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lwhcm.com--党建工作总结】

研究,读音,汉语词语,意思是主动寻求根本性原因与更高可靠性依据,从而为提高事业或功利的可靠性和稳健性而做的工作。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 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1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承载着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时俱进的全部内容。基层党务工作者作为党的工作的组织者、执行者,是党建工作的关键和基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党务干部队伍,是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一、加强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义

  提高基层党务工作者综合素质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必由之路,是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对基层党务工作的质量提出了新要求,随着基层党支部的优化调整,党建工作队伍进一步充实,但基层党务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企业基层党务工作者只有针对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目标,加强学习,增强素质,提高能力,才能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应对新的挑战,才能真正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提高基层党务工作者综合素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需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这两大建设都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加强干部队伍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还包括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和党的先进性等一系列重要内容,而这些恰恰都是目前我党组织工作的实践领域和探索方向。能不能抓好这两大建设,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党务工作者队伍。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提高基层党务工作者综合素质的重要性,积极参加各类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党务工作者素质,在各自工作岗位上较好地履行职责,从而推进党的事业的不断创新发展。

  二、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一部分基层党务工作者的素质与快速发展的形势相比,仍然存在着一些不相适应的现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造性提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大大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创造性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实现党的革命性锻造。基层党组织建设越来越重要,以基层党支部书记和基层党办、综办的党务工作人员为主的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也越来越受重视。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目前部分单位基层党务干部队伍的力量配备、工作作风、能力素质等与全面从严治党的高标准、严要求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三个不均衡”:一是基层党务干部力量配备不均衡。由于长期以来“重业务,轻党建”,很多单位不重视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办、综办往往是由50多岁即将退休的老同志和20多岁工作没几年的年轻人组成的,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出现严重的断层现象,三四十岁年富力强、党务工作经验丰富的中坚力量奇缺。二是基层党务干部队伍能力素质不均衡。党务干部主要负责组织、宣传、纪检工作,需要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强,在一线尤其需要善于做人的思想工作。然而,这样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基层党务干部“通才”并不多。三是基层年轻党务人员流动性较大,选人用人不均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务工作要求越来越严,标准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实,各级党务部门都需要“会干、能干、干得好”的年轻党务工作人员,层层借调、抽调,造成一线年轻党务人员流动性较大,有的基层党办党务人员连续几年被调走。用基层的话说,“培养一个走一个”。长此以往,不利于基层党务干部的梯队培养,也不利于基层党组织建设。

  三、加强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路径

  一是高站位谋划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党兴则国兴,党衰则国弱。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党的领导被忽视、淡化、弱化的状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提出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大政治要求,持续改革和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和机制,着力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实现了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党的建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是开启改革和建设新征程的客观需要。所以,必须高点定位,把党务工作者的培养和使用,放到干部队伍建设的全局中来统筹谋划。

  二是高标准加强基层党务工作者能力建设。能力始于学习。加强学习,是提高党务工作者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理论根基的深厚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理性思维层次、工作水平的高低。只有着力提高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人格力量,发挥表率作用,才能打造富有人格魅力的党务工作者。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要想领会好、落实好党在新时期的系列方针政策和理论精髓,就要率先学习,应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解决知识上的不足和差距。设立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领导和工作机构,制订建设方案和计划,完善学习组织机制。制订学习计划,分阶段、分步骤落实责任,同时加强检查指导。创新学习方式,采取调研式、体验式等多种方式,运用网络、手机等媒介,增强培训效果,创新学习途径。加大基层党务工作者培训工作力度,开阔基层党务工作者的视野。通过科学安排和严格培训,切实提升党务工作者的政治理论水平、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力求使基层党务工作者在知识结构上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

  三是高质量配置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党务工作者在党建中发挥着重要骨干作用。新时代、新要求下,配齐配强党务工作者队伍显得尤为迫切。一是提高基层党务工作者的选配标准。领导干部要对党务政工工作给予充分重视,要选好人才,把好入口关,尽可能把素质好、能力强、威信高、热爱党务工作的同志选配到党务政工岗位,提升党务工作者队伍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二是培养年轻有为的党务工作者。挑选极富朝气、年轻有活力的党务工作者,让青年骨干成为基层组织的新鲜血液,并保持相对的稳定性。采取轮岗交流、不同部门锻炼、交任务压担子等方法,使年轻的党务工作者在实践中学习、在锻炼中检验,积累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行政管理经验和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三是完善党务工作者的成长机制。把党务政工岗位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岗位,在进行职位晋升和相关待遇上积极推荐、重点考虑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优秀党务工作者,充分调动党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激发党务工作者的工作潜能和动力,撸起袖子加油干。

  四是高水平加强基层党务干部的培训。建立总体培训规划,通过基础培训和分类分段培训、岗前岗中培训,提高基层党务干部队伍的思想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强对党务干部的“传帮带”,可采取工作对口、按需选择和自主定向结对帮带的方式,建立党务干部之间结对帮扶机制,实现手把手“传帮带”。建立基层党务干部教育培训实践基地,通过打造不同领域党组织的规范化标准化党支部的典型单位,把典型单位作为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学习提高的场所。积极精选订购业务学习书籍供基层党务干部使用,激发广大基层党务干部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基层党务干部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

  加强基层党务人才的培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作为基层党务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自觉地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是新形势下的新任务新要求。基层党务工作者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在创新中发展、完善,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把握时代特点、规律、途径、方法,立足新的实践,总结新的经验,为新时期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2

  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國基层党建工作也面临着重要的机遇和挑战,迫切需要打造一批过硬的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基于此,本文采用了文献法和理论分析法,在阐述新时代对我国基层党建工作新要求的基础上,从意识、工作时间、专业技能、管理体制等层面出发,对我国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党建实际提出了几个加强我国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策略,能够为我国提升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综合素质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新时代;基层党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

  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序开展,能够构建起党和群众沟通联系的良好纽带,也是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保障。基层党务工作者位于工作第一线,其言行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也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体现。因此,如何正确认识新时代对我国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并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是摆在我国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新时代对我国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也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基层党建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随着时代的发展,党建工作在基层各项工作中的作用更为突出,要求基层在工作中要重视以党建带动经济、民生、环保、脱贫等重点工作,党建的带动作用逐渐突出。另一方面,党建工作的专业性不断增强。党务工作者队伍不仅要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还要不断丰富完善党建形式,多结合基层实际创建出形式多样的党建品牌,进一步提高党建质量。

  二、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一些党务工作者主体意识不强,工作不够积极主动

  目前,我国基层党务工作者对党建工作的主体意识不强,很多都是满足于日常工作的完成,开展党建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比较差。例如,在一些乡镇中,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放在了工作的首要位置,党建工作往往流于形式,用于党建活动的经费、人力、物力都相对较少。而在一些村书记和社区书记中,工作的重点难以放在党建工作上,而是更多的放在村、社区发展上、放在如何带领群众致富上,导致他们对党建工作的投入是有限度的,不能积极主动谋划党建亮点,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的比较少。

  (二)部分党务工作者存在兼职情况,投入党建时间受限

  在基层工作开展中,头绪非常多,经常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以城市社区为例,往往s-io个人要承担着党建、环保、卫生、民生、计划生育等多项工作,有些优秀社区甚至还有较大强度的迎查任务。在这种背景下,基层社区的工作人员往往身兼数职,专职的党组织副书记也往往要肩负民政、网格巡察等工作,导致他们真正能够投入党建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存在着“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这就使得基层党建工作的人力基础比较薄弱,党务工作者动笔、动手的能力大大减弱,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序推进。

  (三)一些党务工作者方法简单传统,专业技能水平不高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方式、思维理念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基层党务工作者任务量较大且缺少必要的教育培训,导致其工作开展大多沿用传统方式方法,很少进行创新,专业技能水平不高。例如,在一些村的党建工作中,往往是在村党总支委员研究相关事项后,简单的学习一下党的最新政策和党章,没有更多的丰富多彩的党员活动。即使是在七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期间,也局限于到延安、井冈山等革命圣地开展“红色旅游”,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党建活动的比较少,导致党建活动对党员群众的吸引力不强。

  (四)党务工作者的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显著引导成效

  要想加强我国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一个规范的管理体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本文发现我国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在日常管理和考核激励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主要体现在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缺乏显著的引导效果。例如,有些基层乡镇对工作人员的考核更重短期实效,这就使得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扶贫、安全生产、环保等行政工作考核成绩更为理想,而党建工作因成效难以短期体现而难以获得较高的评价。这也是导致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积极性不高、难以投入更多精力用于党建品牌创新的重要原因。

  三、加强我国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策略

  (一)强化监替考核,提升党务工作者队伍的主体意识

  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首先要从强化监督考核的角度出发,激发出广大党务工作者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一方面,要加强责任分工。可以通过印发文件的方式,对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的分工,引导党务工作者明确自身定位,确保守土有责。另一方面,要加强督导检查。可以通过定期调度、排名的方式,对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抓党建工作进行监督考核,对抓党建工作不力的党务工作者要进行批评惩戒。要通过树立正反面的党务工作者典型,充分激发出我国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的内生动力。

  (二)健全组织设置,为党建工作保障充足的人员力量

  在新时代背景下,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序开展必须要依靠充足的党务工作者队伍。因此,鉴于当前党建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的现状,应该要逐步健全组织设置,逐步充实党务工作者队伍的人员力量。一方面,是要根据基层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强人员编制。以乡镇为例,有的乡镇组织科配备工作人员3名,而有的乡镇却仅配备1名工作人员,这些人员力量的不均衡,也是制约部分区域基层党建工作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还要开拓思路,充分发挥出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鼓励和引导非公企业、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负责人多参与到党建工作中来,从而进一步提升党组织活力。

  (三)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党务工作者队伍的专业技能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尤其要重视专业技能的提升。要重视开展多种多样的业务培训。例如,可以采用组织经验交流会、座谈会、培训会等方式,大力宣传党建品牌创建经验、党员活动开展典型案例,让广大的基层党务工作者的业务技能有一个较大的提升。在培训之余,还要重视党务工作者自学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组建微信群等方式,积极推广“微培训”模式,引导党务工作者利用业余时间补足短板,增强党建工作的能力。

  (四)完善管理体制,依托奖惩制度激发队伍内生动力

  实践证明,管理体制的完善,是我国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保障。今后,县区组织部门要高度重视党务工作者的管理和考核,要通过制定周密的管理和奖惩机制,对基层党务工作者工作情况、成绩进行客观的考核,并依托奖惩机制的建立激发出党务工作者队伍的内生动力,确保基层党建工作取得成效。

  三、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背景,对我国基层党建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求基层党建工作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更要增强党建工作的专业性,进一步提高党建质量。本文认为,当前,我国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党务工作者主体意识不强、存在兼职情况、工作方法简单传统、管理体制不健全等等。这些问题,不仅不符合新时代对基层党建的要求,也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序推进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从强化监督考核、健全组织设置、加强业务培训、完善管理体制等方面人手,逐步提升党务工作者队伍的主体意识,提高党务工作者队伍的专业技能,为我国基层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孙炜.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之我见[N].中国民航报,2018-08-02(006).

  [2]陈乐飞.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路径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7(24):68-69.

  [3]刘敏之加强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的“五化”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23):175-176.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战略,多次谈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要求“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到党的十九大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写入党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基本遵循。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各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我国各民族对中华民族与各民族的关系以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认知。具体而言,从由何而来来看,中华民族是历史共同体;从缘何自觉来看,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从国际互动来看,中华民族是政治共同体;从发展需求来看,中华民族是建设共同体。所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各民族对历史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政治共同体、建设共同体即利益共同体的认知和感悟。由此可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然要求。费孝通先生把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概括为“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所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大家庭离不开每个家庭成员,每个家庭成员依赖于大家庭,每个家庭成员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大家庭与家庭成员、家庭成员之间是一种唇齿相依、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各民族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不可分割,只有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各民族才能谈得上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工作主题的进一步深化,为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梦想、共同夙愿。中国梦是强国梦、民族复兴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如期实现,而且是全区域、全体国民的小康。“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这是党中央的坚定决心,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让少数民族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第二个百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几代中国人的共同愿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中华儿女为此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中国梦的实现,也必将进一步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荣誉感和民族自信心,从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路径选择。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五大基础

  着力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民族区域自治是以国家大一统为前提,加快民族发展为目标,民族关系良性互动为核心。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坚持统一与自治相结合。没有国家的统一,就谈不上民族区域自治,因此要在确保国家政令和法令实施的基础上,保障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给予自治地方特殊支持,解决好自治地方的特殊问题;造就一直群众信任、政治过硬、明辨大是大非、有所作为的民族干部队伍,使各族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起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伟大力量。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坚持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既要保障自治民族的自治权利,也要保障非自治民族的合法权益;既要保障聚居民族的自治权利,也要保障散居民族享受到自治权利。总之,在自治地方要营造各民族共建共享建设成果的良好氛围。

  着力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坚持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原则的根本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党中央协调各方力量,从资金、政策、人力等多方面给予倾斜帮扶。各族群众奔小康的干劲儿一天比一天足,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与日俱增。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虽然解决的是物质力量的问题,但根本上是做了凝聚人心的工作。

  着力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可以说,“五个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之本,没有“五个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核心在于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关键是要加强文化认同。而“文化认同则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认同解决了,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才能巩固。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繁荣发展各民族优秀文化,有利于构筑抵制敌对势力渗透、破坏的牢固防线,有利于构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着力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实现各民族大团结的“金钥匙”。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利用互联网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建设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增進交流。要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搞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通过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中华民族和谐大家庭,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共同目标。

  着力提高民族事务法治化水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法治意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民族事务法治化是按照法律化的方法、手段、步骤与程序依法管理民族相关事务,用法律规范调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关系,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依法处理民族问题,依法协调民族关系,依法保障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彰显社会规则,鼓励宣扬一切团结友善、文明和谐的言行,坚决反对一切不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言行,明确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哪些是人心向背,哪些是失道寡助,用法治理念、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障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着力提高民族工作法治化水平,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本文来源:http://www.hylwhcm.com/gongzuozongjie/3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