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lwhcm.com--调研报告】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十八洞村实践报告 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十八洞村实践报告·1

  十八洞村的巨变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样本,十八洞村的实践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内涵,切实践行精准扶贫方略的具体行动,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要求,积累了不少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同时,也为继续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践,构建扶贫脱贫的“中国模式”带来以下启示。

  (一)全面把握精准扶贫内涵,“协同推进”。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和我国减贫发展新阶段提出来的脱贫攻坚指导思想、基本方略。十八洞村的实践表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在于全面把握精准扶贫思想内涵,把“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和“四个切实”看作是“精准扶贫”思想、方略的有机构成部分,相同推进。

  (二)因地施策制定减贫方案,“扬长补短”。严格遵循了习近平总书记“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十六字方针,工作队在反复调研、征询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十八洞村的整体发展规划,确立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与原生态协调统一、建筑与民族特色完美结合”的发展原则,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改造保持苗寨原有的景观风貌,彰显苗乡民族文化特色,依托自然风光、民族文化特色等发展以乡村旅游、苗绣加工、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等五大支柱产业。同时,积极整合社会扶贫力量、统筹社会扶贫资金、协同各级各类扶贫主体,借助外力弥补自身在减贫和发展中面临的设施滞后、资金短缺、人才缺乏的短板,真正做到“扬长补短”。

  (三)创新突破脱贫时空局限,“处理关系”。十八洞村在精准扶贫实践中“跳出十八洞发展十八洞”、全域旅游规划、增强内生动力、整合社会扶贫力量、短中长期产业组合布局以及“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等方面的成功探索表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还应通过创新突破时空局限,正确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外与内的关系。十八洞村在内生动力挖掘方面,通过党建先行,精选驻村工作队、加强村支两委建设、组建民兵突击队和道德星级管理探索,转变了村民观念,增强了内生动力 ;在外部帮扶方面,通过协同各级各类扶贫主体、统筹扶贫资金、整合社会力量,把外部帮扶的效应发挥到极致,真正实现了外部帮扶和内生发展的协同推进,最终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二是长与短的关系。十八洞村产业扶贫经验表明,要处理好短期扶贫和长期脱贫的关系,十八洞村民在猕猴桃基地劳动在产业布局上注重短中长期组合,以“立竿见影”的短期产业帮农民增收,增加村民的信心和资金积累,以具有竞争力和自生能力的中长期产业发展,提升村民的发展能力,确保长期脱贫。三是点与面的关系。十八洞村“跳出十八洞发展产业”,将乡村旅游规划纳入全县旅游“五大景区”总体布局的做法值得借鉴。这种跳出“点”,将“点”纳入到“面”中进行发展的思路,能有效激活“点”、“面”之间发展的协同效应,在“面”的发展中确保“点”的持久脱贫。四是老与新的关系。“传统”特色是老字牌,“现代”文明是新风尚。十八洞村在精准扶贫实践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与原生态协调统一、建筑与民族特色完美结合”的原则,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同时又以电子商务、采摘权转让等现代文明手段,使“传统”特色老字牌与“现代”文明新风尚有机结合,树立了标杆。

  十八洞村实践报告·2

  为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观念,激发干事创业的斗志。今年4月12日,局机关第一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赴十八洞村参观学习,此次活动使自己深受启发和教育。现将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大山深处的湘西十八洞村考察,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开辟了中国扶贫攻坚的新征程。通过现场感受精准扶贫的成果和给新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自己深深地感受到整个十八洞村脱贫致富积极向上的心态。

  通过参观十八洞村,结合我局的扶贫点-中方县蒿吉坪乡干田垄村及自己的一户帮扶对象的实际扶贫工作情况,认真思考精准脱贫的办法和举措。遵循习总书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脚踏实地,虚心学习,借鉴“他山之石”,扎实搞好扶贫工作。我局的扶贫点前不久才由国家进行脱贫验收,目前验收结果还没有出来,我们也会一如既往的落实各项扶贫措施。

  自己感受到精准扶贫应该是发扬大寨精神,学其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结合自己的工作,作为一名食品药品监管的党员干部,自己要加强党的理论知识学习,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并联系实际努力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不断提高理论水平。要学以致用,解决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新状况、新问题。

  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法律法规,拓展知识面,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根据执法工作实际需要,强化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相关业务知识学习,不断丰富知识面,开拓视野,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积极思考监管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把维护群众的健康权、生命权和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宗旨。

  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理念。立足本职岗位,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尽职尽责“护民”,实实在在“利民”。坚持把保障人民饮食用药安全作为第一中心任务,提升服务理念。要创新服务理念,打造人性化服务。加强服务沟通,提高工作效能,让广大行政相对人真正感到暖心、省心、贴心。创新服务机制,打造便捷化服务,进一步简化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创新服务氛围,让来办事的群众感到门好进,人好找,话好听,事好办。通过优化服务环境,促进服务意识的确立、服务观念的转变,真正用文明指导服务工作,用文化规范管理,营造出一个蕴含着浓厚的文化氛围的服务环境。

  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一定会发扬精准扶贫精神,主动服务、主动作为,争做“为民”干部,实践科学监管理念,增强责任意识,立足岗位职责,做好保障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的守护者,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

  十八洞村实践报告·3

  国庆假日期间,前往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的游客络绎不绝。村里的“巧媳妇”农家乐屋里屋外更是挤满了游客。这个农家乐是村民施成富的老宅。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考察,正是在施成富家门前空地上召开了座谈会,“同大家一起商量脱贫致富奔小康之策”。

  自此,十八洞村开始依托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大胆推行发展乡村旅游脱贫致富的构想。短短5年,寨子靓了、游客多了、产业火了,村民的钱包鼓了、笑容甜了。2013年,该村人均纯收入仅1668元,到2017年人均收入突破万元。2016年11月,十八洞村便向镇里递交了退出贫困村申请书。2017年2月,湖南省扶贫办宣布该村脱贫摘帽。

  突破口:“农家乐”树致富榜样

  在十八洞村正式拉开精准扶贫工作的大幕前,花垣县委专门抽调了5名党员组成十八洞村精准扶贫工作队,同时选派第一支书驻村。“底子太差,基础设施落后,要想发展谈何容易。”花垣县委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原队长龙秀林当时对村里的状况非常忧虑。

  令人欣慰的是,十八洞村具有十分明显的交通区位优势。经过走访调查,驻村工作队和当地乡政府决定,以农家乐项目为突破口,鼓励村民创办农家乐。龙秀林说,十八洞村里的18溶洞远近闻名,平时就有户外爱好者来此寻觅探险。

  村民施成富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4年7月,在外打工的他,回家创办了十八洞村第一家农家乐。“我当时觉得这个东西有搞头,就抱着试试的态度‘草率’开张了。”施成富说。结果,一个月下来,只有50多人接待能力的农家乐,不仅收回了成本,还净赚4000多元。

  很快,村里陆续有了十几家农家乐。为了更好地引导农家乐发展,十八洞村专门成立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对农家乐厨房和宾馆实施规范管理,对农家乐接待户按区编号管理,并捆绑经营,实行“五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接团、统一分流、统一结算、统一价格、统一促销,一方面防止了恶意竞争,另一方面有利于农家乐保证品质。

  勇探索:确立发展旅游新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时要求,“不栽盆景,不搭风景”。

  为此,驻村工作队和十八洞村村支两委确立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与原生态协调统一,建筑与民族特色完美结合”的建设总原则,以“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为理念,以实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村更古、心更齐、情更浓”的目标,认真开展水、电、路改造,开展农村“五改”(改厕、改水、改圈、改厨、改路)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最终,十八洞村呈现的村寨风貌,完全保持了原生态的苗族建筑风格特点,修旧如旧,并做好室内的改厨、改厕、改浴等任务。目前,全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全面完工,青石板路、停车场、一期游步道、村大门完成了改造并投入使用,完成3个自然寨路灯安装和部分农户的改厨改厕。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农家乐发展更为迅速,规模和品质都得到提升。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发展农家乐的“甜头”让十八洞村增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信心。经过多次讨论并征求村民意见,驻村工作队取得这样的认识:想让老百姓最终富起来,最重要的还是要以乡村旅游业为龙头,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在这一大方向的指引下,明确打造农旅一体化,让有条件的农户直接参与,不具备条件的间接参与。

  展蓝图:农旅一体化诞生新格局

  思路清则道路活。十八洞村首先瞄准村里闲置的土地,与花垣县苗汉子合作社“联姻”,组建了花垣县十八洞村苗汉子果业有限责任公司,流转土地1000亩打造猕猴桃产业化基地,将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

  同时,十八洞村进行了“113工程”建设,即每家每户种植10株冬桃、10株黄桃,养殖300条稻田鱼,并将桃子采摘权和稻田鱼捕捉权对外出让。仅此一项,每户农户投资只需400元左右,3年后即可实现创收近5万元。

  该村还积极挖掘苗族文化元素,提升十八洞村文化品位,农家乐围绕苗族文化开展特色化服务项目,共同开发苗绣文化旅游商品等。

  据龙秀林介绍,未来,十八洞村将形成“一带四”的产业格局,即以乡村旅游业为核心动力,带动以猕猴桃为主的种植业、以湘西黄牛为主的养殖业、以苗绣为主的手工艺加工业、以“旱涝保收”为主的劳务输出业,从而支撑起整个乡村旅游扶贫发展格局。

  “十八洞村的旅游开发很大程度上是在改造一支村民队伍。”龙秀林说。针对村民专业知识匮乏,驻村工作队和当地政府根据文化层次,分期分批对农户进行礼仪礼节、烹饪技能、种植技术等培训。村民则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像这样的培训有十几次,村民们都很欢迎。”施成富乐呵呵地说,“现在,大家的积极性非常高,都盼着早点过上好日子呢。”

本文来源:http://www.hylwhcm.com/gongzuozongjie/3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