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ylwhcm.com--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是个集合名词,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原因分析及其辅导对策1

  摘要:为解决温饱问题,西部大量的青壮年农村夫妇背起行囊,远离老父母和年幼的子女,奔赴沿海发达城市打工,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挣了一些钱,改善了家庭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但他们留在家的未成年子女,因长期脱离父母的直接监护,缺少亲情,缺乏关爱,缺乏家庭教育,从而使这些留守儿童子女在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方面都出现了一些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 厌学 原因及对策

  近年来,关于中国西部落后地区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状况及根源地的报道甚是繁多,关注落后地区发展的社会观察家和知识分子对此投入巨大的精力。对于留守儿童这种特定社会历史下的现象的阐述一时间各说纷纭,各種学说争鸣泥沙俱下,那究竟孰是孰非?综合笔者多年的农村教学经历,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在外打工,一般跟着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在教育子女上,他们糊涂认识多,偏颇看法多,简单粗暴多,放任自流多。有的家长甚至认为送孩子上学是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孩子学差学好全靠老师,不配合教师的 教育;有的家长不但不重视子女的学习,反而经常在孩子面前做经商致富的宣传,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扭曲他们的价值观。当孩子看到社会上一些没读书而赚大钱的人时,他们更是迷惘,觉得读不读书无所谓,这样自然而然就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甚至厌学。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不看孩子的实际能力,只看孩子的学习成绩。成绩稍差,非打即骂,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和超出孩子能力的过高要求,造成孩子对学习的恐惧,并逐步导致对学习的厌倦。

  二、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负担过重是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当前虽说是素质教育,但穿新鞋走老路,应试教育依然十分严重。现在学生所学的功课较多,课业负担较重,剥夺了他们自由活动、自我发展的机会,沉重的心里负担使学生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苦差事,并由对学习的不满转为对学习的厌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少趣味性也是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在实际教学中,个别教师受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制约,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语言缺乏,组织教学缺少魅力,课堂没有生气,遏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另外,教师平时对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不够,亦是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

  三、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本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导致厌学心理产生的内在原因。厌学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往往不是很高,他们反应迟钝,记忆力差,对问题总不能举一反三,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则是非智力因素,兴趣,动机,意志等方面的原因。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缺乏长远动机,信心不足,意志薄弱,学习习惯差等都是他们产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学习是一种艰苦而又长期的脑力劳动,需要学生付出艰辛和努力,否则就没有好的学习效果。有些学生往往知难而退,不知道是为了什么而学习,不想花时间学习,在困难面前丧失斗志,失掉信心。久而久之,学习上的问题越来越多,学业越落越远,从而厌学。另外,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受社会上一些不良事物的影响,如上网吧、游戏室打游戏,长此以往,导致上课不听讲,放学不回家,作业不完成,逐渐产生对学习的厌倦,从而厌学。针对学生自身的原因,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一)可以考虑在本地就业

  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内地贫困地区的投资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一些企业家从自身发展的长远出发,纷纷把工厂搬到了内地,工厂就在 家门口,这给外出打工的父母提供了在本地就业的机会,返乡的农民工父母,应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培训,掌握一技之长,然后寻求在本地就业,从而解决孩子无人教育的问题。

  (二)可以考虑带着孩子出去

  对于那些必须在沿海发达省份谋生的父母,应尽力带上自己的子女,在当地就近入学。随着教育问题的不断出现,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入学难,入学贵的问题也得到较好的解决,现今的农民工子女也可以和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同等的优质教育了,这为农民子女的入学难题提供了保障。

  (三)如果在城市带着子女入学不便

  而在本地谋生工作又有困难,那作为父母的应有一方留下,尽管比不上父母都在身边照顾的好,但有一方在,这些孩子至少不用再为日夜盼望自己的父母而忧虑,不再为没有人关爱而沮丧。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等问题,除了政府,教育专家,那我们这些在一线教书育人的教师,又应该做些什么去努力唤回孩子们的厌学思想,让他们的心灵重新回到课堂上呢?笔者认为我们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教师不可以成绩取人,特别是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该说,每个孩子刚出生时都是小天使,每个孩子刚出生时也都像一张白纸,等待着他们用年年岁岁的成长中去谱写自己生命的华章。是的,是他们自己去书写,而不是我们教师帮他写上“笨蛋”或“聪明”,“成功者”或者“失败者”,我们不 应也不能在一张张白纸上胡乱定义,我们所能做的是平等对待、关注每一个学生,用爱心去感化他们,陪伴在孩子左右,给予他们知识,信心和关爱,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是在这样一个学习型的社会,教师应当首当其冲地静下心来多读一些有用的书,多挤出时间来学习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明白孩子心里想什么,需要什么,这样才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过人之处,也可以说他们都是某方面的天才,都是有较高的天赋,没有一个孩子是完美的,也没有一个孩子一无是处。我们要寻找他们身上的 闪光点,让他们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

  面临学习困境的“留守儿童”,我们与家长、政府的共同努力就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对于所有致力于推动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同仁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们以这句话共勉,风雨同行!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原因分析及其辅导对策2

  摘 要: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村的外出务工人员日益增多,随之就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他们的学习、心理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 留守儿童 学习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0-0028-01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年龄小,自制能力差,因此,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对此,我们就需要深入分析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的基本现状,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从而奠定留守儿童更好学习、成长的基础。

  1.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现状

  (1)缺乏学习意志,严重厌学

  学习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断探索的过程。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他们难免会遇到很多挫折、困难。如果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克服,就能进入新境界;如果他们不敢迎难而上,就会失去信心,丧失意志。在父母离开家以后,不管是留守儿童的学习,还是他们的教育,都处于空缺状态。一旦留守儿童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在家里他们只能依靠自己,如果依靠自己解决不了,他们就只能放弃,时间长了,他们就会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还会严重厌学,丧失自信心。并且留守儿童的父母普遍是以分数来定性孩子,因此,留守儿童其实更加渴望学习,但是因为他们缺乏及时的学习引导,以及正确的心理疏导,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一直无法快速提升,他们会在潜意识里觉得肯定是自己太笨了,这就造成了一种循环往复。

  (2)缺乏学习热情,学习成绩普遍欠佳

  留守儿童一般常年四季都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们与父母待得时间非常短,根本无法受到更多的家庭教育、行为指导。正是由于留守儿童大多都没有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因此,导致他们严重缺乏学习热情,与其他学生相比,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欠佳。经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异的仅有10%,中等偏下、较差的多达70%。由此可见,留守儿童的成绩普遍处于中等偏差。一些父母都外出的家庭,家里基本只剩老人和孩子,但是老一辈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留守儿童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他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一些有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既要做家务,又要做农活,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一般留守儿童在学习中遇到了问题,也很少寻求家人帮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留守儿童的学习热情,制约了其学习成绩的提升。

  2.如何有效解决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问题

  (1)多多關怀、关爱留守儿童

  不管是农村小学班主任,还是农村小学教师,都应该多多关爱留守儿童,让留守儿童真切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温暖,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并不是一个人,还有那么多的人关心他(她),在此基础上,留守儿童才会更加认真、用心地学习。对于留守儿童将要面临的问题,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德育活动、感恩活动,如父亲节、母亲节时,可以开展“感恩父母”的活动,目的是让留守儿童真正知道父母并不容易,让他们学会感恩。如:当中秋节的时候,可以开展“爱老敬老”的活动,目的是让留守儿童知道孝敬爷爷奶奶,理解爷爷奶奶的不易,从而更好地配合爷爷奶奶的教育。

  (2)积极改变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教育沟通方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在孩子的成长和陪伴中担任着不可替换的重要角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可以说是终身教育,对孩子的学习、人生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家庭教育来说,积极改变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教育沟通方式显得尤为重要。经调查发现,要是父母都不在家,就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要是仅一个人外出,那么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就比较小。因此,当父母选择外出打工时,应该合理安排,最好是母亲待在家里,因为孩子对母亲的依赖相对比较大,孩子会感觉有妈妈在家,才有安全感,才会敞开心扉。但要是父母都迫不得已外出,那么就需要积极改变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方式,多和孩子打电话、开视频,不要只问孩子的学习状况、生活状况,而是应该全方位了解孩子,如近期有什么烦心的事情,等等,最主要的是让孩子与自己敞开心扉交流。要是时间、条件允许,最好多回家看看孩子。另外,家长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常常联系,深入了解孩子近期的整体状况,并一起商量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为孩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对孩子的关心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说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键。

  (3)做好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工作

  学校应该把留守儿童的信息资料归档,目的是帮助教师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奠定教师更好开展相关教育的基础。把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不管是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还是对留守儿童的成长,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如果留守儿童在学校出现问题,帮扶教师就可以快速联系到监护人,如此,就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了,还会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要是留守儿童在家里学习时遇到困难,他们也不会一脸茫然,靠自己硬磕,而是及时寻求帮扶老师的帮助,在帮扶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快速解决学习问题。

  综上所述,要想有效解决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问题,就要发动学校、教师、家长等各方面力量,给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增强留守儿童学习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韩浩,傅胜,田京京.西安郊县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下滑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9):84-86

  [2]王颖,王宗强,宗娜,et al.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分析及路径选择[J].黑河学刊,2008(3):136-138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原因分析及其辅导对策3

  摘 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父母外出流动率高,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关爱,其心理、社会融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文对岑溪市大隆镇那蓬小学48名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学习状况、心理机制等多个维度进行实证分析,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进行辅导和心理干预提供可行的参考性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厌学原因;辅导对策;那蓬小学

  现今,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问题日益凸显,其身心健康发展、学习能力等方面仍有待社会各界投入更多目光。其中,教育者作为学生成长路途上的“灯塔”,应为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进行积极引导。本文从教育工作者的微观视角出发,运用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对广西岑溪市大隆镇那蓬小学留守儿童辅导过程中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探讨。

  一、那蓬小学留守儿童现状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有82%的那蓬小学留守儿童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人共同生活,亲子分离导致隔代教养儿童数量众多。在48名留守儿童中,与父母经常保持联系的仅占22%,流动父母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介入较少。儿童缺少完整家庭结构下的父母教养,家庭缺失已成为当前留守儿童问题的重中之重。

  在受訪学生中,学习成绩位于中游的学生最多,占比41%,学习成绩较差的占30%,而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仅占11%。总的看来,那蓬小学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位于中下游。对待作业态度认真的仅占比26%,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占比45%。曾向父母寻求学习帮助的学生仅占比12%,更多地为向老师寻求辅导帮助。

  在笔者与学生进行访谈后发现,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具有社会化发展障碍,如性格表现为不自信、孤僻、不爱沟通。例如,学生A认为自己常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消极思想主要有认为“没有人重视自己”、“自己不如别人”、“想早点长大”等。心理健康发展不完全,是学生将来进行社会融入的一大障碍。

  该调查反映出多数留守儿童学习中多依靠老师,在家庭中的学习难题难以倾诉和解决。其中,双系抚育缺位、学习监督者空缺合和社会融入受阻是当前那蓬小学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留守儿童厌学归因分析

  1.家庭监控机制弱化。由于大隆镇那蓬村自然资源匮乏,耕地面积较少,村中劳动力多选择外出务工,导致留守儿童的产生。留守儿童家庭中父母与儿童在空间和心理距离上都产生了疏远,父母难以对学生进行直接教养,而父母角色的缺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通过走访发现,一些留守儿童家庭中多以隔代亲属作为主要监护人,但老一辈监护人普遍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不足,难以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有的长辈不重视读书升学,导致一些学生自发性学习动力不足,引发厌学甚至辍学。

  2.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城市化进程加快,教育资源向城市倾斜,农村教育资源已处于劣势地位。由于教学资源限制,学校中一些课程的设置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如有有时专业教师缺乏,便由一科目的老师进行多科目教学,或多以学生进行体育活动代替文化课程的教学,导致文化科目重视性不足。

  3.学生心理辅导与干预不足。一些学生由于社会性融入能力弱,心理机制发展不完全,产生心理压力、难以融入课堂和班级活动中。如有的学生课堂不愿回答老师问题,或教师与其沟通家庭问题时选择回避,甚至有的学生惧怕与老师交流。因此,学校对学生心理疏导不足,也是继发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三、农村留守儿童的辅导对策与干预措施

  1.增设心理课程,进行心理干预。留守儿童家庭缺位,校园便成为了关爱、帮助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场域。由于那蓬小学的师资力量薄弱,缺乏聘请专业心理学教师设立心理课程的条件。通过邀请专家开设心理学知识培训等途径,有利于教师课堂中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2.多样化教学策略,增强师生互动。通过多样化教学模式,将留守儿童关爱行动融入课堂,也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途径之一。如在笔者教学的数学班级中,不乏缺乏学习兴趣的留守儿童,而许多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外从事建筑工、装修工等职业,因此在教学面积计算一课时,将课程预习任务布置为向家长请教或一同讨论建筑房屋时如何计算房屋的面积,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又加强了亲子沟通。此外,还可建立留守儿童活动之家,在节日、固定活动日开展如读书分享会、带领留守儿童拨打亲情电话等爱心活动。

  3.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加强家校沟通。从学校出发,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学习状况和心理机制进行档案记录。各班班主任建立班级家长微信交流群,强化教师与流动父母间的沟通,将学生学习中所反映的身心问题及时向家长反映。在交流中了解学生的厌学原因,如有的学生厌学原因是缺乏父母关爱导致的心理自卑,可通过练习家长配合、通过谈话鼓励学生等方式加强学生自信心;有的学生因为缺乏父母约束,产生违纪等缺乏管教的行为,则老师应督促家长加强教育并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则应在课堂上多关注、课后多辅导。

  总的看来,守护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帮助其克服厌学难题,须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建立一个科学、人性化的管理机制,也离不开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吕利丹,王宗萍.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12(03):13-29+188-189.

  [2]段成荣.我国流动和留守儿童的几个基本问题[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01):46-50.

本文来源:http://www.hylwhcm.com/gongzuozongjie/34943/