、交通等部门对全县涉旅企业开展安全督查60余次,排除事故隐患;联合县司法局在县人民广场开展旅游安全知识宣传10余次,十三五期间我县旅游市场安全有序,没有发生旅游安全事故。三是大力加强市场监督。切实抓好对旅游企业规范经营的日常督查,积极组织开展各类专项整治活动和联合执法检查行动,严厉打击扰乱市场损害游客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认真快捷处理好游客投诉,切实维护游客和企业的合法权益,营造安全和谐的旅游消费环境。四是大力开展行业文明素质教育。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积极开展文明旅游宣传引导工作,督促景区、星级宾馆悬挂文明旅游宣传标语,在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文明旅游宣传语,在醒目位置张贴悬挂“道德守礼”“文明旅游公约”等文明旅游宣传标语、海报,对来景区游玩的游客进行宣传,联合县委宣传部对文明旅游正反面现象进行集中报道。联合志愿者协会开展旅游志愿服务活动,每逢五一、十一等长假期间组织文明旅游志愿者深入各景区进行文明劝导,形成了一道文明的风景线。

  总体来看,旅游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在四年多时间的实践中得到了较好的贯彻执行,旅游事业得到了较大的进展,对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势头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旅需要相比较,旅游发展明显滞后,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设施待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有所忽略,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旅游业发展“硬件”跟不上,制约了我县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二是发展要素有待完善。我县目前旅游六要素中的“购物”、“娱乐”仍然存在“短板”现象。娱乐性、体验性、互动性项目和富有民俗特色的休闲度假设施缺乏,加上现有旅游产品、线路较为单一,难以实现从一日游向过夜游转变。三是景区开发待深化。因政策扶持(资金、项目)力度不够、专业人才缺失等,我县旅游景区如中国洞都处于初步开发阶段,至今未发展一个成规模、品牌响的精品景区。

  二、“十四五”工作安排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一个城乡融合、协调推进、产业融合、文化守护和改革创新的国家战略,对于加快推进乡村文旅发展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加快分宜文旅产业发展,以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

  一是规划先行,合理布局。依托“画屏分宜”品牌,合理规划旅游布局,精心打造旅游线路,科学规划凸显特色,错位发展。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原则,邀请专业院所,结合地域特点,挖掘分宜文化内涵,精心编制特色鲜明、切实可行的乡村旅游业发展建设规划,并对涉旅乡村的建筑外观、内部布局和民俗乡土气息及农事参与项目进行整体设计、规范。以天工文化、洞都喀斯特地貌、夏布传统技艺、陈家大院民俗、树木园植物基因库、长征国家公园等为主要内容,高标准打造一批知名研学旅行基地。

  二是加快产品开发,放大品牌效应。统筹规划协调,避免同质化竞争和无序发展。按照《新余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分宜县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加强区域合作,整合资源,打造几条集食、住、行、娱为一体的精品旅游路线。如:打造一批精品民宿“侬小美”,发挥生态资源和区位交通优势,以双林夏布文化景区建设、中国洞都景区二期开发为重点,以生态观光、康体养生、休闲度假为特色,全力打造“电厂螺蛳美食一条街”。深入挖掘分宜红色文化和革命先烈的历史事迹,丰富景区内涵,增强景区吸引力。此外,还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不断提高旅游服务水平,真正让游客玩得好、住得下、带得走、还想来。

  三是创新宣传,打造精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微电影、数字旅游、影视植入等新技术,发展智慧旅游,扩大影响力。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方式,将我县旅游重点招商项目与国家、省、市各级政策进行对接,积极争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扶持;引进PPP等合作发展模式,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旅游开发建设,共享旅游发展成果。组织双林夏布小镇争创国家3A级旅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4A级乡村旅游点和省级旅游风情小镇;组织介桥文化古村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组织大岗山景区、树木园申创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组织防里古村、山田田园综合体、树木园、陈家大院申创省4A级乡村旅游点。

  四是多措并举,打造队伍。旅游人才是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十四五”期间,通过加强培训、健全机制、引进人才、优化环境等方式,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旅游行政管理人才、旅游精英人才、旅游专业技术人才、导游人才、乡村旅游服务人才为核心的人才队伍体系,提升旅游发展软实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团结全系统干部职工,扎实推进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各县直部门的指导帮助,我县旅游产业将实现大跨步发展。

  某镇级文旅工作“十三五”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工作思路2

  一、2019年工作总结

  2019年是萧山文旅融合的起始之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文旅干部职工围绕打好“一二八”组合拳要求,锐意进取、担当有为,在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一)坚持党建引领和正风肃纪双轮驱动,干事创业激情得到充分激发。

  1.扎实推进主题教育,转化成果指导实践。按照区委和区主题教育办公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部署,局党委不等不靠,提前谋划,落实了审定方案、动员布置、督促检查、走访调研、检视反思、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了规定动作保质量、自选动作显特色,使全体党员干部在学习中接受教育、在教育中提升能力,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实现主题教育和业务工作两促进、两提高。

  2.不断完善组织架构,构筑堡垒凝心聚力。根据机构改革需要,及时调整、健全基层党组织,建立局机关党委和机关纪委,配备了必要的党务干部力量,统筹指导督促局属单位党支部开展基层党建,基本完成换届。如期整改基层党建工作“体检”反馈的问题,紧抓党支部15项常规性工作,有效运用党建在线考核系统、智慧党建系统,推动党建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建立了月度交流会制度,既汇报交流业务工作,又汇报交流基层党建工作。局工会、妇联、共青团组织也分别进行重组。

  3.抓牢抓实党风廉政,从严治党引向深入。深化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每名党委班子成员分别联系一至两个基层支部,开展指导和督查,全年新建规范性制度12项。严格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在有关人员岗位调整、违纪问责、重要信访、执行八项规定、队伍建设、履行职责等问题上谈深谈透。不断改进基层党建和廉政建设工作措施,全力支持纪委依纪依规履行监督职责,主动查处1名党员的违纪行为。加强干部队伍培育,建立年轻干部学习论坛制度,每季度定期举办活动,打造学习提高、展示自我的平台。开展机关夜学,普及学习强国,提升党员干部思想文化素养和业务水平。

  (二)坚持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统筹兼顾,文旅融合发展得到持续深化。

  1.落实机构改革,全面奠定文旅融合体制基础。按照上级决策部署,萧山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文物局)于年初组建成立,人员转隶、“三定”方案拟订等各项任务顺利完成,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全面保障。10月,萧山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正式挂牌成立,全区文旅综合监管工作进入新阶段。

  2.坚持规划引领,科学谋划文旅发展整体布局。启动萧山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课题研究方案,委托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为我区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出建议,形成包括规划在内的战略体系。开展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初步形成规划方案。区政府先后与省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浙旅集团、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文旅产业发展;与黄山市徽州区签订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故宫博物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打造国际一流的世界旅游博物馆。

  3.推进项目建设,着力实现文旅资源有效开发。以重大项目为依托,加强文旅体资源的转化和综合运用,为文旅发展提供载体和硬件支撑。反映改革开放以来萧山发展历程,全方位展示萧山人文精神、地域文化和城市形象的电视剧《大江奔流》剧本委托创作成功签约,湘湖影视拍摄基地合作意向书签约。体育中心亚运场馆改造提升项目4月30日启动,全年共完成投资总额的30.2%。临浦体育馆完成招标工作,正式开工。瓜沥文体中心体育馆基本完成施工图编制、审查,开展预算编制。国家武术研究院湘湖讲武学堂正式开馆。世界旅游联盟总部暨世界旅游博物馆项目3月23日启动,全年共完成总工程量的60%。萧山城市文化公园PPP项目实施方案报省财政厅审查,项目初步设计通过审查。茅湾里印纹陶博物馆进入EPC招标程序。

  4.探索“文旅+”,深度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挖掘乡村本土文化资源,指导相关镇街开展创建工作。楼塔古镇被正式认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楼塔镇列入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培育名单;衙前镇申报首批省4A级景区小城镇已通过市局上报省厅;全区18个村庄被认定为A级以上景区村庄。

  (三)坚持立足本职和为民服务有机统一,文广旅体事业得到稳步提升。

  1.文化建设持续发力。挖掘、创新、打造文化精品力作,《萧山十碗头》获2019年浙江省群众广场舞蹈大赛金奖,绍剧折子戏《哪吒闹海》获第四届浙江省少儿戏曲小金桂奖和23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最佳集体节目大奖。以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为主题,举办第十届跨湖桥文化节,开展群众歌咏大会、文艺精品展演、书画和诗歌征集展示、首届曲艺大赛和戏剧小品大赛等活动;完成《杨时与湘湖》巡演20场。图书馆与新华书店合作,推进“悦读”服务,实现“你阅读我买单”;萧山图书馆成为第九批浙江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台上台下亲子绘本阅读”获评中国图书馆学会优秀案例二等奖。

  2.文化遗产焕发活力。承办2019“浙江好腔调”全省传统戏剧展演启动仪式暨浙江省传统戏剧音乐主场演出等重要活动;举办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整合博物馆联盟成员资源推出主题展览;博物馆全年主办、联办展览67期,接待观众近62万人次;萧山花边国遗申报已入围省推荐名单;先后在全省“少年非遗说”浙江传说故事讲述大赛、2019中国旅游商品大赛暨浙江省优秀非遗旅游商品评选、“第九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多项荣誉。完成黄家河、李家坞、东蜀山等考古勘探、发掘项目10个。在蜀山街道沈家里发现马家浜文化新石器时代遗址,已被杭州市园文局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点。完成葛云飞故居、王村戏台、蒋英武烈士墓等5个文保单位、历史建筑的修缮工作,修缮后的建筑将辟为纪念馆、村史馆。

  3.旅游发展可圈可点。湘湖跨湖桥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已完成省级资源评估,报国家文旅部门候审。全年举办“5.19中国旅游日”等近十项主题活动,并配合乡镇举办年糕节、杜家杨梅节等十余场特色节庆活动。在2019年公布的浙江旅游总评榜评选活动中,萧山区共获年度旅游发展十佳县(市、区)称号等三项大奖。

  4.体育事业不断壮大。全年共举办各类赛事229场,其中国际级赛事5场,省级以上2场,区级以上24场;成功举办2019全国航海模型公开赛暨国际邀请赛、首届湘湖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喜迎亚运 悦动浦阳江”全民健身毅行大会、“8.8全民健身日”千人武术大展示系列活动、2019杭州萧山武术文化湘湖论坛等;成功申办2020年浙江省第九届运动休闲旅游节。竞技体育成绩斐然,我区运动员在全国比赛中获得金牌18枚、银牌25枚、铜牌19枚,其中,在全国二青会上取得4金5银5铜,在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上获7金2银3铜,排球队获全国中学生沙滩排球冠军赛冠亚军,我局获评浙江省竞技体育贡献奖。加强体育创建提升,戴村创建郊野运动小镇、申报省级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杭州孚德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申报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全区共有5个项目进入省体育产业发展资金项目库,森泊乐园冲浪项目列入2019年省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

  5.广电安播圆满完成。加强广播电视监听、监看、监管,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确保春节、“两会”、“一带一路峰会”等重要保障期广播电视播出工作无重大事故发生。加强对全区51家影视制作单位指导和管理,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四)坚持丰富形式和拓展渠道共同发力,对外宣传影响得到全面扩大。

  1.解读本土文化,传承萧山精神。启动“兴惠杯”萧山文化遗产故事大会,挖掘萧山文物古迹故事、非遗故事等;博物馆征集500余件照片和实物推出“光阴的故事——新中国成立70周年萧山特展”,再现萧山往昔岁月。开展非遗专题推送月,在微信公众号普及非遗项目、传承人、非遗基地。举办第十届非遗保护萧山论坛,传承弘扬本土文化。

  2.集聚优势资源,打造品质平台。成功举办2019“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通过世界旅游联盟窗口,向全球推介萧山魅力。开展文化走亲,赴建德、淳安等地及各镇街举办综艺专场、绍剧专场等活动,受到群众欢迎。协助从江县来萧举办“神秘从江•放歌萧山”演出,加大文化旅游扶贫力度。

  3.丰富宣传渠道,实现精准营销。参与在重庆、贵阳两地开展的“最忆是杭州”秋季文化旅游推广活动,参加2019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等专业展会。新建“萧山文化遗产”微信公众号,共9个微信公众号形成文旅网络推广体系。及时向两办报送党委、政务信息,总结、推广文旅工作典型做法。全年有11篇专报被两办录用,其中6篇得到区领导批示肯定。组织环球旅行体验师走进萧山,通过网络向全球千万粉丝推介萧山。十一国庆节期间,通过12306平台,为高铁乘客定向推荐萧山旅行信息。

  (五)坚持数字转型和体系完善两翼齐飞,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有力加强。

  1.效能升级,服务升级,智慧系统应用加速落地。开展萧山智慧文旅系统一期项目建设,打造管理、服务、营销和传播四大板块,目前已通过专家评审环节;全区有4家景区完成20秒入园,20家酒店完成30秒入住,1条数字旅游专线开通。图书馆积极搭建移动阅读新平台,通过芝麻信用借阅服务、新增资源库打造移动图书馆等,实现一只手机借遍图书馆。文化馆以迎接全国第五次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为契机,推进“数字文化馆”建设。体育系统以全市第一的成绩顺利完成省级“全域户外智能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2.政府主导,多元投入,文体公共服务提质扩面。“引导社会多元投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国家示范项目顺利推进,完成“文化管家”项目签约和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积极构建高效惠民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顺利通过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标准(2005-2020)和“五个百分百”、“十百千”工程提升完成的认定;“你点我送”、“周末剧场”、“精品巡演”、“湘湖讲堂”等传统特色文化品牌持续活跃,全年累计输送惠民文化活动千余场;“签约团队”、“名家有约”、“亲子阅读”、“文化快递”等新品牌完善发展,累计受益群众10万余人次;举办12场“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40余场书画和阅读展览;场馆预约使用2772次;全年新建成开放城市书房6家,新建农村文化礼堂121个、社区文化家园36个,建设省级社区多功能运动场3处、市级健身公园2处;新增或重建全民健身设施236个,超额136%完成区“民生实事”项目工程。

  3.全面覆盖,城乡均等,广电惠民工程成效显著。组织24个专业数字电影放映队在568个放映点放映电影7150场,观众141.5万人次。基本完成“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工程、“村村通”数字化工程、广电低保数字化工程,“村村响”工程覆盖率、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率、低保户免费收看均达到100%。

  4.创新理念,共享数据,“最多跑一次”改革亮点纷呈。进行流程再造,拓展邮箱、微信等服务渠道,切实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优质规范的政务服务;扩大数据共享,进一步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核心指标,跑零次实现率、网上可办率、掌上可办率、材料电子化率均实现100%;图书馆成为萧山区首家公共服务机构“最多跑一次”试点单位,改革方案和工作推进被省委改革办列入《竞跑者》名录,我局也被评为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先进集体。

  5.立足需求,着眼长远,人才引育渠道不断拓宽。全年完成5名事业单位人员的统招,并特招符合市级要求的文化专业人才1名,文旅人才队伍得到进一步充实;同时,设立文化人才引育计划,从2020年起每年遴选20名文化人才参加专业化培训和进修,给予每人最高10万元支持。

  (六)坚持守土有责和守土尽责双向并重,文旅市场秩序得到有效规范。

  1.维护正常秩序零缺位。以依法行政为基准,开展一系列文化旅游市场秩序巡查整治工作,加强对网吧、娱乐场所、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监管,做好旅游企业日常检查和双随机执法检查,营造了稳定有序的文旅市场环境。

  2.打击违法行为零容忍。全年共出动检查4千余次,出动执法人员1.2万余人次,检查文旅企业、场所1.5万家次,受理文旅市场举报投诉240余件,办理文旅案件71件。

  3.确保专项整治零疏漏。落实落细上级“扫黑除恶”、“ 护校安园”和“扫黄打非”等专项行动要求,围绕“平安护航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线,开展“防风险保平安迎大庆”专项工作,及时约谈重点场所,不断加强宣传力度,使行动取得良好效果。

  4.实现行业安全零事故。年初第一时间召开文旅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落实责任,提高意识。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培训、应急演练,提升文旅企业安全防范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在日常巡查的基础上,对重要节庆、重要时段加强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确保文旅行业全年无事故。

  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萧山文旅融合起步良好、开局顺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对文旅融合新工作的尺度把握、对行业平安建设水平的提升、与群众的需求的精准对接等。2020年我局将趁势而为,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投身于大发展、大建设,步入文旅融合新天地。

  二、2020年工作思路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十四五”规划的谋篇之年,也是萧山文旅融合承前启后、开始发力的一年。这一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在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下,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干扰,文旅行业更是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我们必须集中精力、抓紧时间、改进作风、明确站位,追回失去的时间,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2020年,全区文旅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全会、“两会”和国家、省、市文旅会议精神,围绕区委“三个年”和“六大工作体系”要求,以亚运筹备为总牵引,以加强支撑体系建设为统领,以制造文旅热点推动全域旅游为主线,以“打品牌、亮特色”为主攻方向,深入实践“美丽萧山”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原则、稳定原则、民生原则,努力在文旅融合新征程中实现赶超跨越发展。

  (一)强武装、严作风,不断提升系统党建工作质量水平。新的一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文旅系统必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文旅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以创建满意单位为目标,坚定信念、增强本领、强化担当,为文旅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1.强化政治思维,加强系统队伍建设。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落实区委“强基固本年”要求,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推动基层党建“全域提升、全面提质”,开展党建工作品牌化工程,实行“一支部一品牌”,着力增强党组织、党员的战斗力,培养造就一支能力强、素质高、敢担当的干部人才队伍,为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2.强化实干思维,提高担当作为能力。贯彻区委“大抓落实年”精神,坚持实干至上、锐意进取,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作风建设,切实强化工作执行力和落实力,明确工作清单,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切实把区委区政府关于文广旅体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构建“说一件干一件成一件”的良好氛围。深化机构改革,配齐配强中层干部,稳步推进公务员职级晋升和事业人员职称评聘工作。

  3.强化底线思维,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加强对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严格“三公”经费管理,规范权力运行,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文旅系统化风成俗,建设风清气正的模范机关。

  (二)抓规划、出政策,统筹推进文旅真融合深融合落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强要素保障,助推文旅领域取得突破性发展。

  1.以政策调控推进动力提升。充分把握政策杠杆作用,将文旅融合和全域旅游纳入全区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争取设立专项资金,提振文化和旅游资源供给,有效促进文旅消费,提升萧山文旅知名度。对系统原有政策开展全面梳理评估,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合并、完善,力争在全区政策框架内制定重点突出、发力精准、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使各项政策真正符合萧山文旅实际,撬动产业发展。积极为文旅企业争取资金支持,降低疫情对企业影响。

  2.以顶层设计促进质量提升。从做好顶层设计的角度,高标准谋划全区文旅事业“十四五”期间的奋斗目标、实现路径和具体举措,编制萧山文旅融合规划、萧山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出台迎亚运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萧山区全民健身工程实施方案、省体育现代化区创建方案等,形成定位清晰、相互衔接、有机统一的规划计划体系,引领全区文旅事业科学、有序发展。

  3.以优化环境加快效率提升。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延伸扩面,在进一步优化完善本系统办事流程、办事指南、标准化手册的基础上,全面落实上级部署,做好部门间事项“最多跑一次”改革、“证照分离”改革等,推进所有民生事项和企业事项开通网上办理,切实精简环节、压缩时限,建设一流营商环境、政务环境。落实区改革办要求,积极推进图书馆“最多跑一次”改革试点工作的全面落地。

  (三)重品质、促繁荣,持续推动文广旅体事业出新出彩。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弘扬本土优秀文化,实现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1.以服务发展为己任,推进项目建设。依托之江文旅产业基金,推进萧山文旅发展。做好电视剧《大江奔流》拍摄和湘湖影视基地建设有关工作。做好亚运场馆建设,按计划2020年完成体育场、体育馆主体结构工程,完成室外配套工程。开工建设城市文化公园项目。推进世界旅游联盟博物馆项目建设,年底前完成内部装修及景观提升。协助做好茅湾里印纹陶博物馆等区内场馆建设的业务指导工作。完成“萧山运河文化展示馆(暂名)”项目建设。启动老岳庙文化公园建设、镇街名人馆建设。对萧山图书馆、博物馆陈列展览、跨湖桥遗址博物馆进行改造提升,使图书馆形成更加多元、开放、包容的空间,体现更多文化、智慧元素,使博物馆对照国家二级博物馆要求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

  2.以实干担当为导向,拉高行业势能。一是进一步推进文化发展。继续开展你点我送、周末剧场、精品巡演等品牌文化活动,增强群众公共文化服务的获得感。迎接国家一级文化馆复评。结合全区形势,以垃圾分类、清正廉洁、平安萧山建设等为内容,创排系列小戏或小品。以本土现实题材或红色题材为内容,创作现代戏,反应时代风貌。举办“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百场阅读推广进基层活动、暑期阅读推广活动,实现文化普及。二是进一步提升广电服务。继续做好广电惠民,对已经具备有线电视安装条件并自愿安装的低保户100%免费收看有线电视。三是进一步促进旅游升级。推进湘湖跨湖桥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指导相关镇村积极创建,全年计划创建25个省级A级景区村庄、1个浙江省旅游风情小镇、1个3A级旅游景区。做好乡村旅游开发,打造萧山旅游新的增长点。重点发展休闲、人文游,突出萧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四是进一步繁荣体育事业。对标对表亚运筹备工作的总要求,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有序推进省体育现代化区创建工作;继续做好区级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和验收,打造一批档次高、群众需求多的百姓健身房等公共体育场地;引进社会力量举办竞技体育。积极打造萧山体育产业从赛事引进、策划到举办、宣传的完整产业链,丰富萧山体育业态。加强对戴村郊野运动小镇创建项目的指导和支持。努力提升竞技水平,开展好市运会前的大练兵。五是进一步完善文物保护。制定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打造各类教育基地。制定运河文化带相关的文化遗产发掘、保护和利用整体规划,重点打造老城区城河段和衙前官河段历史街区。综合各方力量研究萧山历史文化遗产,特别是运河文化、古越文化、湘湖文化、钱塘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进行研究整理,指导利用。建设萧山区博物馆联盟,扶持民营博物馆、纪念馆,制定扶持政策,完善考核机制。

  3.以援企暖企为宗旨,力降疫情影响。针对疫情,科学有序组织企业复工复产,并开展定期检查,督促企业将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加强疫情结束后的企业扶持,积极争取相关政策,牵头开展全区文旅市场的营销推广,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努力降低疫情对文旅行业的影响。

  (四)打品牌、亮特色,构建“IP+”文旅,讲好萧山新故事。打造文旅品牌,彰显文旅特色,聚焦文旅热点,推动“IP+”文旅全域旅游,展现萧山独有魅力。

  1.追溯历史文脉,解密文化基因密码。全年完成十处以上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修缮,推出十个具有鲜明萧山特色、具备产业基础的非遗项目,邀请专家学者解码文化基因,挖掘优质文化元素,抓住关键价值点,通过宣传包装、产业植入等方式形成非遗品牌。实施文化遗产复兴行动,开展“拯救老屋行动”、“抢救村庄记忆行动”等,帮助镇村挖掘当地文化资源,推进优质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开展贯穿全年的运河文化旅游活动,打响萧山运河文化品牌。举办庆祝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萧山文化遗产系列活动。

  2.探索特色“IP+”模式,聚焦文旅热点效应。为创建中的湘湖跨湖桥景区5A景区、省级A级景区村庄、浙江省旅游风情小镇、3A级旅游景区等基地进行价值赋能,打造特色文化IP,生成旅游散点、热点。启动贯穿全年的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形成文旅热点效应。探索“IP+”发展模式,嫁接新产业、潮文化,亮出特色文化品牌。打造全区文旅形象识别系统,形成宣传标语、LOGO等全系列文旅名片;打造“IN萧博”文化品牌;建设图书馆文化品牌,围绕核心引领全民阅读,并设计标识,开发文创产品。

  3.运行“全媒体+”活动,绘制全域旅游in线路。以大型活动带动全媒体宣传,以全媒体宣传拓展活动对外影响力。举办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加大萧山旅游国际化宣传力度。举办浙江省运动休闲旅游节,充分展示萧山文旅体融合的成果。开展迎亚运2周年倒计时活动、图书馆百年馆庆前期筹备工作,申办文旅部首届非遗大会,开展“8.8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举办湘湖马拉松、2020年全国围棋锦标赛、杭州萧山武术文化湘湖论坛,打造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全域旅游in线路。

  (五)保民生、求创新,强力推动公共服务整体效能提升。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提升公共服务产品供给的针对性和精准性,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服务体系。

  1.文化服务全民覆盖,锚定精准投入。以“文化管家”和文化馆总分馆为依托,推进公共文化培训、全民艺术普及覆盖城乡,特别针对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薄弱的乡村和特殊人群开展培训课程,全年培训学员不少于4000人。实现文化礼堂全覆盖、文化家园覆盖80%以上;新建10家城市书房。继续实施电影放映工程,送电影下乡,全年完成7316场电影放映计划。

  2.示范项目资源整合,打造萧山样本。做好第四批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迎检工作,结合“文化管家”项目落地,有序快速推进萧山区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优化调整总馆各部室(中心)服务机制和职能,推动政府方面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办法,形成以政府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

  3.链接内外合作平台,实现层次突破。与省旅职院、杭报集团、移动萧山分公司、区供销联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借助各方平台,拓展文旅事业发展格局,实现互利共赢。推进世界旅游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的合作落到实处,在展陈、文创产品研发、主题展览等方面开展深度交流。加强与上海图书馆的合作,推进上海图书馆在萧山设立服务点,并在业务建设、人才培养、地方文献开发、参考咨询、特色服务、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给予指导帮助,为萧山图书馆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为特色亮点服务展示提供更大的平台和更多的机会。力争与国家冲浪队杭州训练基地达成合作。继续开展文化走亲,全年完成跨区域走亲活动不少于6场。

  4.创新数字场景应用,深化线上体验。依托城市大脑平台和数字经济发展契机,推进文旅数字化转型,为产业营造科学的发展生态,提升产业的运行质量和发展能力。打造智慧图书馆,推进“信用+阅读”服务创新,打造线上(平台)+线下(24小时信用借阅柜)的图书服务平台,突破时间、地域界限,实现文献资源利用效能最大化。打造数字博物馆、文化馆,实现在线文物展示、文化普及和传播;扩大萧山文旅系统应用场景的覆盖面和推广度,推广旅游景点游览等的线上场景运用,为游客提供数字文旅新体验。

  (六)优服务、严执法,持续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秩序监管。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方向,积极探索文旅行业管理新经验新模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1.狠抓依法行政,全力确保市场规范。以规范、稳定文化旅游市场为目标,规范执法行为,实施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等“三项制度”,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

  2.狠抓监管力度,全面维稳市场秩序。深入开展文化旅游文物综合执法各项工作,推进出版物市场正版普及、网吧等娱乐场所分级分类管理,深入开展“扫黄打非”、“ 扫黑除恶”等专项行动,加大对收费景区景点、宾馆饭店、旅行社等的监督检查力度,集中整治欺客、宰客、不合理低价游等市场乱象,有效净化市场环境。同时,全面推广“浙政钉·掌上执法系统”,不断推进网络文化监管系统建设,有效运用大数据信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监管力量的执行效率。

  3.严守安全底线,持续优化防控体系。紧盯文体机构运行、项目建设、景区景点、旅游团队等重点领域,建立健全隐患排查、风险预警、应急处理等安全防控体系,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严格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4.确保广电安播,积极传递价值能量。督促相关企业和单位严格执行安全播出各项制度,完善应急保障预案,确保安全播出。开展全区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整治,发挥部门和镇街合力,协调联动,落实地卫整治长效机制。加强广电行业自律,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引导广电企业推出各种特色、个性化作品,提升竞争力和对外影响力,发挥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导向作用。

  某镇级文旅工作“十三五”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工作思路3

  “十三五”期间,全县文化旅游体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市“建设国内一流城市”和县“重返一流行列”目标,深入推进文化旅游体育事业深度融合,文化旅游体育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和重要成果,为全县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创建文明县城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文化支持。现将“十三五”期间工作和“十四五”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十三五期间工作

  (一)文旅体惠民工程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持续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完成288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2019年3月我县顺利通过省文化和旅游厅对全县开展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检查验收。二是实现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16个乡镇全覆盖。落实文体场馆免费对民开放。三是实施“厕所革命”。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19家,有效解决了广大群众及游客“入厕”难、“入厕”不便的问题。四是持续完善农村体育设施设备建设工作。2016年以来共投入328万元,年均完成55个自然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工作。圆满完成每年的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了解我县国民体质现状和变化规律。五是扎实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活动。2016年以来每年文艺下乡各乡镇巡演16场,累计在农村播放电影11429场次。

  (二)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

  认真组织好重大节日和庆典等主题性文艺活动。2019年,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举办了系列惠民活动,包括惠东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演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演、书法美术作品巡回展览、摄影作品征集展览以及文艺下乡巡演16场、文艺轻骑兵巡演70场等等。连年举办了新春文艺晚会、元宵文艺晚会、钢琴演奏会、庆国庆文艺演出、广场舞大赛、客家山歌原创作品专场演出等重大节日庆典和主题性文艺活动。坚持举办我县文化品牌活动“惠东文化讲堂”,每年开展以文学、家庭教育以及核心主义价值观为主题各类型讲座10余场,参与人数近千人。以“我们的节日”为切入点,举办了各种主题的开心亲子乐园活动,吸引1500余人来馆参加。持续开办“暑期英语角”,目前已开展至第六季,吸引了广大英语爱好者参加。

  (三)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力度

  一是加大投入开展文物修缮及申保工作。从2015年起县财政年度预算400万元用于文物保护专项工作。“十三五”期间,先后修复了高潭革命旧址群、高潭甜济桥、黄星南故居、大岭春光村下排古戏台、宝口徐氏宗祠、白盆珠赖氏宗祠、多祝蔡屋围大夫第、水仙宫戏台等。同时完成了田坑村古建筑群、谭公村大夫第、平海城门楼、龙泉寺、谢氏珍公祠、徐氏佑公祠、下角五云楼等文物的修缮方案编制工作。2019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团队在白马窑和梁化屯开展考古调研并取得重大突破,国家文物局为三官坑白马山窑址颁发了挖掘许可证,为下来白马窑遗址进一步挖掘考古及申请国保单位提供了重要依据。博物馆陈列布展大纲经多方意见讨论及斟酌修改,目前已经县政府审批通过,全面完善后提交县政府常务会议审定通过实施。2015年以来我县共新增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二是做好非遗挖掘整理和宣传交流工作。2018年6月申报李却妹(惠东渔歌)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19年初,公布了惠东县第八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共7项,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16人。同时,已向省文旅厅申请九龙峰谭公庙醮会申报为国家级“非遗”。加强非遗宣传交流,开展以“非遗保护 中国实践”为主题的惠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作品展宣传活动。惠东渔歌多次代表惠东到北京参与节目录制,其中2019年在恵州举办了惠东渔歌专场演出,到省“双节”出演节目获得市的赞誉,代表惠州到澳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庆典活动,受到广泛好评。

  (四)构建全域旅游全景图

  加强顶层设计,强化规划引领。大力实施《惠东县旅游发展“十三五”规划》《惠东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扎实推进全县及稔平半岛重点区域控规等规划编制,加快“多规合一”进程。先后编制印发了《惠东县梁化镇旅游发展规划》《高潭镇红色旅游小镇规划》《惠东高潭东江红都旅游区总体规划(2018-2025)》《惠东县安墩镇总体规划(2018-2035)》《惠东县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惠东县传统盐业转型发展调研报告》等规划文件,科学引领全县全域旅游发展。针对目前新兴的旅游业态和市场热点,户外休闲运动大健康产业、“渔业+旅游”产业等专项调研正在有力进行中,并谋划起草《惠东县乡村旅游发展扶持奖励办法》(试行)、《惠东县民宿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管理办法,推进全县旅游健康发展。

  滨海旅游方面。一是景区和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在充分抓好金融街、中青旅等重点企业项目建设的同时,巽寮星河智谷、稔山科技文化生态城、港口海钓海洋牧场等一批重大涉旅产业重点项目在有力实施进行中。启动了双月湾风景名胜区、黑排角地质公园、好招楼湿地公园建设。二是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加强。稔平半岛地区有旅游接待床位近5万张,饭店1千多间。与惠州海湾大桥、广惠高速延长线、深汕高速、惠深沿海高速、潮莞高速和厦深铁路、稔平半岛环岛路对接的县道、乡道等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设施建设越来越便捷。在巽寮、平海、港口沿海旅游景区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优化交通管制措施,缓解旺季期间交通压力。三是滨海旅游新业态迅速发展。海钓、海潜、游艇、帆船等海上运动新业态快速发展,建成巽寮湾、合正东部湾、双月湾等游艇俱乐部、游艇基地,出现3家游艇码头经营企业。休闲疗养类型的滨海康养产业也正在起步发展。四是滨海旅游品牌打造有力开展。打造了巽寮中华妈祖文化旅游节、海龟文化旅游节、马铃薯文化旅游节等滨海旅游节庆品牌,承办了省旅游文化节及东坡文化节惠东分会场等大型活动。积极组团参加东北、西南、华中等地的旅游推介活动。创新宣传模式,通过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与网络直播、微信等新媒体宣传相结合,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滨海旅游。

  红色旅游方面。一是以我县纳入国家贫困革命老区扶持范围为契机,以推进高潭“三个基地、十件实事”建设和办好粤赣湘边纵队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为重大抓手,进一步完善了高潭、安墩等地旅游设施配套,修复了革命遗址,新建了革命历史陈列馆、纪念公园等一批红色景点,红色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二是举办了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90周年庆祝活动、惠东(高潭)红色旅游线路首发暨智慧旅游平台发布仪式活动、南粤古驿道惠东高潭红色之旅徒步活动、“朝霞红似火·豪情满胸怀”红色旅游节活动,红色旅游影响力不断提升。三是规范了红色旅游讲解队伍建设,组织人员参加惠州市第一期红色旅游讲解(导游)员培训班,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传承由我做起”红色小小讲解员招募活动、红色旅游讲解(导游)员培训及招募活动,为我县培养了一批红色旅游讲解员,出色地完成了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90周年纪念活动以及国家、省、市领导调研考察、省内外党团活动的讲解任务,更好地满足新时代游客对红色旅游的需求。

  乡村旅游方面。我县当前正按照“全域推进、多点示范”的战略思维,对照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要求,打造了稔山范和新农村示范片以及横江村、白马村等一批美丽乡村精品示范点,推出两条广东省精品乡村旅游线路(红色文化寻根之旅和蓝色滨海悠闲之旅),初步形成了以巽寮、港口、稔山等为代表的滨海乡村度假游,以白盆珠、多祝等为代表的西枝江两岸乡村风情游,以梁化、大岭为代表的乡村生态休闲游,以及以高潭、安墩等为代表的乡村红色文化体验游的格局。目前我县拥有全国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1个,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4个、示范点3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1个、模范户1户,“金牌农家乐”3个,市级旅游和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5人。

  (五)群众、竞技体育方面

  一是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承办了2016年全国象棋之乡发展工作会议、2018年广东省青少年象棋锦标赛等高规格会议及赛事。高规格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民健身日活动、县运动会暨残疾人运动会。连续四年成功举办巽寮湾滨海马拉松赛,并于2019年成功升级为全程马拉松赛事,吸引近8500名选手参加。举办了龙舟邀请赛、南粤古驿道定向比赛、醉美乡村徒步活动、海上那达慕大会、帆船公开赛等“体育+”、“+体育”品牌赛事,极大促进了文化、旅游和体育效益提升。二是有序推进业余训练工作。积极组团参加市运会、市锦标赛,青少年竞技成绩不断取得新突破。成功举办每年的县六项锦标赛,年均参赛人数近3000人。三是体彩事业不断提升,2016至2019年度我县体育彩票年均销售额近1.1亿元,圆满完成了市各年度下达的目标任务。目前全县体彩营业网点优化为88个。

  此外,“十三五”期间我局落实行业领域市场行政审批放管服、优化行业领域环境、抓好行业执法检查、加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禁毒排查等工作都取得良好成绩。

  二、存在问题

  一是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有待提升。县城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与群众需求矛盾仍然突出。自然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虽然逐渐完善,但部分设施设备效益未能充分发挥。

  二是文化旅游体育产业还存在融合深度不够、融合层次不高等问题,产业链的纵向延伸不充分,文化旅游体育项目的差异化、主题化开发有待强化,文化创意、高科技元素在融合中的应用较少,缺乏具有竞争力及市场影响力的融合精品,文旅体融合的路径探索与模式创新有待深化。

  三是旅游发展过程中空间布局规划不够科学。稔平半岛过去引进的开发企业各自为营,缺乏科学、长远、统一规划,造成部分岸线资源被企业确权化。近年来新调整的城市规划、市政规划、产业规划、交通规划等缺乏系统性的统筹,融合力度不够,甚至部分规划互有冲突、彼此牵制,造成了资源浪费。

  四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制约发展。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旅游集散中心、咨询服务中心、停车场、交通标识、公共厕所、垃圾处理建设滞后,存在重大节日出行难、停车难、如厕难等问题。

  五是高层次专业人才匮乏。当前各项重点工作的开展比如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旅游产业升级、文物保护等都需要专业性较强的人才来开展,人才方面存在短板。

  三、十四五工作思路

  十四五,惠东县文广旅体各项工作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和“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落实文化和旅游体育融合创新以及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事业与产业、传承与创新、规模与绩效、保护与利用、开放共享与绿色生态相统筹的原则,大力提升文化和旅游体育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做大文旅体产业,做强文旅体企业竞争力,做强文旅体融合力,丰富优秀文化产品,提供优质旅游产品,发展高水平体育赛事,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为惠东重返一流县区行列贡献力量。

  (一)文化事业产业方面

  一是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完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的基础上,实施“密网强网”工程,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与设施运营管理。

  二是加强遗产保护利用,建立文化资源产业化转化体系。以国家、省文物保护管理单位对梁化屯、白马窑实施考古调研并取得重大发现为契机,普查梳理我县文旅资源,推动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文物价值研究阐释,推出重点文物保护研究成果。扩大文保单位开放范围,推动非遗项目产业化传承,实施传统工艺产业化振兴,落实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试点,大力发展文博产业。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和传承基地“三位一体”保护体系。充分发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功能,挖掘、整理区域内“非遗”项目,建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料数据库。

  三是建设完善文旅市场体系。以重点文旅项目为抓手,助推文旅产业发展。推进完善惠东星河智慧谷项目、惠东县巽寮海洋和岭南文化创意体验综合开发旅游项目、永记生态园惠州国际航天体验馆、惠东县安墩镇水美度假村项目、寮管委会赤砂村片区、惠州山海田园国际生态旅游度假景区等项目建设,持续引进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效应好的企业项目,扩大产业体系。加快文化艺术演出服务行业规范建设,积极谋划建设专业的营业性演艺活动场所,力争整体打造极具惠东特色的演艺品牌,壮大惠东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在稔平半岛地区打造以海滨灯光音乐节、沙滩音乐节和候鸟音乐节为代表的各种音乐节庆品牌活动。引导演艺产业集聚发展,扶持组织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红色革命、惠东非遗等相关主题的舞台艺术精品创作。依托惠东文化中心、民间小剧场、艺培机构等构建演艺集聚区,推动演艺事业发展。

  (二)旅游事业产业方面

  “十四五”应进一步明确把惠东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来整体打造,做足“生态、文化、山水、休闲”文章,下决心整合各类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一体化的发展效果和整体化的品牌,实现产业融合和区域产业整体带动发展。

  一是打造建设好高端旅游岛。有效整合海岛、温泉、双月湾、巽寮湾等滨海旅游资源,推动巽寮星河智谷、稔山科技文化生态城、港口海钓海洋牧场等一批重点项目实施,将稔平半岛打造成为百里滨海旅游长廊和粤港澳大湾区滨海旅游目的地。按照一盘棋思想,全力配合惠州市做好“惠州湾”品牌塑造工作。

  二是深化文旅融合。突出抓好梁化屯、白马窑等重点项目实施,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整理,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赋予旅游产业更多实物载体。启动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大数据中心运作,为文广旅体事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用好中国象棋之乡的金字招牌,打造象棋文化馆(园)。进一步加强创意文化产品开发,加大对惠东渔歌等“非遗”传承利用,重点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文化旅游商业模式和特色文化旅游纪念品生产销售。

  三是做好旅游+大户外文章。牢牢抓住老区振兴发展机遇,抓好白盆珠多祝组团发展,谋划发展好“水经济”,推动山地运动、水上运动等业态发展,打造国家级户外运动基地,形成极点带动、带状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是做好旅游+康养文章。用足用活实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政策,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发展现代农业、森林康养、温泉康养等产业,科学制定发展规划,采取激发资源优势、引进优质项目、强化宣传引导等系列举措,打造旅游大健康新业态。

  五是大力发展红色、乡村生态旅游。推进高潭东江红都创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加强对革命遗址、传统村落、南粤古驿道的保护修复和活化利用,优化一批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布局,建立多元化、多层次旅游产品供应体系,在现有两条省级乡村精品线路的基础上打造更多特色旅游精品线路。积极打造高品质田园综合体,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旅游消费环境,实现美丽乡村的宜居宜业宜游。

  (三)体育事业产业方面

  “十四五”期间将以全民健身、户外运动等项目为重点,加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建设,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培育强大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激发更多体育领域投资,推动我县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持续完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建设。加强规划引导,因地制宜做好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运动需求。进一步提升体育场所场地设施质量,分阶段开展好各体育场所的功能升级改造。做好自然村农民健身工程全覆盖工作。在农村,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依托镇、村两级加强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日常运营、管护。

  二是加强体育与文化、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突出体育健康主题、强化产业支撑带动,做好体育+大户外、休闲渔业+旅游等专项调研,促进体育+文旅健康的深度融合,引领产业健康发展。发挥我县“中国象棋之乡”“全国体育先进县”优势,用足用活各级体育产业政策及资金支持,做好休闲体育运动产业文章,促进体育产业增幅。

  三是打造高水平运动赛事。强化山海联动,山区片重点打造国家级户外运动基地,稔平半岛打造环考洲洋运动带。通过完善体育配套设施,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举办滨海马拉松、自行车、徒步、定向越野等高水平体育赛事。引进象棋、乒乓球等国际性、国家级赛事落户我县,持续壮大赛会经济。优化社会组织,打造龙头型社会组织,培育区域品牌赛事,倡导科学健身。

本文来源:http://www.hylwhcm.com/gongzuozongjie/27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